APP下载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2009-03-27魏卓娅于兴雷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创造性人文

魏卓娅 于兴雷

语文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在有关人士的努力下,新课改在课堂内外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但是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在这个以信息为权威,以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以人为本的创造性思维是领携信息前沿的关键所在。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语文教育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造性思维和人本主义思想简要辨析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获得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时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决定性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本主义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也指一种能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制度。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江泽民同志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百年大计,在于发展,而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所在,教师是美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教师的事业和职责,教师则是教育的执行者和护航者。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则是基本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为本。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本的课程,它是学生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它“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一门学科”。[1]

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点突出,语文课程性质观、资源观、目标观、语文学习方式或学习观、内容观、评价观的创新。在其内容里面也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论点明确的揭示了语文既是一门关乎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又是一门交际处世的哲学。因此,语文既是一门独立性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消极、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但可惜的是部分老师在执行中偏离了方向,没能抓住实质,突出了“创”,而忽视了“本”。而语文新课改的目的则在于把优良的传统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并行不悖地纳入创造性思维地构建中。

从表面上看,创造性思维和人本主义思想是一对毫不干涉的矛盾对立体,创造性强调:前卫、先锋、创新;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自身潜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掘。但是,从二者的本质上来说,创造性思维和人本主义思想都尤为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要求人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和智能,人本主义要求人能够认识自我的存在,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而把创造性思维和人本主义特色的教育制度紧密结合的这种“新基础教育”正如李家成在《追求真实的生命》一文中所说:“在努力研究学生的生存状态。”“从宏观的社会研究,教育研究,到微观的课堂中的学生研究,都体现出这一特征。”[2]语文教师的工作既是教和学的一个过程,又是人面对人(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交流平台。因此,不论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有更大的可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课堂内外师生携手创造一个完美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二、创造性思维和人本主义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语文教学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谋福利。为此语文教学必须能够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继续生发创造和正确运用,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方向可依。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使其自小养成一种良好的探究性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和接受者。这种偏置的师生关系是不会轻易容纳学生的自由意见与自主思想的。要营造有着宽松人际环境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每个学生享有普遍交流思想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配合学生学习,成为学习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挚友,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咨询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创造性的提出“三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 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导读法。“三主”“四式”突出容纳和接受学生自主意识的创新性特点,它也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和突破性特点。钱梦龙要求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教会学生发掘自主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特别重视教师人格力量的培养,她以“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来时时提醒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恪守职责,注重自我修养。她曾说过:“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3]另外,程红兵、李镇西、韩军、程翔、余映潮等教学名家也作过很多相关的教学探析和研究工作,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学的普遍性规律即:教和学是一个彼此息息相关的过程,教师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可以从学生的思想视野中发现一些自我不足的东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造新事物的过程。

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制度具有极大的科学人文性特点:“科学人文性特点,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并用人文精神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彼此关照,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4]在此,科学人文性就特别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语文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素质、核心素质,是人之第一大素质,它比科学素质更为重要。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人怎样做人。因此,它是比文本教育更高层次的心理层次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作为教师,也只有尽心尽力的干好本分工作,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才能够名副其实的佩带下去。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只有承认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达到综合素质的整体超越。

总之,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它不只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它更注重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也正是创造性思维和人本主义的完美结合为语文教学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

注释:

[1][3]于漪著.于漪文集,第一卷,教育教学论[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205,111,118.

[2]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3-84.

[4]鞿玉乐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3.

(魏卓娅 甘肃秦安古城中学 741600;于兴雷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710062)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创造性人文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