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途径探析

2009-03-26朱丽霞

江汉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价值理性融合

摘要: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范围,同时又相互作用、紧密联结成一个整体。面对技术理性僭越、价值理性被“遮蔽”的现实,人们应当在重视技术理性的同时,大力弘扬价值理性,并以价值理性激发、规范、引导技术理性,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二者融合。

关键词:技术理性;价值理性;融合;内在尺度外在尺度

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1-0031-04

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范围,同时又相互作用、紧密联结成一个整体。然而,在现代哲学中,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性不被一些人所理解,他们把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别和对立看作是绝对的,往往是用一种片面性反对另一种片面性。事实上,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是辩证统一的。从历史上看,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有过原始统一,只是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才出现紧张对峙,但这种总体性上的紧张和对峙,也并不排除一定程度和总体趋向上的融合。人类就是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不断地冲突、分裂、统一、融合,再冲突、再融合的循环中向前发展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寻找到二者最佳的融合途径。

一、技术理性不能离开价值理性的约束和引导

技术理性是一种实践理性,是主体以人造物活动及其有效性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过程及所形成的技术知识的总和。在这一规定中包括:技术理性属于理性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实践理性;技术理性是以人类对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为其根本内容的;技术理性是主体以人造物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过程;技术知识是技术理性的存在形态。

价值理性是理性和价值的交融。“理性与价值亦有各自侧重的一面。如果说,理性的探索更直接地指向求真的过程,那么价值的关怀则较多地关联着向善的过程。……自哲学思维萌发之日起,理性与价值及其所内含的真与善之维便与智慧的探索结下不解之缘。”① 而当理性与价值交融凝成价值理性时,这种理性便获得了新的质的规定,便成了区别于技术理性的具有独特意义的理性,这种理性即价值理性。价值理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认知;是“人类所独有的用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②。

(一)现代技术理性利弊兼容,福祸难料。技术理性发展使人类进入快速变迁的世俗化时代,一方面强大的社会技术理性系统导致人的自我实现与物化的矛盾;另一方面,技术理性带来的风险上升为一种高后果风险,它对绝大多数人造成的普遍性后果的风险和层出不穷的危机使人的生活处于极端的不确定状况。认知的局限性使技术理性成果的应用后果很难被精确地预料,其负面效应潜伏期很长,破坏性强。更令人忧虑的是人的思维容易产生一种惯性,见利忘弊,好一时之功。高兆明指出:“可怕的并不在于人的这种现实有限理性,而在于人的认识往往有一种情感上的偏颇:当发明了一项重大新技术时,往往会沉浸在对认识、改造自然能力的自我欣赏之中,更多地看到的是其可能的积极面,而其消极面可能成为盲区。因而依据于一个有限认识而作出的重大技术应用选择,其内在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性。”③ 因此,技术理性的内在本性要求给予其引导,以确保实际运用中趋利避害、趋福避祸。

(二)价值理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险”。我们不否认技术理性对于人类未来的重要性,但是技术理性应有一个底线,这就是决不能把自己的道德精神、灵魂尊严和责任碾得粉碎,不能毫无节制地耗尽自然与社会的资源,不能把几千年积淀而成的文明当作无足轻重的东西毁于一旦。否则,只要不经意地跨越底线,人将非人,文明将成为废墟,地球将一片死寂。“科技活动如此剧烈地变革了人的现实生活,以致于人们由衷地膜拜它。但是,无论它多么重要、多么伟大、多么值得大力弘扬,都只有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从属于人性、服务于人性,受制于人性整体演进升华的内在机制和规律的制约,从而有利于人性的存在和发展、完善和升华;僭越人性的科技终将成为人类自身的掘墓者。否则,任由技术理性丧失理智,由它疯狂地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怎么做就怎么做,那无异于将人类的命运放到了一辆由一个技能娴熟的瞎子驾驶的汽车上,这汽车毫无方向地开足了马力奔驰,岂不知已大难将至。”④。价值理性始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调节器。用价值理性引领技术理性的发展方向,是时代的期许。正如普朗克所言:“科学提高了生命的道德价值,因为它促进了对真理的爱,以及敬重——对真理之爱表现在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之中,即努力要达到对我们周围的心与物的世界更确切的认识,至于促进了敬重之情,乃是因为认识的每一进展,都使我们面对了我们自己存在之神秘。”⑤ 价值理性自身的内在本性决定其可以作为技术理性的“保险”。

(三)技术理性不能离开价值理性的架构、约束和引导。近代技术理性正是由于抛弃价值理性的关怀,才导致了一系列的危机。技术理性是把作为整体的人类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只有赋予技术理性以崇高的价值理性内涵才能使之获得健康完全的意义,也惟有如此才能防止技术理性沦为异化的力量。技术理性的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技术理性的最高道德理想和最终价值指归。技术理性必须恪守价值理性的底线和追求价值理性。恪守价值理性的底线构成技术理性的约束机制,防止技术理性的僭越,保证人类的发展,保留文明的火种。追求价值理性建构起技术理性的动力机制,引领技术理性,使之造福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恪守价值理性的底线是人类存在的前提,追求价值理性是人类发展的归宿。

二、价值理性不能脱离技术理性这一基础

价值理性主要是引导主体“做什么”,而“如何做”,则必须借助技术理性解决。技术理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价值理性的基础。

(一)价值理性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理性的支撑。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缘自于双方的相互作用与彼此牵制,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说,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没有哪一方是绝对完善或最终完成了的。技术理性固然必须在坚持价值理性底线与追求价值理性理想中确定地前行,而价值理性亦需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力求科学性与时代性,寻找一种安全的存在。没有技术理性的存在,价值理性也实现不了。技术理性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体现了主体对思维客体规律的认识、运用、驾驭的过程,由此不断形成其所在时代的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等,并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积淀。具体来说,技术理性能够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某具体学科的自身建设超越原来的基点,发展自身,从而实现技术理性对价值理性更大程度的支持。当人们在实践中靠技术理性,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总会反思实践过程,在自我意识的更深层面领悟人生价值。尤其当认识到人的能力、潜智、个性在不断拓展的实践过程中,能获得不断发展的广阔前景,人对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有了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梯次上升的趋势。由此也可以看到,实践不断深化,往往促使人们对价值理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反映了价值理性更加紧密地渗透、融合在自我理想之中,两者形成互相作用、互相转化、互相提升的内在联系。价值理性激励一个人不断地自我超越,阶段性地实现着人对自身命运的开拓,由此使人实现对“我为什么如此做”等人生终极意义及目标的追寻。而人自身的人文精神发展、人文目标提升、人在新的精神文明层面重塑人格等也随之强化。这些说明,技术理性的存在,不断促成价值理性在原来基础上的升华。

(二)价值理性不能代替技术理性。从“做什么”与“如何做”的关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尽管价值理性主要是引导主体去“做什么”,它在任何时候也是不能代替借助技术理性去解决“如何做”的问题的,也就是价值理性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代替技术理性。因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存在,不是由人的主观因素决定的。如果以情感代替规律,甚至因受到某种价值观念的激励,在自身意志的支配下,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来定计划或决策,这些做法势必会使人的行为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造成人的实践活动与实践结果相互分离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做什么”与“如何做”的辩证关系表明,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互为根据,相互映证。两者的统一,验证并促进着人们知、情、意的统一;展示着人的正常、合理、全面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自身协调发展的动力,促进人们自我开拓,自我更新。

三、坚持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

内在尺度是指主体从自己内在的需要、愿望出发来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或规范;外在尺度是按照外在事物的属性、本质和规律性来进行裁定的尺度和标准。内在尺度是靠价值理性予以把握的尺度,外在尺度则是技术理性要把握的对象。两种尺度的对立统一本质上反映的是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因此,要实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首先要把两种尺度统一起来。

(一)人们对两种尺度的认知往往出现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内在尺度的把握和对外在尺度的认识由于自身的局限,难免出现错误。

首先是对外在尺度认知的错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主体能力的发展有一个由弱到强的上升过程。目前,人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足以达到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全知全能,因此,人们对于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往往只看到作为系统而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规律的一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只认识到了一些规律而看不到另一些规律;往往只看到了规律对人的正效应而看不到规律的负效应或经过长期的过程才显现出来的负效应,或者是相反;往往只看到了规律与人的活动的直接效果而看不到其间接效果,所以造成人们在对外在尺度的认知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

其次是对内在尺度把握的偏颇。由于分工和利益分化的存在,人们总是根据自己而非他人的欲望、目的、要求、理想去衡量对象,人们总是首先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关注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关注暂时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造成人们对内在尺度的体察和把握上往往容易出现偏颇。

(二)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常常产生背离和冲突。由于人们对两种尺度的认知错误,使两种尺度并不总是协调统一的。

一是过分强调内在尺度,忽视外在尺度的存在。人们往往只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自然是为人服务的,因此造成了人类对自然的过分索取。普罗泰戈拉说过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⑥ 康德说:“人为自然立法。”这些都是典型的以内在尺度掩盖、否定、取代、排斥和僭越外在尺度的观点。

二是只注重外在尺度,不顾及内在尺度。“多莉”羊的诞生,使“克隆”人的担心变为现实。这不仅打破了生命孕育的神秘,而且动摇了血缘人伦的神圣,带来了社会伦理的裂变。保持两种尺度之间的内在统一,这是实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效融合的前提之一。

(三)两种尺度的统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活动方式,是人按照客观规律、贯彻自己的目的、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去占有自然对象的过程。实践活动就是人的本真生存方式。他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⑦人可以通过理性方式把握任何可能的对象所固有的外在尺度,又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反省把握主体的内在尺度,并把二者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具体实践过程,从而超越物种所给予人的自然限制,确立起主体性的存在方式。两种尺度的存在及其作用是人类活动的特殊内涵和本质特征,因为人类活动是包含主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主、客体都以自己的尺度去影响、制约、改变对方和接受来自对方的作用。主体尺度的存在,一方面使主体本身的活动符合自己的需要、本性和规律;另一方面使客体按照主体的面貌和需要得到改造,即实现主体客体化。由此可见,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

四、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融合统一

在一定意义上讲,技术理性指的是合规律性,价值理性指的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就是说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它考察的是工具、手段和方法是否合理的问题。合目的性则是指实践必须符合实践主体的目的性,它主要关注的是动机和目的是否正当、是否合理的问题。人的一切技术实践和认识活动都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指向和目的:一方面是求真,另一方面是求善。求真并非人的活动的唯一目标,而在求真基础上的求善才是人的最高诉求,技术理性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技术实践活动既要面向事实世界又要面向人自身及其价值世界,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本身内在地要求统一起来。实际上,人类的技术实践活动本身就表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互为前提,不可分割。一方面,合目的性建立在合规律性基础之上。实践的合目的性以实践目的建立在对客体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为必要的前提,没有这一前提,实践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正如列宁所言:“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以它为转移,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⑧ 因此,人们要想在实践中有效地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合乎自己目的的新客体,就必须以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遵循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为前提。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的归宿,因为实践的发生正是由于主体要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实践的目的则是实践主体内在需要的外化。遵循客体的规律性只是为了创造出合乎主体目的的新的理想客体,因此,必须强调合目的性,人应当“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⑨。

(二)人的技术实践活动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统一的基础。人的技术实践活动必须通过改造现实世界,才能实现对对象的超越。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异己的存在物就是客体,即客观世界本身。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是主体存在的基本特征。按照客体性原则,遵循客体自身的规律性,突破客体的外部表象,深入到其内部关系和深层结构中去,破解和探索未知的可能性,使客体向主体敞开胸怀并呈现自身。这是技术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表征着人的求真本性,呈现着人类理性行为中的技术理性意蕴。技术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充分体现着主体对自我所蕴含的内在尺度的自觉。主体在对象化活动过程中,不断将自我从自在世界中提升出来,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能动地改造客体,构造属人的世界,从而实现人类生命的永恒价值和意义。技术实践活动的这一合目的性表征着人的求善的超越本性,呈现着人的理性行为中的价值理性意蕴。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人类技术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维度,技术理性所体现的合规律性和价值理性所体现的合目的性,二者共生于总体性的理性活动之中。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作为总体性的理性参与并生成于人类的技术实践活动之中。技术理性所关注的是技术实践活动的条件、手段和方法论原则,价值理性则关注的是技术实践主体的需求、目的和价值原则。人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历史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理性内蕴着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交织,并随着人的技术实践活动不断发展。

总之,坚持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融合统一,是实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必经途径,是目前我们开展各种技术实践活动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注释:

① 杨国荣:《理性与价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页。

② 吴增基:《理性精神的呼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③ 高兆明:《论人类基因组工程技术应用的道德风险》,《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④ 吴文新:《科学技术应该成为上帝吗》,《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11期。

⑤ 刘大椿:《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⑥《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6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⑧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00页。

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1页。

作者简介:朱丽霞,女,1965年生,广西博白人,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3。

(责任编辑 陈金清)

猜你喜欢

价值理性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我国行政问责中价值理性缺失问题及其破解之道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批判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