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与抓就业
2009-03-20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友人从美国来,问及美国的经济情况,他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以明显感受到的,但各个州的情况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得克萨斯州的产业结构好,就没受什么影响,得州现在正借机大肆吸纳人才。有一些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坚持不住了就会倒闭,有的公司要裁人,许多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饭碗忧虑。美国是高度市场化的国家,但三大汽车巨头发生危机,政府就不能视而不见,至少要救两家,出发点之一也就牵涉到就业和社会稳定。对众多的小公司,美国政府不会直接伸援手,主要是通过政府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来刺激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现在美国的公众都对新总统寄以期待,可是,从选出新总统到就职,从新总统拿出振兴方案到国会批准,耽误了两个多月,很多人会在期待中失业。
中国就不同。面对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央政府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首要任务,将经济增长的目标确定为8%左右。在2009年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将要放缓的同时,中国8%的经济增长预期令世界刮目相看,似乎“风景这边独好”。
实事求是地看,2009年的中国,依然面对着诸多的困难。2008年9.3%的增长以及2009年8%的增长预期,与2007年的13%的增长相比下降的幅度是很大的,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使得就业、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2008年10月份,国内几年来首次出现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增速下降的情况,而全国企业用工需求在三季度就开始明显下滑,由于外向型企业所占比重较高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关闭停产减产,一些农民工提前返乡,这种状况在2009年还将保持,而当年新成长的劳动力仍会持续增长,仅高校毕业生就超过500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世界经济衰退萧条之际,中国经济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当前,失业下岗的城镇职工,离开城市工厂返回家乡的农民工,应届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及其家长们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据有关统计,我国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提供100万个新增的工作岗位。随着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闲置要找出路,农民收入提高的途径,也主要在于进城务工。即使我国经济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吸纳如此多的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如果国家的经济增长长期低于8%,我们的农业收入,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如此看来,保增长在一定意义上是保就业,保民生。而保了就业也可以更好地保增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保就业就要少关停企业,就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就要投资更多的项目,开办更多的企业,同时还不能搞重复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效率的提高,即使是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增人,而是可以大大的减人。企业是就业之基,而效率和用工是一对矛盾,怎么办?
在这样非常的时期,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就要提到讲政治的高度。回顾计划经济年代,就业机会不足的情况下,两个人的饭三个人吃,牺牲了效率,换取了相对的公平。现在时代、制度、情况都不同了,不能也不会回到计划时期那样。但是,在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应当提倡企业为社会解忧。不久前,国资委的领导同志就表态要求国有骨干企业尽量不裁人,不减员。有的企业则是宁可降低薪酬也不减人。这些都体现了同舟共济、为国分忧的精神。
当然,有人会认为,对于那些顶天立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他们有一定的实力和回旋余地,应该这么做。而更多的、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呢?是的,许多实力弱小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打压下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起伏中难以自保和生存,各级政府决不能等闲视之。占企业总数95%以上的中小企业,它们虽然不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却承载着国家就业的重担,所以,一定要从金融、税收、土地、劳动等政策制度上给以切实的扶持,并且绝不能只是作为权宜之计。保住了广大的小企业,就保住了就业;企业多吸纳一个人就业,社会和农村就减少了一户困难户。民生安定了,国家就永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