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思路
2009-03-27王东生郑宽明
王东生 郑宽明
摘要: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农民工被动返乡,产生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析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心理和价值取向,以提供或创造就业的客观条件,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 返乡农民工 就业
一、引言
2008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并于2008年下半年波及到实体经济,世界进出口贸易由此受到冲击。这种冲击对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东南沿海以进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产生了极大影响。许多企业破产,而勉强维系的企业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则大规模裁员。企业的破产和裁员导致大量员工,尤其是来自中西部的农民工的失业,引发了农民工的返乡潮。200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对四川、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五个劳动力大省进行了快速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提前回流的农民工月780万,占整个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7%。与以往的农民工主动返乡创业或就业相比,这种返乡具有被动性。这种被动性返乡一方面容易使返乡农民工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加大了农民工输出地政府的社会工作压力。许多地方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如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往往是临时性的;而有些措施,如小额贷款只能取得有限的效果,毕竟这种贷款要考虑被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和银行的风险。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困难分析
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是解决这种压力的根本所在。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途径包括务农、外出就业、当地企业就业、创业。务农应该是最直接的途径。务农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但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据统计,从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了耕地约2400万亩,至少有3500万农民因此失去或减少了土地。国土资源部相关课题指出,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2001~2030年30年间将新占用耕地5450万亩,新增失地农民7800万人。同时,在金融危机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专家预测“在经过多年的稳定增长后,全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极有可能在明年(2009年,作者注)出现负增长”。作为农民工主要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当地企业,尤其是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乡镇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增长也随之下降,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而由于农民工返乡是迫于宏观经济形势,具有被动性,其创业的积极性和客观条件需要进行理智分析。这些情况使得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返乡农民工就业难的局面是客观的,一方面,就业本身就取决于经济形势,经济形势好,就业就相对充分;经济形势不好,就存在失业或下岗,这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失业,而城市生活较农村相对较高;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促使农民工回流;思乡情节和从众心理使得一部分农民工跟随其他农民工返乡。
农民工返乡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解决其就业问题是应具体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演化刚性,即使国家出台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仍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脱离农村和农业,进入城市和工业、服务业仍然会是今后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农民工的角度分析和把握其就业心理,引导其就业行为,包括就业前的技能和经验储备、行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职业转换、有目的性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积累。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整体上具有被动性的特点,容易形成心理落差,其就业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分析。
1. 加强就业心理调查,掌握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及其结构。禀赋效应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使农民工对某一行业或职业形成认同感,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禀赋范畴,农民工才能产生工作积极性,要使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工作从根本上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其在外出打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和禀赋范畴。在调查过程中,可按照务农、外出就业、当地企业就业、创业这四种就业形式进行分类汇总,从整体上确定本地区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及其结构,为进一步进行深入的工作奠定基础。
2.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农村和农民教育培训整体呈现“上热下冷”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从而效果不佳。要提高培训的效果,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在对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进行培训。例如,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可开展管理类知识,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创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对于愿意务农的农民工,可结合我国许多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中所形成的“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的战略,开展专门性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对于愿意进入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则可进行生产操作技能培训,如生产机械、生产工艺流程等的培训。在培训的组织上,农业职业院校无疑是主力,但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的多元化注定期培训必然要形成农业职业院校为主、各类技校和中专为辅的组织结构形式,从而避免教育培训形式的单一化,避免农民工因培训教育组织的单一化而降低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农民工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和行为,其表现就是许多人会根据别人的成功经验选择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或职业,如经常会出现某个村的外出务工者绝大多数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就业,甚至同一企业就业的情况;也会出现少数人在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加工方面取得成功,其他人会跟从的情形。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可利用这种心理和行为,加强对农民工中的“带头人”的培训,使其产生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和平台。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就业的过程中,应重视信息网络和平台的建设,如提供相关经济信息,引导农民工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加工活动;通过政府部门协作,提供各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的就业信息。而根据农民工往往会通过自身的社会网络获取就业信息的特点,政府部门可通过各级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广泛搜集农民工就业的地区、产业、职业等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关注这些地区、产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就业信息。
4. 加强政府组织输出在农民工就业中作用。政府在掌握各种就业信息,尤其是跨地区的就业信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地区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在组织输出劳工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克服农民依靠自身社会网络提供就业信息所产生的信息面狭窄、就业容量有限的缺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威信提高农民工对就业信息的信任程度,保证其就业的确定性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建.78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 国务院出台六措施促就业[EB/OL]. http://news.sohu.com/20081218/n261275900.shtml,2008-12-18.
[2]朱冬梅,方纲. 成都市失地农民就业意向、就业选择与社会支持网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3
[3]王宏.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化刚性反应的原因分析[J]. 重庆师院学报,2003,(1):73-76.
[4]李剑平.返乡农民工培训“上热下冷” 我们用什么来培训返乡农民工[EB/O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2/15/content_2470306.htm,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