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09-03-24刘明贵向梅梅
刘明贵 向梅梅
摘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办学实践中,通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扩大实验室开放、打造个性化教育平台,推进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效汇总如下,希望得到兄弟院校的指教。
关键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一、构建实践育人平台,推进教学体系改革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改革不断推进。近年来我们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课内课外相结合、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展开;“三个层次”是指把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专业、综合三个层次,涵盖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同时结合“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这一体系与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相适应,切实可行。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注意强化实践育人意识,科学安排实践教学方案,拓展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空间。考虑到不同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最低设置周数,对集中实践环节做了具体规定。
2、更新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如及时更新实验项目,将更新内容编入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指导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实实验教学任务。近3年来,我院实验开出率均达100%,实验教学质量逐渐提高。我们不断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将分散附属于各门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加以整合,单独设课,使学生受到完整、系统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开展了特色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进一步拓展。通过德育实践教学,强化了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外语系开展的校企合作大学生能力拓展训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我们制定了《学生参加学科、科技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开展各类竞赛和技能训练等,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三年来,我院投入30万元,资助创新基金项目达172项;投入40多万元开展了计算机、化学、物理、英语口语、电子电工等各类竞赛活动和技能训练,并对成绩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仅2007年就有14 00G多人次参加了各类竞赛活动和技能训练。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奖励5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12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励2项,首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奖励14项。提前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将实验性毕业论文(设计)提前到大三开始;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生命科学学院、农业与园林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化学与化工系等院(系)利用教师科研项目多的优势,通过双向选择、配备指导教师、提供资助等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拓展素质教育平台,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了素质教育平台。
1、采取措施,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院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出台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办法》,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做出了详细规定。通过对实验课程进行整合、设立综合实验课程、更新实验项目、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增加仪器设备投入等措施,创造条件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教学中,增加了“DNA酶切、片段回收及重组连接”实验的设计性,“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增加了“食品干制、食品冷冻”等实验的综合性,效果较好。学校各专业有实验的课程中,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比例逐年提高,2006-2007学年为94%。
2、严格管理,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
学院严格按教学计划落实实验教学任务,按教学大纲执行实验教学项目,保证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教师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重视学生资料查询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实验报告、实验论文的撰写以及实验的讲评等,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课中的“食品中有害物质测定”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查阅相关资料,写出设计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每名学生不同含量、不同编号的样品,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样品自己设计,独立进行实验测定,拟定实验报告,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丰硕。化学与化工系何洁萍等同学对环保提取喜树碱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信息学院林靖誉等同学对蓝牙多参数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相关成果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经济与管理学院丁李成等同学对广州市农民工就业与生存状况、汕头市澄海区农村生活环境的调查,轻工食品学院陆敏弟等同学对龙眼酒酿造工艺的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蔡青等同学对水族箱水质生态处理装置的研究,化学与化工系潘翠琳等同学对植物栽培多彩水晶吸水聚合物的研究和蔡筹等同学对环保型快速吸水剂的研究,相关成果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6年,以我校学生为主体,开展了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为广东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打造个性化教育平台,实行实验室开放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学院加大了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充分挖掘潜力,扩大开放范围,延长开放时间,积极打造个性化教育平台。
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要求各类实验室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多种形式面向本科生开放。坚持注重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开放实验室建设的长效机制。出台了相关政策,在低值易耗品经费分配、工作量计算和岗位津贴分配等方面加大对开放实验室的支持力度,为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创造更多条件,保证了实验室开放效果。
实验室开放的形式有全天、预约和定时开放。公共课实验室全天开放;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期间,专业实验室全天开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网上预约实验;所有实验室向自主科研、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挑战杯”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实行定时或预约开放。
实验室开放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有特长和个性需要的学生发展个人潜能创造了有利条件,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特别是通过实验室开放对优秀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专门安排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业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发展平台和空间。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