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2009-03-27刘华微
刘华微
摘要:人类在创造未来,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明了管理,也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管理的发展史,管理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生产力”。管理的理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不但包括管理的自身规律,还包括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管理学知识和理论是否正确,归根到底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管理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探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一直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管理 第三生产力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民主化 资本民主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既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科学和技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制度,既一个社会的管理能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管理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生产力”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对我国考察以后认为中国急于解决的问题,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
这进一步说明了当前我们抓紧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必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呢?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在企业从事多年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我是怎样将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其它学科的理论以及实践相结合来进行企业管理的。
一、企业管理与理论相结合
管理学是门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标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宏观、中观、微观政策与理论,也有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产业等各种变化的要素,这些要素具有多重性,因此管理系统是一个经济系统、开放的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的系统、组织协调的系统,是多个系统交互作用的系统。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大都是现实经济活动中热点与难点问题。研究分析这些问题,除了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之外,还要综合运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等多门与之相关的科学理论,要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首先的问题是在掌握了管理理论的同时,必须将其同其它相关学科理论相结合,也就是说,掌握管理学的首要问题是将经济理论与管理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宏观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治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国际市场的变化等内容,它作为企业经营的宏观背景因素而存在,因而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一个企业领导者如果不能顺应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
实例内容:中航油公司董事长陈玖霖在新加坡投资石油衍生期货市场,由于没有能很好的把握期货价格的变动方向,并且违规操作,中航油公司亏损了高达五亿美圆的保证金,该公司也几乎濒于被清算的边缘,其董事长号称中国第一打工“皇帝”的陈玖霖也被拘捕。通过这个生动的案例。能帮助员工懂得宏观环境,不但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还包括国际市场变化等多种国际因素,它是不可控的因素,一个企业要想在同行
业中取得成功,必须及时地预测和分析宏观环境的走向,顺应之,企业才能发展,反之,必然使企业走向衰亡。
二、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相结合
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十分巨大,企业为了迎接挑战,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吸取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探求出适合自己企业经营之路,因此,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案例分析可以借鉴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员工能从中学到许多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我在企业分析过程中,在努力地使员工准确掌握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列举了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案例,来帮助员工理解企业管理的理论,并能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因为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格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营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力,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简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因为在现代信息及知识经济的时代,巨大的社会环境当中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已经由货币资本转向人力资本。为了让员工能更好的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内容、地位和作用,我在充分讲授其理论的前提下,用一生动的案例来帮助员工掌握该原理。
案例内容:北京某电子厂,由于企业产销量在市场的份额急聚减少,企业生存非常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决定从国外引进设备生产实芯电阻,当时工厂技术人员对该工艺掌握不过关,产品质量不合格,无法投放市场,有人建议厂长用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有人赞成,但是更多的人反对,从而实芯电阻项目被迫下马。
根据上面案例,我给员工出了一道讨论题:“你认为该厂该不该从厂外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员工们讨论热烈,大部分能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来分析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些案例授课,不但使员工能从案例讨论中,深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还能激发其探求理论的兴趣,更好的理解企业招聘人才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即:内部提拔和外部聘任制。
最后,我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我对该案例的理解:资金、技术、物资的合理配置固然重要,但离开了人的因素,合理配制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与管理并称为生产力的三大要素,而人是这三大要素的发明者、执行者和创新者,离开了人也就谈不上什么生产力,因此该厂厂长只肯在设备上投资,而不舍得在人力资源上投入,是没有懂得现代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和地位,是一位没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领导者。由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角”,在管理的理论体系中,物从属于人,人为本位,人始终是以主体面貌存在的。这种方式的培训在员工中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成功经验相结合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应该研究和传授泰罗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熟的管理理论与技术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博采众长,融合提炼,为我所用。
因此,我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非常重视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通过归纳总结,有针对性的向员工传授,国外企业成功管理的经验主要内容有:
1.重视制定战略性的远期计划
美国很多大企业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市场预测制定战略计划,在这种计划中不但包括企业未来的目标,还包括达到预定目标的战略。
2.尽量使计划具有较大的弹性
为了使企业能应付客观环境变化及可能出现意外事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同时拟定几套计划。
3.重视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发达国家企业在管理上非常重视科学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与应用。
4.重视推新全面质量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
5.重视改进销售系统
6.注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主要方式:高工资、高福利、资本民主化、管理民主化、实行目标管理。
7.重视对职工的业务培训
通过向员工传授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使员工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员工们在结合自己学到的管理理论,就进一步懂得了管理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绝对静止的事物与理论,做为即古
老而有年轻的管理理论,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必须与时俱进,这样的理论才有生命力。
四、企业管理与数学相结合
管理学家孔茨认为:数学模型与数学分析,对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管理学家应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要着重强调合理性,定量分析,准确衡量。
马克思也预言: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当它利用了数学的时候,它才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因此,我在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经常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这不但能让员工掌握管理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特别是通过数学公式和模型进行量化计算,能够优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费用支出,最终实现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和企业生产目标。那么,我是如何通过数学来帮助员工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呢?我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运用了物质的存储与订货费用的数学公式计算,收到了较好效果。
五、企业管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管理)
企业管理的理论是否正确,它对实践是否是有指导作用,检验的标准是实践,因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传统教育把学习整合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集本,以老师为主,把前人总结的知识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然后设置严格的考试,让学习的学生一一过关,传统的教育驯化了学生,因为它强调把知识传送给学生,学生必须记忆并重复所恩赐的认识,这种教育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臻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表现以下以种方式:
1.立足于“教”把教学内容看成是指挥学生的大棒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圆心,教师把前人咀嚼的东西反复体会、揣摩,然后灌输给学生。
2.一次性教育观
传统教育把世界看成是永恒的,一层不变的,只要一朝掌握它,你就能永远掌握它,而忽社了世界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可变的机体。
3.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传统的精髓和核心,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考试的对象,用种种手段对学生设卡、设法难到考试的学生。
现代《管理》教育更侧重将《管理》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定要与周围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影响,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所说的那样:所有主管人员,不论他们是管理一个企业、一个政府机构、一座教堂、一个慈善基金会,还是一个大学都必须在同一程度上考虑到外部环境的种种因素与力量。
因此《管理》教学必须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使《管理》的教学有地的放矢,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去参观学习。比如,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汇源集团、物美商业集团等企业参观学习,当然学生看到的企业流水线是怎么生产产品的,企业怎样用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调配产品,以及严格的财物制度,超前的市场营销体系,并且亲耳聆听到了企业家们在现场所做的生动感人的报告,所有这一切都使同学眼界大开,而且也将自己从书本学到的《管理》知识和生产实际有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机会,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意想不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