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窗理论”带来的启示

2009-03-25王元安

中小学校长 2009年2期
关键词:那辆车轿车窗户

王元安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令人深思的实验:他带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把其中的一辆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将另一辆轿车的车窗玻璃敲碎后,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希朗克社区。结果,被敲碎玻璃的那辆车仅一天的时间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后来,这位心理学家用锤子将此车的一块车窗玻璃也敲碎了。结果,静候在那儿多日的轿车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不见了。

后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美国政治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或破坏这栋建筑物。久而久之,这些破碎的窗户就会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使人放纵或麻木不仁,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破窗理论”说明细节对人有暗示效果,细节的好坏对整体事态的发展具有扩展性影响。中小学生具有模仿意识强、是非决断能力差与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年龄特点,使其容易发生“破窗理论”的感应,产生危害。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警惕“破窗理论”效应的发生。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应怎样防止“破窗效应”,降低违规违纪率呢?

1、健康引导,谨防学生心灵“破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一方面,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今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另一方面,物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甚至黑社会上的江湖习气和暴力崇拜现象也同时并存。如果学生们缺少了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就会茫然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一旦学生心灵上出现“破窗”,就会形成心理依赖,像吸毒一样沉溺其中,最终走上迷途。因此,要使我们的教育取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对学生及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常抓不懈,防微杜渐

学生年龄较小,是非辨别能力差,生理和心理尚处于形成阶段,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甄别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此所谓“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采取放任式的做法。如果放弃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任其自然发展,是很危险的。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应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价值观教育。对他们点点滴滴的思想瑕疵给予高度重视,将一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非正态行为予以正面的引导,教育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从点滴教育抓起,截断一切“破窗”的源头,才能使这种负面效应远离学生,从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3、施以规矩,才成方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培养无论如何也不应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由于年幼,其强烈的猎奇性、模仿性、模糊的是非观与脆弱的自我约束力是导致其产生一些不良行为的内在原因。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利用积极的道德情感来消除不良的道德情感,鼓励学生增强自制力,并用一定的规矩去约束直至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促使他们形成信赖、尊重、关爱、公平、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美德,才能防止“破窗”效应在学生中的蔓延。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那辆车轿车窗户
低调
他的疑虑(外一首)
追上
擦窗户
窗户知多少
羡慕
被劫轿车消失之谜
被劫轿车消失之谜
贴窗户
200公里一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