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09-03-25陈剑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重音语调内化

在写作流程的双重转化中,内化是指作者头脑中的表象活动系统或概念活动系统所排演的一系列映象活动,它不仅以默默无声的语言,而且以多变的、跳跃的、朦胧的、零散的形象或概念活跃于作者的脑际,对这些映象及时捕捉、筛选、整理,使之实在、明晰、透彻,逐步走向成熟,外化成语言。

由此可见,语言的内化过程首先是以思想感情为内核向四周发散,尔后又聚敛在思想这个内核之上的;其次,这种发散与聚敛是以语言为介质的,而语言介质又在发散的和聚敛的过程中得到丰实和锤炼。这种内化过程是反复进行的,内化成熟时,人们往往有“说话”的冲动。一般说来,中学生口头语言已经是成熟了。文学符号记录下来的就是书面语。但口头语和书面语相比,它又是软质流动的,只有经过加工和提炼,才能变成定型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这个纵向过程,除了说明思想感情是它的滥觞和归宿、动因和驱动力,还说明一个重要的事实,即说话是语言由内化到外化的一个关口。它是内化的终结,又是外化的起始。这种中间状态,一方面还呈现着内化过程发散和聚敛的动态痕迹,另一方面使潜在的意识活动发展到可以捕捉的表象。这种中间作用,在作文语言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们可以在这个动态中去发现、去引导、去节制,让它疾徐随意,高下就势,零散由气,穿越奇异的峡谷,奔向浩瀚的大海。边说边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共同制约遣词造句能否上口、入耳,是否抑扬顿挫。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有的放矢地加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拙文拟就以下几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加强学生内在品质的训练

美国前任哈佛大学校长伊立特说:“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文雅的谈吐。”要使学生具有“优美而文雅的谈吐”,那就必须注意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所谓内在品质,实际是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俗话说:“慧于中而能秀于外。”内在品质差的人是很难说出高深、博雅的语言的。因此,口语能力的培养舍弃了内在品质的培养而只着眼于技巧技能的训练,只会进入口语教学的死胡同,因为它失掉了根本。我们必须承认口语训练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绝不能忽视内在品质的培养。

口语教学中进行内在品质的培养,首先我们应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其一,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陶冶高尚的个性情趣。这种内在气质会使自己的谈吐具有独特的神韵。其二,要求学生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具体训练时,从口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注意行动的自觉性。要求学生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自觉摒弃假、大、空一套、力求真诚、健康、文明、高雅。教师在平时授课,或与学生交谈中,努力把自己的意思用优美而文雅的语句说出来,为学生提供示范。口语教学中的思想训练讲求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实效,要像“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加强口语技巧训练

当前中学生的口语练得少,即使练也只是在复述、讨论、答问、演说等口语形式的“宏观”训练上兜圈子,很少对学生进行语言技巧的“微观”训练,致使很多中学生口语表达平淡,说话无分寸,不得体,极少惊人妙语,走上社会后很难适应各种交际环境,我们可以着重抓中学生口语技巧的弱项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是:

l、训练学生运用态势语的能力

口语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有声语言系统和态势语言系统,诸如用手势、动作和表情的变化来增加表达力量。中学生在平时说话时或东摇西晃,抓耳挠腮;或曲腰弯背,扭扭局促;或摆弄衣角纽扣,抠鼻揉眼搔首,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学生说话时的态势训练。训练时首先提出一般要求,要求学生在说话时的态度大方,举止洒脱,精神饱满,动作协调。然后再提出高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态势语拟形摹态,动情传神,增强表达效果。具体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恰当地运用面部感情。面部表情反映在面部肌肉和鼻、口等器官上,这些器官能传达说话人的情感。如沉着脸表示不高兴,开口大笑表示欢乐,咬牙切齿表示痛恨。一般说来,说话活动中眼睛应该始终注视听话人,并根据谈话的内容用各种表情表示出自己的情感来。

(2)采用合适的恣态。姿态指说话时身体的样子和动作。人体的姿态同样有传达感情的作用。如昂首挺胸表示骄傲、自豪。身体微微前倾,表示谦虚、恭敬。说话时应根据情况采用合适的姿态。

(3)合理使用手势。手势是最为重要的态势语。如手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前伸,表示奉献、请求、欢迎。手心向下,胳膊微曲,表示制止、反对、否认;两手由分而合,表示团结、亲密、联合;两手由合而分,表示空虚、失望、消极;伸出拇指表示赞赏、钦佩。用食指表示命令、斥责;举拳头表示警告、决心等等。

在培养学生运用态势语的能力时,我们主要通过说故事和编小品,设计好表情、姿态、手势,让学生训练,先单项后综合。如根据《假眼睛》(初中语文第二册)这则幽默故事设计了富翁的表情动作,分三个层次:左眼失明的“懊恼”,装上假眼的“得意”,指出假眼后的“惊奇”。马克·吐温对盛气凌人的富翁的表情动作也分三个层次:对富翁“皱了皱眉头”,“晃了晃脑袋”,指着他的“左眼”时,伸出指头,瞪大眼睛;在说左眼里“还有一点仁慈”时,可设计一个点头、眨眼、抿嘴、撩舌等多维的幽默俏皮的动作,表示辛辣的讽刺。这种练说学生兴味盎然,乐此不疲。

2、训练学生正确掌握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语音的高低升降、语速的疾徐变化等。语调不同,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就不一样。有的同学不懂这些,以至把意思表达错了。有一个同学朗读《有的人》把“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成“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还”字音调提高、拖长。把原意“人虽死了,但精神永存”说成“别人死了,这个人怎么不死!”意思完全不同了。平时有些学生说话也不会使用语调。如“这样的场面,我见得多喽!你算得了啥?”,显得傲慢无礼。“妈妈,去买菜!”“奶奶,快烧饭!”则是命令式的,这些语调怎不引起人的反感!可见训练学生正确掌握语调至关重要,训练时可抓住这样几个方面:

(1)注意把准话语的重音点。重音词指在说话时为表达思想感情予以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短语)。一般说,口语结构里如果是重音点,信息价值就高。反之不是重音点,信息价值就低。重音点落在不同的字或词组上,意思情感就不一样。如“你们都来啦!”如果重音点落在“来”字上,则含有来人之中有不受欢迎的情感色彩。这些应该让学生懂得并注意在说话时准确把握。

(2)注意语速的快慢。即要根据交际场合、交际对象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运用语速和停顿。就表达内容而言,语言舒而缓,一般用于庄重、严肃、悲伤的方面。停顿时间长,常用来表现思索、引起听者注意等。语气短而促,一般用于表示惊讶、兴奋、激动之情。不过快与慢是相对的,运用要恰当,否则将适得其反。如“XXX荣立三等功一次”说成“xxx荣立三等功****一次”,由于在“功”字后停顿过长,使得褒义成了讽刺。

(3)注意说话时的语气。陈述句语调较平,疑问句语调较高,感叹句语调较低。如“这道题你自己做的吧?”表示一种猜测的语调,语气平稳,并不含有其他意思。如果换成“这道题是你做的吗?”语调上扬,隐含了有些不相信的语调。两种语气所产生的效果迥然有别。

语调是人们在说话时必须运用的,是基本的技能,应该随时指导、训练。我们在训练学生的语调时,—是教师示范。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特殊语调的运用,给学生以潜在的影响。二是模拟性训练。我们在指导学生口述《变色龙》故事时,要求学生抓住一个“变”字,把其变化具体表现在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气上,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可感性强,见效快,课堂气氛活跃。

3、训练学生定向表达的能力

所谓定向表达能力,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内容、时间、场合、对象,选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能力。要注意场合,如商店服务员在顾客满意地买了东西离开柜台时,送上一句:“欢迎你再来!”就显得彬彬有礼,而医院医生在病员离开医院时也送上这句话,就只能引起听者的不悦。可以注意选择不同的口语语体,在一般的交际场合,要使用正式口语体。当然在庄重地场合,适当说一两句俏皮话,反而能增强效果。反之在轻松的氛围里来一两句庄重的话,也会妙语解颐。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口语形式。如在批评对方时,说话宜用婉转式的口语,对处在逆境中的同学宜用激励式的口语。有时还要注意口语中的心理关系。如渔民对“沉”忌讳,若姓陈,不能称老陈。在训练时,教师可假定一个语境,列举几种说法,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得体的说法。通过练,学生口语的定向表达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陈剑峰,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猜你喜欢

重音语调内化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