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快乐的“主任”

2009-03-20王香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班主任孩子教育

王香玉

我当的是一个班的主任——班主任这是一个再小不过的“官”了。可是,我当了几年的班主任后却又觉得这个官实在是太大了,几十人学习好坏归我管,身心健康归我管,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的各种观念也要由我来引导,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来管,这又比其他官衔管得都多。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开始思考应对的方法。

以前,我觉得一个班就如同一盘沙子,要想使这些沙粒团结在一起简直是太难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几十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说他们熟悉是因为这些孩子每天和我们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说他们陌生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变,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应该如何正确的开展我的工作呢?班内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那些总是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学生又应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呢……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使我感到十分迷茫。就在这时,我有幸拜读了北京教育丛书《让所有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这本书的前几章内容介绍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方法及案例,于是,我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通过不断地向书本学习,我找到了能把沙子揉成团的“粘合剂”,它是使一个班集体健康发展的“三济良药”,那就是:爱、扶、放。

书中指出,爱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师生之间的爱更加神圣。爱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师生建立信任的阶梯,爱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前提。敢爱、会爱是我们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在教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信任、关心每个孩子的观念,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催化剂。它能沟通并加速情感交流的过程,能架起师生间感情的桥梁,能启发学生的情趣,能取得学生的信任,能把教师的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家夏丐禀先生所认为的那样:教育之不能没有爱,没有情感,如同池鱼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几年来,我每接一个班,首先给孩子们的是爱,是爱的感情,爱的语言,爱的环境,使孩子们看到老师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爱他们的。我们班里有一位叫张xx的孩子,她是从福利院长大的,6岁时被人领养。开学后,这个孩子的问题就出现了:没有一点规矩,不会学习甚至不会玩,成绩总是两门功课加起来够60分,更令我棘手的问题是说谎话,家长老师两头骗,还时常偷着拿别人东西。面对这些问题,我对她发过脾气,可并没有见效。于是,我改变策略,对她发起爱的攻势,通过和她谈心、给她买学习用具、为她钉扣子等琐碎的小事,让她感受到一丝温暖,一份母爱。慢慢地,张xx变了,不再是问题学生了。同时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语数两科都能得80分以上。她跟了我3年,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去年,因为家里的原因她转走了,走时她和她的养母都是含着泪和我告别的。当时我有一番说不出的成就感。班内还有另外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也都时时刻刻地关心着他们,给他们倒热水,帮他们整理衣服,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

由于我事事关心学生,乐于和学生在一起,家长也放心了,孩子们也愿学了。任教至今,我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始终都是名列前茅。

所谓“扶”,就是扶着学生走,“扶”上正轨,“扶”得要早、要严、要勤。早扶,就是新编班刚一组建起来,就开始“扶”;严扶,就是不放过细小问题,不放过个别不良现象,及时“扶正”;勤扶,就是班主任基本上跟着学生走,学生在校时间内,班主任基本上不离开学生,只要不上别的课,就要尽量同学生见面。我抓住一学期开学之初、一周开头和一天的开头以及放学前后这几个关键时刻,抓苗头、抓征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问题成了堆才去“扶”。否则,既费时,又费力,见效甚微。

要把“扶”落到实处,只靠班主任是不行的,还必须物色、选配好班干部,作为班主任“扶”的骨干力量。当然,班干部也是班主任“扶”的重点对象之一。

为了“扶”在根上,“扶”在心上,“扶”出成效,我为自己规定了脑勤、口勤、手勤。就是勤到班里去、勤检查、勤教育、勤记载。从早读到下午放学,我利用一切机会同学生见面,找个别学生和干部交谈,有的虽只有三言两语,但抓住了重点,“扶”得及时,学生受到教育,密切了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真正在关心他。这种“扶”对于那些性情顽劣的学生尤为重要。

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个别生得到理解、关心与鼓励,逐步消除了自卑,建立自信。这样的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往往要比其他孩子更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他们“持久的扶助”。正如书中所言:信任、表扬、鼓励是每个孩子进步的推进剂,抓好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的肯定,也许这个孩子就能由此燃起心中成功的希望。

班内转来了一个叫xx的孩子,这个孩子上课不听讲,下课就打闹,没有一个课间不惹事的。我找家长,找他本人谈话,各种方法我都用过,可是一点进步也没有。后来我发现他特别爱劳动,总是抢着干活,就利用班会表扬了他,还给他一颗劳动星。除此以外,我安排专人每天陪着他学习和游戏,让那些踏实的孩子与他结对子。一个学期下来,在大家的努力下,xx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我和同学们都为他高兴。

正是对学生的这种尊重、关爱,使一个原本后进的孩子扬起了奋发向上的风帆。

“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觉为班集争光,扎扎实实地搞好学习,自觉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提高品德修养。它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层次。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做好情况分析,看哪些学生可以“放”,哪些学生还需要“扶”。哪些学生还需要帮一帮。一周,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我会集中小结一次,表扬好人好事,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指出努力方向。这种小结,有时是肯定成绩和进步,找出差距与不足之处;有时是先让班长或队干部小结,然后我加以补充,纠正。后一种形式,既锻炼了班干部,又为学生树立了自尊、自重、自强的榜样。

这里的“放”,表面上看来,好像我有些撒手不管,其实我也是有些“撒手”了,但并不是“撒手不管”。第一,我的撒手是有前提的,是以“扶”的结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这些,想“撒手”也不成,如果手硬撒,势必不可收拾,班风必然出现较大的逆转。第二,“管”的重点变了,对少数“旧病复发”,重犯纪律的人和事,我绝不放过,比如说xx,平时表现得时好时坏,没有自觉性,我仍然坚持多启发、多诱导、多做个别工作,帮助分析思想出现反复的原因,找到继续前进的力量和勇气。这样的孩子心理脆弱,刚建立的自信很容易因受到打击或挫折而丧失,这时,教师则又要从头再来,耐心疏导,重新帮助他们恢复信心。第三,在这一时期,我的工作,重在出主意,用干部、当参谋。要上交班会活动计划了,我就充分发挥学生们小主人的作用,大家集思广益。然后,让小干部把大家的建议收集起来,我再和干部一起选出一份最佳方案去实施。其他事情让同学们自己去管。因此,我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撒手”大胆地让同学们自己去管。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这些教育行为的变化和细致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折射出教师现代、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学生在教师的真诚施爱中能够和谐快乐地成长。

在班主任工作中,“爱”是钥匙,“扶”是关键,“放”是效应。三者互相联系,不可截然分开。是书籍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使我摆脱了在班级管理上的无助,变得有耐心、有爱心,更有恒心。是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启迪了我的智慧,开阔了我的心胸,使我增长了几分灵性。我是一个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快乐“主任”,我愿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学习,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找到更好的“粘合剂”,不光把沙子揉成团,还要雕琢出一个个沙雕作品来。□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小学 )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班主任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题解教育『三问』
夸夸我的班主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