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由工农政治军事联盟向工农经济联盟转变的思想
2009-03-26陈媛媛
摘要:列宁认为,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的工农联盟是工农政治军事联盟,其内容是俄国无产阶级要支持农民的土地革命,农民要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无产阶级要联合贫苦农民进行国内战争,无产阶级要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农民必须向苏维埃国家提供进行战争所需要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提出了建立工农经济联盟的思想,其内容是:必须重新考察工农关系,必须改善小农的经济条件,必须废除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制,必须发展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等等。
关键词:列宁;工人阶级;农民;工农政治军事联盟;工农经济联盟
中图分类号:A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1-0071-04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个时期国内的任务有所不同,工农联盟在不同时期的内容也不同。列宁对不同时期工农联盟政策的调整,表明了他对工农联盟问题探索的不断深化。本文研究的是列宁关于由工农政治军事联盟向工农经济联盟转变的思想。
一、关于工农政治军事联盟的思想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农政权。在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度里继续巩固工农联盟,对于巩固工农政权意义十分重大。革命胜利初期,各种反革命分子纷纷发动叛乱,力图颠覆工农政权。1918年夏天以后,爆发了国内战争,国内外敌人对工农政权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列宁和俄共(布)领导工农群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进一步巩固了工农政权。在这个过程中,俄共(布)以正确的政策实现了工农联盟,而工农联盟对于战争的胜利和工农政权的巩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列宁认为,以上这个时期的工农联盟是工农之间的政治军事联盟,它的内容主要是:
第一,俄国无产阶级要支持农民的土地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任务摆在了苏维埃政权和工人阶级执政党面前,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苏维埃政权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才能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列宁指出:“人民,首先是农民,希望什么?农民希望得到土地。这是谁都知道的。农民要求国内的全部土地属于农民。农民希望摆脱地主和官吏的压迫。从地主那里夺回土地,使地主不能强迫他们服工役(实质上等于从前的徭役);从官吏那里夺回权力,使他们不能任意欺压平民,这就是农民所希望的。因此工人既要帮助农民进行争取土地的斗争,又要帮助他们直接地、明确地和十分肯定地提出土地问题。”① 列宁从这个要求出发,主张将土地国有化并平均分配给农民,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这一时期,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规定: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由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平均分配给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从而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巩固了工农联盟。列宁当时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不管怎样解决土地问题,不管是在什么纲领的基础上把土地转交给农民,都不妨碍农民和工人结成巩固的联盟。既然农民世世代代都坚决要求废除土地私有制,那就应该加以废除,这才是重要的事情。”② 他还说:在革命胜利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应当是多数人的意志:这种多数人的意志要靠劳动者联盟,要靠工人和农民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真诚的联合来贯彻。”③这些论断,深刻地反映了他关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实现工农联盟的思想。
第二,农民要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由于农民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获得解放的途径是相同的,所以俄国农民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1917年11月下旬,列宁在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指出:没收地主的土地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只是俄国革命的第一步,解决土地问题不能离开革命的其他任务,只有农民拥护十月革命并支持革命向前发展,才能解决土地问题。当时,有敌对分子说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陷入孤立,很快会失败。列宁反驳说:“我没有看到过一个农民表示反对苏维埃。贫苦农民和工人必须结成联盟,这样,社会主义就会在全世界获得胜利。”④ “农民不是用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愿意帮助并且正在帮助已经夺得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⑤
第三,俄国无产阶级要联合贫苦农民进行国内战争。1918年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面对国内外敌人的联合攻击,列宁认识到,只有实现和巩固工农联盟,才能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他在全俄苏维埃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只有城市工人同贫苦农民、即不搞粮食投机的农村劳动群众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才能拯救革命。”⑥ 因此,由于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由于各级苏维埃政权机构的积极工作,工农联盟适时形成并日趋巩固。列宁看到并且肯定了这一点。如他在有关会议的报告中说:“只是城市无产阶级同农民的亲密团结才使我们的政权得以巩固。只有无产阶级,在贫苦农民的帮助下,才坚持了反对一切敌人的斗争。”⑦
第四,俄国工人阶级要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富农是苏俄农村的资产者。他们剥削他人的劳动,欺压贫苦农民,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充满敌意。在俄国饥荒时期,富农进行粮食投机;国内战争时期,富农拒绝将粮食出售给国家。列宁看到此种情形,决定党和苏维埃政权要派优秀的工人到农村去,组织贫苦农民,支持他们同富农进行斗争。他在全俄苏维埃第六次(非常)代表大会上说:“工人下乡是去反击那些乘人民快要饿死之机搞粮食投机来大发横财的农村剥削者——富农。他们下乡是去帮助占农村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劳动者。他们没有白去,他们伸出了联盟之手,他们的准备工作同群众结合起来了。”⑧同一时期,他在其他有关会议上提出:“现在,贫苦农民在同富农的斗争中,有可靠而强大的同盟者。贫苦农民知道,城市是支持他们的,无产阶级会尽力帮助他们的,并且实际上已经在帮助他们。”⑨
第五,俄国农民必须向苏维埃国家提供进行战争所需要的粮食。国内战争时期,由于富农拒绝将粮食出售给国家,苏维埃政权的征粮工作极为困难。列宁认为,农村应该向城市提供粮食,农民应该向工人阶级国家提供粮食。譬如,1919年他在《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写道:“当苏维埃政权认为战胜饥荒是最主要的困难的时候,把全部余粮交给挨饿者是每一个苏维埃公民的职责。这个真理是这样明显,这样清楚,是这样容易为每一个劳动者所理解,因此反对它是不可能的。”“城市工人靠的就是这个真理。他们就是靠这个非常明显的真理才能从事最困难的工作。”⑩ 在列宁看来,农民向国家提供必需的粮食,国家政权则可以战胜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农民的家园和利益,这体现了工农之间的联盟。
总之,上述内容是当时工农政治军事联盟的主要内容,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则是工农政治军事联盟的思想。由于当时工农联盟的直接目的是有利于革命战争胜利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工农联盟的方式和过程也体现出政治的和军事的特点,所以列宁将其称为工农政治军事联盟。
二、关于必须向工农经济联盟转变的思想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工人阶级由于实现了同农民的联盟,形成了强大的力量,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苏维埃政权的图谋。可是,这一时期苏维埃国家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余粮收集制、禁止贸易等,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国内战争结束时,农民苦于生活困难,对苏维埃政权怀有不满情绪。列宁看到这种情况,深刻总结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提出必须采取新的政策来改变现状。于是,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转变。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说:“在我们共和国最艰苦的年代,我们实行过工农的政治联盟和军事联盟。1921年我们第一次实行了工农的经济联盟。”{11}意思是说,当前的工农联盟,是在恢复经济和发展经济的形势下产生的,它的意义直接表现为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建设顺利进展。
列宁关于改善工农关系并建设新的工农联盟的思想,有下述内容:
第一,必须重新考察工农关系。1921年3月,列宁在党的十大报告中提出,由于战争、经济破坏、战时政策和歉收,农民的处境特别困难,不可避免地使有的农民发生了政治上的动摇,所以必须认真地考察工农关系,修正和改善工农之间的关系。列宁认为,工农关系作为一种阶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的利益是各不相同的,存在着利益上的差别,那么农民对工人阶级的支持就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只有在农民的利益得到一定满足的前提下,农民才会支持工人阶级,才会成为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支持力量。如果工农两个阶级不能在经济上做到结合,就不可能在政治上建立联盟。因为阶级之间的政治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关系上存在着根本利害冲突的两个阶级,是很难长期建立政治联盟关系的。在苏俄当时的情况下,苏维埃政权如果不通过新的经济政策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就很难设想农民会支持工人,与工人阶级结成政治上的联盟。无产阶级为了获得这种政治上的支持力量就必须在经济上使两个阶级结合起来,就必须以经济政策作为手段,调整两个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而要协调好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关系,实现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通过别的办法,“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的结合为基础”{12}。
第二,必须改善小农的经济条件。由于小农对战时措施的不满,由于战争带来的经济困难,国内产生了政治危机,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发生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在这样的形势下,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不能采用剥夺和驱逐的办法,而必须与之建立联盟,发展小农经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13}
列宁认为,发展小农经济,有利于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关系。俄国小农占人口大多数,说明它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或者相当落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只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只有发展小农经济,才能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国家同小农的关系。列宁说:“在农民占大多数的条件下,我们的政策,特别是我们的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一定的关系,这是很自然的。”{14}
第三,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制。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列宁指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15} “在农民和工人之间,即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就是我们经济政策的实质。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16} 根据粮食税的有关要求,小农只需将全年收成的一部分作为粮食税上交给国家,自己支配收成的绝大部分。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经营积极性,使小农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列宁也明确地说:“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17}
第四,发展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列宁认为,小农作为小生产者,需要自由贸易。因为他们只有通过自由贸易,才能用自己的劳动产品换回自己生活所需的其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可见,实行自由贸易,有利于小农搞好经营。1921年8月,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贯彻新经济政策原则》的指令,旨在发展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恢复货币流通。列宁指出,需要一定的流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自由,这是给个体小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他在为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起草的决议草案中写道:“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18}
列宁关于粮食税和允许自由贸易思想的提出,使小农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由交换的小农。他这一思想的转变,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农民的“妥协”和“让步”,与农民达成了经济上的协议,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以后俄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三、列宁工农经济联盟思想的意义
第一,列宁关于工农经济联盟思想的提出以及苏俄工农经济联盟的形成,标志着苏俄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联盟的结束,也标志着苏俄进入了正常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以及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处于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非常时期。这时,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颠覆活动,巩固苏维埃政权,是头等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下,苏俄的工农联盟是政治军事联盟,即为着直接的政治军事目的而结成的联盟,其过程和方式体现出政治军事特点的联盟。这种联盟对于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国内战争结束以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程中,不能继续实施工农政治军事联盟,因为这种工农联盟使农业经济处于非正常的状态下,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列宁提出必须向工农经济联盟转变,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这一转变。苏俄的历史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时期,则意味着这一转变的完成,意味着工农经济联盟的实现。这以后,苏俄历史进入了正常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农民以及农业经济进入了正常的发展状态下。苏俄新经济政策,包括粮食税制、商品交换和自由贸易,是同个体农业经济相适应的。农民获得了这样的发展条件,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同工人阶级结成了联盟,这对于苏俄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列宁关于工农经济联盟思想的提出,意味着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历程中正确处理工农关系的好方法。俄国以及其他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而在这些国家,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主要的劳动者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需要这两个阶级努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能不能实现这两个阶级的联盟,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历史事实证明,这两个阶级之间的联盟是可能的,关键是找到他们联盟的正确的方式或形式。列宁提出建立工农经济联盟的思想,意味着找到了这种方法或形式。根据列宁的思想,由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需要使个体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工人阶级必须支持农民发展个体经济,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经济之间的流转与交换。这既可以创造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又可以形成强有力的阶级力量,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第三,列宁关于工农经济联盟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途径的深化。对于俄共(布)和苏俄无产阶级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所以需要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他们就此进行的探索。由于这些政策和措施不成功,所以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列宁提出建立工农经济联盟,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途径的探索。因为建立工农经济联盟的内涵是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发展商品交换和自由贸易等等,也就是说,苏俄将通过这样的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发展和自由贸易,必然带来国内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这样无产阶级政权必须解决怎样利用资本主义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苏俄工人阶级执政党和苏维埃政权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的无产阶级国家也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对社会主义建设途径的探索将不断深化,而这一切都与列宁关于建立工农经济联盟思想的提出密切相关。
注释:
① 《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页。
②③④ 《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111、60页。
⑤⑥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479页。
⑦⑧⑨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9、141-142、172页。
⑩ 《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11}{16} 《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3、334-335页。
{12}{15}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1、444页。
{13}{14}{17}{18} 《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298、207、327页。
作者简介:陈媛媛,女,1980年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7。
(责任编辑 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