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抢“芝麻”捡“西瓜”
2009-03-24黎炯宗
黎炯宗
有的时候,在一些显而易见的新闻题材的背后,往往还埋藏有更为重要的新闻。因而,当我们发现了一个题材或一条线索时,不应急于“见子打子”,有什么就抓什么,而是应先想想看在这新闻的背后是否还蕴含有别的更为重要的新闻,如果只是“见子打子”地有什么就抓什么,其结果很可能会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一次,两位记者一同乘坐一辆长途班车外出,不料在途中翻了车,值得庆幸的是车子只是向一侧翻倒而已,没有死人,受伤的人也不多,伤势也不算重,两位记者都没受伤。
事故发生后,出于职业的敏感,其中一名记者马上记下车牌号码,清点乘坐该车的人数和受伤人数,又记下了救护车和交警赶到现场的具体时间等;而另一名记者从车里钻出来后,发现绑在车顶上的乘客托运的货物中,有不少东西也被摔坏了,但其中有两箱鸭蛋,主人开箱来看时却全都完好无损。于是,这位记者记下了鸭蛋包装箱上印有的供货方的电话和地址,又向那位托运鸭蛋的乘客询问了一些相关情况。事后,那位采访事故的记者在报纸上出了几行字,内容是关于这次事故的一条简讯;而那位对鸭蛋感兴趣的记者却在报纸上出了一篇长达一两千字的通讯文章,内容是某养鸭场对客户高度负责,处处为客户着想,不但所供应的种蛋质量可靠,就连对种蛋的包装也很讲究质量,以至于途中翻了车也没被摔烂等。可以说,那位抢发事故消息的记者所抓到的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芝麻”,而那位追踪鸭蛋的记者,才是捡到了一个硕大的“西瓜”。
又如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笔者家乡所在省某地出了一位高考“状元”,一时间,许多记者都竞相去抢发那一条才几行字的消息,而有一位记者却沉了下去,深入采访了这位考生所在班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他的许多同学,后来发了一篇《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通讯。
另外还有一名记者后来也报道了此事,但他的着眼点并不是放在这位考生如何刻苦之上,而是把“镜头”拉开,着力于揭示这名考生之所以能够成为高考“状元”的外部环境,后来写出的报道所反映的是该生家乡人民怎样崇尚知识,注重人才培养: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谁家杀猪或办什么喜事都要请村里学校的教师去坐上座;教师家里的农活忙不过来时,村里的人都主动相帮;该生的父母为了让他读好书怎样含辛茹苦;在他对学习感到厌倦时,老师又如何对他进行开导和鼓励等,由于有着这样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其本人确实也很刻苦,因而才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一举夺魁。而由于当地民风淳朴,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因而不但在当年出了他这位高考“状元”,而且多年来该生所在村和所在乡考上大学的人也比较多。
在这一题材的报道上,尽管那位写《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记者比起那些发几行简讯的记者要高明些,但终归也是“见子打子”,虽然他抓到的东西比别人多些,但其实他所抓到的也还是“芝麻”,而后写出深度报道的那位记者,才是真正捡到了“西瓜”。(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