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

2009-03-24蔡敬民余国江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建设

蔡敬民 董 强 余国江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阐述了校企互利双赢机制是校外实习基地发展的内因,提出了采用集中一分散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以及完善实习管理制度的新设想。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管理

一、校企互利双赢机制是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内因

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高校建设实习基地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生产安全等考虑,不愿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这就给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带来了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建立校企互利双赢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就可以使企业乐于接受学生实习。

1、利用实习基地平台,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传统的实习基地就仅限于学生到企业实习,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企业拒绝也就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我们借助实习基地这一平台,结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高校教师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对科技信息的敏感性,开展技术合作,双方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制、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铺平了道路。

2、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后备人才是企业发展不竭动力,企业要发展,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在人才供求方面出现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理想的人才,问题的关键是供求双方互不了解。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仅靠学生的自荐材料、短暂的面试,对所选毕业生的情况无法充分了解:同时学生也是根据宣传材料选择自己的未来工作场所,常常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得用人单位对新员工不得不进行大量培训,而新员工对单位抱怨,造成人才频繁跳槽。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纽带作用,用人单位就可以通过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学生,挑选合适的人才;学校则能够根据基地单位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保证为实习基地所在的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和企业相比,高校的优势在于聚集了大批高学历的教学和研究人才,这些人才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前沿的学术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对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定期指派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到基地,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开展厂技术人员与学校人员的合作与学术交流,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创新管理模式是实习基地建设发展的根本

实习基地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管理。相同专业大量学生同时实习干扰了实习单位正常生产,成为企业的“负担”。由于学校安排实习是集中进行,同一专业学生数量多,一般是几十或数百人同时出现在有限的岗位上,客观上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安全隐患增加。即使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很难同时消化这么多学生,使得有意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也有畏难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办法是统一协调,加强管理。

1、整体优化配置,统筹管理。分析企业经营模式,通常需要不同专业人士共同工作。结合学生实习目的和企业运作目标,根据各专业特点和企业规模,由学校筹划并集中精力建立若干个多专业共用实习基地,实现学生实习基地、教师科研基地和培训基地、就业基地统一管理,采用集中,分散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开展实习活动。避免了各专业分别到同一实习单位联系,增加实习单位接待量。建立实践教学网站,介绍实习基地单位并收集实习基地单位实习岗位信息提供给学生,同时也将课题、就业信息发布,以便实习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

2、采用集中,分散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集中指的是一个实习单位接纳30名左右或更多的学生同时进行实习,而分散则是在同一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是由多专业组成。其特点体现为:(1)在一个实习单位同时有几十名学生实习,有利于学校进行管理。(2)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岗位实习,各个岗位分散在企业各个部门,避免学生拥挤在同一地点,影响企业正常生产。(3)每个岗位仅有一名学生实习,有利于企业指导教师更好地观测和了解学生情况,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全面详细的一手资料。(4)企业指导教师有精力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易提高。企业确定每生一位指导教师,学校确定每专业一位专业指导教师,并将认知实习一生产实习一毕业实习三位一体,结合实习岗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总结、收集信息并进一步提炼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这样做一方面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跟踪学生,挑选企业发展后备力量。

3、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就目前来看,各高校实习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教学环节设置中,一般安排大三下学期专业实习和大四下学期毕业实习。这两次实习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在现实的实习过程中,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有关主管部门规定,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第八学期正好是学生择业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面临择业和学习这两项任务时,会尽可能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择业的环节中。这种情形影响了安排在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最后往往流于形式。这就要求学校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效果。

4、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实习成绩考评。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实践工作,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极其重要。各系、各专业有明确的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实习任务书。教务处建立实习工作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案,加强质量监控。学生实习过程由企业人员指导为主,同时配备学校教师加强联系。学生实习考核由企业教师考核,除了检查学生的实习记录外,还要求学生撰写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习报告。在实习完成后,要求学校实习教师应尽快根据实习质量评价指标写出实习总结,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为后一步的实习提供成功的经验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三、政府支持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保证

1、健全相应法律法规。高等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仅靠个别学校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由政府支持,在经济、人事、税收、保险和劳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协调各方面关系,界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义务和职责,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减免税政策以调动企业积极性。制定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学的产业实践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学生保险以及劳动保护等法律法规,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2、加大投入力度。目前用于实习的经费有限,远不足支付教学所需成本。同时对于如何通过政府指导和市场运作,全面、科学地认识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多赢关系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证企业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设立研究专项基金,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有关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各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指导企业实践教学和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

3、加强组织协调。地方政府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给予支持,积极组织协调企业、社会和学校,使之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真正在合作中获得利益,实现共赢。学校在合作中要主动融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努力做到有为有位。政府除了在减免税收的政策导向上鼓励企业投身到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去外,还要加大宣传,使企业真正认识到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大对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宏观指导,使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有序、健康、稳定发展。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重点子课题“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m070335-A1-11;安徽省教育厅专项重点研究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资源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j2008Azx05。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实习基地建设与国际经贸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几点思考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