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训统计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2009-03-25刘继忠祁映宏
刘继忠 祁映宏
校训(School Motto)是一种格言及座右铭,它是一所学校发展历史及办学理念的高度概况,也是学校道德规范和行为特征的高度反映。一所学校的校训变迁是其发展历史的集中再现,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浓缩。校训是学校办学传统和培养目标的高度概括,是办学者个性和学校特色的高度体现。
本文力图对我国部分中学校训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对部分学校校训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校训和教育的关系,从校训的变化反观我国教育的发展。说明目前中学校训的一般情况,分析诊断中学校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学校训的相关问题做理论阐述。期待通过校训的统计分析,反映现阶段我国中学拟定校训的一般思路,探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校训选择。
1、研究综述
从国内近百年的研究状况看,对校训的研究呈现出“一多一少”的现象,即介绍大学校训的研究多,而对中小学校训的研究少。对中学校训的研究反映在个别学校的个案论述,并未对校训反映的一般规律进行综合研究,且研究成果以一般短论文为主,较少从借助校训的变迁来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以下就国内主要研究成果做简要综述。
王彩霞在其博士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对校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论文全面地对校训I的渊源、校训的产生、校训的演变、校训的形式、校训I的内容、校训的本质、校训和学校文化诸要素的关系及校训的特色等层面对大学的校训进行了系统研究,堪称现阶段对校训作为专业课题研究的成果。另外,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廖靖宇的毕业论文《中国大学校训文化的研究》也是较早进行校训研究的成果之一,该论文是第一篇以校训为研究对象的高校学术论文。作者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语言分析法、文献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对中国大学校训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性著作还有姚德一所著《大中学校校训集锦》和吴崇恕所著《世界知名大学校训校标》,其中后者借助大学校训的变迁考察,论述著名大学的发展历史,折射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说明近代中国人对现代教育的追求历程。
对中学校训的研究论文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有的研究从校园文化视角解读校训,有的研究以德育层面论述校训内涵,有的研究从校训变迁来论述中学办学理念的演变。这些研究论文主要有田福安的《南开中学的校训和容止格言》,黄泽的《校训——引领校园文化的航标》,袁瑜的《诚信恒远——解读潍坊八中校训》,陈泗林的《格物致知求实求是——上海市格致中学校训》,刘亚军、张艳菲和孙芳的《关于上海部分学校校训的调查报告》,国赫孚的《关于校训的思考》,刘旭东和荣宁的《关于重建学校文化的思考——从校训谈起》,范志福的《关于“校训”的别样思考》。
综上所述,现阶段关于中学校训的研究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少有对校训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部分中学的校训做统计分析,期待通过校训的量化研究,说明涉及校训的有关问题。
2、统计资料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列出50所中学的校训作为本文的统计分析资料。这些学校包括北京市育才学校、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陈经纶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四川省安岳中学、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从化中学、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天津南开中学、深圳市桃源中学、仙桃市沔州中学、北航附中、广州市番禺中学、等50所中学,以北京市示范性高中校为主。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依据初步分类,如校训的形式、校训1的渊源、校训的类型等相关问题作统计分析,以量化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中学校训的基本情况,并借助统计分析说明中学办学理念及教育思想的演变进行初步说明。
3、统计分析
(1)校训的词语
校训的词语泛指校训的字数多少,词语数目,几言几字,词性(动词或名词)选择,句式语态等问题。对50所中学校训词语数的统计如表1:
从表1可见,以4个词语作为校训陈述的较多,约占66%,如北京市育才学校的校训为“修德、启智、益美、求真”,北京景山学校的校训为“明理、勤奋、严谨、创新”等。以2个词语数作为校训结构者也不少,如北京怀柔一中的校训为“敦品砺学,自强不息”,南开中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其他字数的校训散见个别学校,如绍兴市高级中学的校训是“和而不同”,山东卧龙中学的校训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从50所中学校训所选词语来看,选择使用最多、出现率最高的词是“团结(Unity)、勤奋(Diligence)、求实(Practicality)、创新(Creativity)、严谨(Discipline)”。由此可见,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这样四言八字句式的词语组合而形成的精练口号式的校训,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中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
从词性来看,中学校训较多的是以动词或动词短语贯穿起来。如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的校训“勤奋、求实、开拓、守纪”;深圳市桃源中学的校训“学会做人、善于求知、追求卓越”;广州市南武中学的校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等。调查发现,各地中学的校训用词存在的问题是表述过分重视说教与行为的控制,缺少词性的“温柔”和“亲切”,给人感觉过于神圣,给学生感觉学校生活过于严格,似乎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2)校训的渊源
校训的渊源是指校训用语从何处选择的问题。我国中学校训一般从名人名言、历史典籍、时代术语选择,如下表2:
从表2可见,绝大多数中学的校训由学校自己组合形成,约占78%,如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的校训“勤奋、求实、开拓、守纪”,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的校训“明理诚信自强奋进”,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校训“老实、宜强、勤奋、创新”等。
从历史典籍选择校训也是一个主要来源,约占10%,如北京二中的校训“敬业乐群”,该用语出自《礼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孔颖达将这句话中“敬业乐群”解释为:“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群居朋友善者而乐之。”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他还说:“敬业谓专心学业,乐群谓乐于朋友相切磋。”将此古训作为北京市二中的校就是要求学生一定要专心致志,要尊重和虚心学习学有所长者,要乐于同朋友同学切磋讨论,取长补短。
时代流行术语也是我国中学选择校训的渠道之一,约占6%,如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校训“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进才中学的校训“树立创造性志向,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才”,陕西省长安县第一中学的校训“踏着层层台阶登攀”。可见,校训在一定程度上是某时代价值倾向的结果。
(3)校训的类型
校训的类型指校训的侧重点,有的校训倾向于对学
生进行道德约束,有的校训则对传授知识有所倾斜,有的校训则将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比如与社会政治背景有一定关联,大部分中学的校训则属于综合型。如下表3:
从表3可见,绝大多数中学校训属于综合型,约占82%,如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的校训训“崇德、敬业、求实、创新”;北京市育才学校的校训“修德、启智、益美、求真”等,多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等词语组合而成。这也反映了中学对教育的追求,或期待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得到发展。以北京市育才学校的校训为例,“修德”就是要求学生追求品德修养应在诸事之先,是学校教育的集中体现,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完整的人,必须尽毕生之力以修德。“启智”是通过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开启学生了解世界的智慧之门,学会学习,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益美”就是将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得到用美学的标准看待日常生活。“求真”就是期待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从表3也可以看出,单纯以追求知识作为校训的学校较少,约占4%。数据说明中学教育所追求的不全是传授知识,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实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地。
4、中学校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特色
从前述校训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学校训I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雷同,这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中高频词组合的出现率极高。在50所学校校训所选用词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团结(Uni-ty)、勤奋(Diligence)、求实(Practicality)、创新(Cre-ativity)、严谨(Discipline)等词语,团结22次,创新38次,勤奋26次,严谨24次。如果将“奋进”、“进取”、“勤学”、“上进”等相近词语和“勤奋”算作一类,将“开拓”、“创造”、“拓新”等相近词语和“创新”算作一类,就可看出中学校训的雷同现象非常明显。
校训是中学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中学校训的雷同现象说明了学校办学思想的一个趋同潮流,少见特色与个性彰显。雷同现象也反映部分中学的办学理念不甚明确,没有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及特有的办学追求,校训正变得越来越雷同,越来越缺少特质。
(2)流于形式
从前述统计可以看出,任意选用其中几个词组组合成为校训的学校数约占78%,不少学校从“团结、勤奋、活泼、创新、求实、进取、严谨”等,择其二三便为校训,校训毫无本校特色,更无从谈起本校教育理念,时日一长,形同虚设,师生之间更多的可能就只剩下口号化的印象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形式,概括起来这种口号化的校训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抄袭——抄文件,抄报纸,抄题词,抄语录;二是泛政治化——某一阶段的政治潮流口号,时尚话语等成为校训用语;三是缺乏特色——学校特色不同,但并没有通过校训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几乎全部通用。设想口号化了的校训,又怎么会有很实在的内容呢?又如何会起到教化师生、倡导一片精神圣地的作用呢?
5、结束语
校训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结晶表述。中学校训亦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载体和行为无不反映着每个学校各自特有的学校文化,并终会形成某种特有的品牌,校训是学校发展逐渐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重要标志。但本文的统计分析来看,我们发现现阶段我国中学校训还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用语雷同和流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学校办学的特色化,对师生的警示与教育功能为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体现出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性。限于篇幅及研究水平限制,远未论述透彻,部分论述尚显肤浅,期待后续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樊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