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设适当的数学教学情境

2009-03-20苗沐霖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苗沐霖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产生了很大变化。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今天,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使用上,教师还存在着很多困惑:对于同一个情境,有人说是故事情境,也有人说是生活情境,还有人说是问题情境,不同的人产生了分歧;教学情境与过去的引入到底有没有区别;教学情境虽然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却让人感到效率太低,甚至偏离了数学本质。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将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作为一项技能研究很有必要。

一、对教学情境的界定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技能是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根据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创造性地设置学习材料,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规划与设想。

很多教师将创设教学情境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引入,也有人认为它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这些都是对教学情境作用和范围的误解。虽然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教学的引入都把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作为目标,创设的情境也有很多是用在引入部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创设情境,而不只局限于引入部分,情境还可以成为贯穿全课始终的主题。此外,教学情境还具有引入所不具备的作用。

二、教学情境的类型

1.情境的表现形式分类法

根据情境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竞赛情境、实验情境、游戏情境等。

如:“小数的性质”一课,教师创设了“分甘蔗”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师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

2.情境的问题产生分类法

根据情境是否产生问题,可以分为助兴式情境、过渡式情境、问题情境三类。

助兴式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习内容,插入课堂教学,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境只是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思维并无实质性影响,更没有产生问题。

过渡式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愤悱的学习状态。与助兴式情境不同的是,它的目的是过渡到数学问题情境,而不是单纯地激发兴趣,有一个数学问题情境与过渡式情境相连。

问题情境。把学生放到一个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研究新的问题的环境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问题情境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积极情感反应。问题情境可以分为两类:启发思维式情境和主题式情境。

3.情境与生活的联系分类法

根据情境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分为两类: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情境。

生活情境是指从学生生活实践知识和直观经验积累出发的情境。生活情境又可以分为两类:真实型情境和仿真型情境。真实型情境是指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景,是客观存在的。仿真型情境是指超现实(虚拟)的情境,如学生熟知和喜爱的童话。一方面,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每节课都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中;另一方面,很多经过了反复抽象而形成的数学知识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准确的原型”。因此,仿真情境也是教师经常用到一种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情境(数学情境)是指从学科本身的知识积累出发的情境。例如:“7的乘法口诀”一课。面对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7,14,21,(),(),(),(),学生始终在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主动观察算式,努力从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进而将模型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来,实现知识迁移,最终在探求几个7叠加是多少的过程中,找到7的乘法口诀。在这里,7的连加就是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情境。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出发点

1.从教学目标出发

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为数学教学服务,实现从情境问题到数学问题,再到数学模型的抽象。教学的主情境应是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助兴式情境不能使用过多,更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否则情境会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低年级应以过渡式情境为主,高年级则应以主题式情境为主。

2.从教学内容出发

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有两种不同创设情境的角度,即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情境。这两种情境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教学内容的特点。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最好是真情实景,也可以创设仿真型情境。有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人为规定明显),或者虽有生活背景,但距离学生较远,内容本身学生难以理解的,可以创设数学情境。

3.从学生角度出发

教学情境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解决。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用数学的内在美吸引学生。过渡式情境应是针对这一年龄学生创设的主流情境。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素材,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用数学的内在美吸引学生。高年级学生思维开始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但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性。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经历完整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四、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1.情境要给学生真实的感受

“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星期天,我去商店给班里买奖品,看到柜台里一种本很合适,就问老板:这种本有多少个?老板把本拿出来数了数,说:“这里有18个本,后面还有一些,这里的本数是所有的五分之二。”……虽然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表现得非常活跃,但是,课后还是很多人提出这一情境不真实。因为现实生活中没人这么说。

任何情境,只要走进课堂,就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关键在于学生对情境的真实性感受。教师只要把情境稍加修改,变为学生买本,售货员阿姨想考考他,就能解决真实性问题。

2.情境要促进学生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师创设了购买图书的情境:假期,我去了趟书市,发现有很多适合我们少年儿童看的书,我从中选了几套想介绍给大家,出示:《福尔摩斯探案集》,每套95元;《世界文学名著丛书》,每套108元;《十万个为什么AB卷》,每套40元。请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两种书,如果分别买2套,一共需要多少钱?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教师让学生从三种图书中先选两种,再各买两套。由于缺乏现实背景(人们很少有同样书购买2套的情况),再加上“套”、“种”这些词的干扰,有些学生把题目看成了购买两种图书。数据的局限使非本质属性干扰了学生学习,由于三组数据都有一个乘数是2,学生误认为只有在乘数是2时才有这一结论。另外,数据的计算比较复杂,结果的准确性会影响探究的效果。这时,情境不但没有对学生的理解起到帮助作用,相反还进行了干扰。

3.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预备知识不足,就难以用来解决新的问题,即使情境再吸引人,也难以有良好效果。此时应设计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的情境,让学生在回顾总结中发现新知识。

同样,远离学生学习经验的情境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反而会影响学生对问题实质的理解。“小数的认识”一课,教师创设了生活中的小数情境,出示了“矿泉水0.95元/瓶,汉堡2.4元/个”等例子。像“元/瓶”这样的写法学生很少见过,正确读写这些单位影响学生对小数本身的认识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可以将其改为实物插图,下配单价的形式。

4.情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创设教学情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特点选择。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情境。没有不好的情境,只有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