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焦点·难点
2009-03-20
◆期待3G登台引来更充分的市场竞争
——近日,电信运营商们苦等多年的3G移动牌照终于正式下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享了三块3G移动牌照。3G给百姓带来的最大利好,在于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增强——就在3G移动牌照下放之前,中国电信行业完成了新一轮重组: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成为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使中国移动拥有了固话业务;中国联通CDMA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使中国电信拥有了移动业务;中国网通则完全并入失去CDMA业务的中国联通,以增强中国联通的实力。电信行业重组及3G发牌之后,基于3G不同技术标准的电信公司将构成未来移动电信市场竞争的主角。(资料来源:1月14日工人日报)
◆玩虚拟经济发横财意味着什么
——《上海证券报》报道:一项最新调查表明,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就整个证券行业来看,剔除福利部分,以奖金为主的变动薪酬与以工资为主的固定薪酬达到了3比1的比例。公司初级员工的奖金也几乎达到了固定薪酬的2倍。金融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具体而言,金融行业是虚拟经济,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然而,在薪酬分配上,整个世界却是倒过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除了人们已经看到的种种问题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深刻的原因。东航航油套期保值一亏62个亿,国家给注资70亿,东航高管表示要减10%年薪。咱们也不知道他们原来年薪是多少。最近还有一些企业高管表示要减年薪几成几成,奇怪的是所有报道都只字不提他们原来的年薪。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但是,一旦虚拟经济走火入魔,严重侵蚀实体经济,搞得资金过度向虚拟经济集中,玩虚拟经济的人一个个都发横财,实体经济难以支撑,大家都没心思搞实体经济,这就意味着社会经济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资料来源:1月14日北京晚报)
◆民航局有权限制最低票价吗
——为防止航空公司之间的低价战,12日从中航协传出消息,“近期,民航局规划司将制定699条航线的成本价,并规定航空公司不能低于这一成本价销售机票。”“成本价”如何确定,首先是个问题。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同一条航线,各家公司投入的机型不一样,起降费用自然不同,客座数量也有差异,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也各不相同。民航局制定的成本价是“平均成本”,但在成本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平均成本”的参照价值并不大。其二,航空公司有没有定价的权利?民航票价并不在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范围之内,而产品定价是市场主体的基本权利。也就是说,航空公司有权为自己的服务产品定价。根据《价格法》的规定,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而采取低于成本价倾销是不正当竞争。但这里所说的“成本价”是本企业的成本价,而不是全行业的“平均成本价”,更不是竞争对手的成本价。《价格法》的执法主体是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是说,即使有航空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等价格违法,也应该由发改委或物价局来查处。(资料来源: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取消以药养医能降多少药价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2日表示,“从研究医改方案开始,卫生部就强烈要求在这次公立医院改革中必须取消药品加成,取消以药养医的机制。”此番医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能改变什么,是公众问得最多的问题。以药养医的机制要改革,但老百姓吃药贵并不全都因为这个机制,所以医改方案不能只限于研究医院内部的问题。如果医改的出发点是解决“看病贵”,那么所有与“看病贵”有关的问题,都应该是方案关注的重点,比如对药品层层的雁过拔毛怎样治理。治理某些潜规则也并非无计可施,假如能够将每种药品的价格流程统统公开,卡住了药商的“暴利”,就算有肉眼看不到的潜规则,又能有多少用武之地?(资料来源: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火车票“准实名制”值得一试
——春运开始,火车票买卖骤然间紧张起来,“一票难求”再次成为春运的关键词。面对“黄牛”倒票的无奈,实行火车票实名制的呼声即起。诚如铁路部门所言,火车票实名制之所以千呼万唤不出来,既有手续繁杂影响售票速度的顾虑,也有对现行的人员和设备等尚不具备实行实名制的条件。在泰国,火车票也需排队购买,却不必担心票贩子的敲诈,即使到了节日返乡的高潮时段,也显得很有秩序。泰国卖火车票实行的是“准实名制”。就是买票人需报上乘客的真实姓名,但不需报上身份证号或护照号;乘客的姓名和性别均将被电脑打印在火车票上,在火车行进时不断会有列车员查票,想转让车票须到专门的窗口办理。因此,虽然可以有人以你的名字替你买票,但无目的地囤积大量车票倒卖,难以做到“对号入座”,票贩子只能敬而远之。(资料来源:1月13日大众日报)
◆注资央企不能是“肉包子打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继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受到国资委资本金的充实后,电力企业成为第二个资本金注入的行业。对此,国资委一位人士对媒体说,“注资企业我们有一系列的名单,什么值得注资、什么不注(资)都是有规划的,目前仍不便具体透露。”缺乏纳税人参与决策的注资计划,能否起到“好钢用到刀刃上”的公共财政效果很值得怀疑。早已有专家指出,注资什么企业以及如何注资,都应该有一个严格的门槛限制,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注资央企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央企渡过暂时的难关,从而为纳税人创造更多可供支配的公共财富。近年来央企虽然开始上缴利润,但却总能获得更高额财政补贴。如此一来,注资央企就会成为“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公共财政漏斗,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资料来源:1月13日羊城晚报)
◆减少赤字的关键是削减行政开支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近日披露的消息,2009年国家将减税5000亿元。但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更多的支出,收来的却少了。一般来说,遇到财政紧张、入不敷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借债,另一种是节约开支。现在看来,增发国债、扩大赤字已属必然选择。但国债不过是透支了未来的财政收入,更可取的办法是把行政开支减下来。据2008年4月29日的《瞭望》报道,我国行政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12年间增长了6.60倍,远远超出同期经济发展速度,也远远超出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的增速。多年来,降低、压缩行政开支已成为人们迫切的呼声,但一直无法真正兑现。现在,经济和财政困难要求政府认真面对行政开支过大这个实际问题,经济危机也是政府压缩行政开支的一个契机。如果借此经济危机而能推动财政预算的民主化法治化,也借此而约束政府行政开支的铺张浪费,也算是化消极为积极。(资料来源: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石油企业怎么老干赔本的买卖?
——由于国内市场疲软,中石化、中石油已决定大量出口成品油,以消化企业库存巨大的压力:元月国内炼油厂将至少有32万吨汽柴油出口,比2008年月度平均出口水平增加10万吨以上。为了消化石油企业库存的压力,出口原油应该说是好事,因为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石油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石油企业的职工渡过难关,不至于被石油企业裁员而下岗。去年,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时候,国内大量进口高价位的国际原油。国内企业饱受油价“高消费”之苦,成本自然是大幅度增加,而从中渔利的是,却只能是石油企业。现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了,国内的石油企业却又不储备石油了,而是改为出口了,这种低价抛售行为多少让人有点看不懂。(资料来源:1月12日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