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探究

2009-03-20王文华陈玉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3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可靠性

王文华 陈玉荣

[摘 要]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最主要的两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公允价值计量要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标准,应该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作为计量的基础,同时考虑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强制性披露公允价值的离散趋势可以增强其可靠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风险和不确定性;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3-0013-04

2006年2月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取代。从国内外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成果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于会计实务中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目前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较为谨慎,但这只是适应我国目前转型经济或市场经济不太完善的现实选择。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我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将在我国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公允价值计量下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对此进行探究。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的桥梁和纽带,在各个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都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我国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样对会计信息质量作出明确的要求。虽然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表述有所差异,但把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最主要的两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各国却是一致的。

(一)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包括如实反映、中立性和可验证性。(1)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能够通过数量关系反映这些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呢?会计就是通过计量形成相应的财务报告来再现客观的经济事实,并且在财务报告和客观经济事实之间保持同质性。如果会计计量所揭示的数量关系不能代表经济现实的内在数量关系,计量结果就是虚构。所以,FASB提出,比可靠性更具体和特殊的可信赖信息的一个标准是,会计计量必须与所计量的客体的属性相一致(或者作为一种准确的再现)。数量表现的有用性取决于它们的“再现的准确性——它们必须和被表现的物品和事项保持基本一致”[2]。如实反映也是要会计信息最终能够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履行经济管理委托责任的真实情况。要做到如实反映,会计计量之前必须对经济事实进行客观分析,以求对经济事实本来面貌的了解。具体就会计要素来说,对于资产和收入应该分析其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对于负债和费用应该分析其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经济利益流入、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不同代表经济实质的变化,会计计量为了保证如实反映也必须随着经济实质的变化而变化。(2)中立性。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计量过程中要不偏不倚,中立性是如实反映一个基本方面,因为有偏见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经济现象。(3)可验证性。由于客观经济事实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会计计量经常需要会计人员的估计和判断,面对相同的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计量结果可能不一样,这样的计量结果难以可信。为了保证会计计量结果的有效,会计计量必须具有可验证性,即面对相同的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计量结果一样。可验证性就是在计量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而应该以市场、技术和法律等外部经济环境作为计量的客观依据,保证不同的会计人员计量依据的一致,进而保证计量结果的相同。

(二) 相关性

相关性即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相关。相关性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对于会计计量来说,主要是时点状态的选择。即是采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的哪一种计量属性,因为不同的计量属性代表不同的时点状态,而不同的时点状态其决策相关性的强弱有差别。一般认为,历史成本代表过去的时点状态,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代表现在的时点状态,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代表未来的时点状态,所以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相关性越来越强;反之越弱。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往往是面对未来的,所以采用面对未来的可变现净值以及公允价值更能满足相关性的质量标准。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其次还有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预测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反映或证实利益相关者过去的决策是否正确;及时性是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是没有意义的。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下,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为计量基础。如果没有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市场,公允价值不能持续可靠取得,就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得到了学者广泛的认可,但对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学者的观点不一。笔者认为,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为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而不同于其他计量属性以计量主体为计量基础,满足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一定程度可靠性的结合。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是因为可靠性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作为计量基础,对相关的资产或负债的计价与市场的信息息息相关,始终面向未来,在每一个计量日随着影响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市场因素的变动而调整其账面价值。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能够充分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相关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将市场变化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与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区分开来,从而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及时反映市场变动引起的损益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相关性所要求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这也是公允价值日益被各国会计准则所采用的直接原因。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市场信息有3个层级:第一层级是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的市场;第二层级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同类、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第三层级是当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同类、类似资产或负债都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就以公允价值估价技术和模型所需要的市场信息为基础。在具体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3个层级依次优先,即当有第一层级市场信息时公允价值计量应该以第一层级市场信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当没有第一层级市场信息而有第二层级市场信息应该以第二层级市场信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以此类推,公允价值就形成了3个层级。值得注意的是,公允价值层级强调估价技术所需要的市场信息,而非估价技术本身。

以外部市场信息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不但满足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可靠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而且是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如前所述,可靠性主要包括如实反映(包括中立性)和可验证性。公允价值以外部市场信息作为计量基础,随时反映市场变化对企业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影响;而历史成本在初始取得计量后并不随着市场变化而对资产或负债价格进行调整,因此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貌。历史成本由于来源于实际发生交易的价格数据,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但这最多只是历史成本对当时交易时点的经济活动的如实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历史成本并不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调整账面余额,只是对资产在发生减值迹象情况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满足了会计计量的谨慎性要求,但这种计提减值准备往往是不对称的,由此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中立性,更难以对经济活动如实反映。历史成本计量采用实际交易的价格数据,其计量结果具有可验证性毋庸置疑。但公允价值计量并非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判断,而是以市场信息作为判断和估计的客观依据。以公开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直接的可验证性,因为可以通过将活跃市场报价与公允价值计量金额进行比较,来进行直接的验证;对于以非报价的公开市场信息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输入信息是可验证的市场信息,不同的观察者显然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下结论[3]。

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标准,除了以外部市场信息为计量基础,经济利益流入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是指经济活动的实质。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就是要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当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不同时,就是经济活动的实质发生了变化,因此计量的结果应该有差别。时间是指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时间,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间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代表的价值不同。所以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和分期付款购买等经济活动时应注意考虑现金流量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风险源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反映某种经济事项发生可能性或概率和离散程度。统计学描述随机现象主要在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个方面,统计学的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衡量统计学估计结果质量的是估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和精确度不同。准确度的高低和概率有关,概率越大准确度越高,反之相反;精确度主要和估计的区间范围有关,范围越窄精确度越高,反之相反。通常所说的估计误差是指估计的精确度,即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以股票价格为例,准确度反映了股票价格发生的可能性;精确度反映了股票价格的离散趋势,即股票价格的差异程度。假设甲乙两只股票当日的市场价格是一样的,都是10元,但甲股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最高价格达15元,最低5元;乙股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最高价格达12元,最低8元。即甲股票价格波动(差异程度)比乙股票价格波动要大,若用公允价值计量两只股票都是10元,显然乙股票公允价值10元比甲股票公允价值10元估计误差更小,计量结果更可靠。公允价值是一个对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点估计而不是区间估计,所以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只是反映该价格的集中趋势,即发生可能性最大(准确度)的价格数据,但没有反映价格的离散趋势即精确度。仅仅反映集中趋势而忽视离散趋势的客观存在,对于不确定性的经济活动来说是不全面的反映,可以说是没有如实反映。学术界对可靠性的争论更多地关注可验证性,却忽视了可靠性对经济活动如实反映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尤其是在计量过程中反映经济现象的离散程度成为增强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关键。离散程度的客观存在也充分证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只能是相对的,除非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永远不变,则离散趋势不存在或为零。但那是理想状态,现实经济活动只有不确定性才是唯一肯定的,其他都是不确定的。而衡量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程度就是经济活动的离散程度。

为了增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以统计学估计理论为基础对公允价值可靠性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同时还应披露公允价值的精确度,即该公允价值的离散趋势。统计学对离散趋势的描述可用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其中标准差系数最为科学,应用最为广泛。公允价值层级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层级划分的方式对各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程度进行区分。可靠的计量结果直接在报表中确认,不必进行额外披露或披露较少;不可靠的计量结果在报表中确认的同时,还要增加披露内容,以弥补可能的计量缺陷。从第一层级到第三层级,要求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多。所以加强信息披露是增强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方法。其实,加强信息披露也会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陆德明和王鹏(1999)分析认为,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透明度,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产生相当程度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以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为例,实证发现信息披露越充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也就越高。朱晓婷和杨世忠(2006)则从市场反应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越及时其信息含量越大。

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以公允价值第三层级为例

公允价值的第三层级是通过估价技术和模型来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常用的计量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其中收益法是估计相关资产或负债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然后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为现值。以资产为例估计其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首先,估计该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未来每期的现金流量。估计未来现金流量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该资产未来每期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这种方法估计未来每期各种情况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概率,取概率最大的现金流量为该期的现金流量;其二是估计未来每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概率,计算每期期望的现金流量,即将各种情况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其概率相乘并求和。第一种方法适用于经济活动比较单一的情况,即离散程度比较小的情况;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经济活动不确定性比较大即离散程度比较大的情况。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时如果企业集团内部的转移价格与市场交易价格明显不同时,企业管理层应当采用在公平交易中能够达成的最佳的未来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其次,估计折现率。折现率应该能够反映当前市场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报酬率,也是企业购置该资产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折现率可以根据当前市场利率(风险很小,几乎为零)为基础,加上该资产的风险报酬率来确定。该资产的风险报酬率可以根据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离散程度来确定。企业在估计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但是,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企业应当在未来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由于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在资产的使用年限、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模型参数使用了大量的估计,所以其可靠程度要比前两层级都要弱。因此对其要求披露的信息最多。由于现金流量、使用年限和折现率都是依据市场信息进行估计,因此要披露:(1)企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现金流量的离散趋势。(2)企业在确定各关键假设相关的价值时,是否与企业历史经验或外部信息来源不一致;如不一致,应当说明理由。(3)估计现值所使用的折现率的依据及折现率的离散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葛家澍,林志军.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45.

[2] 财政部会计司.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J]. 会计研究,2008(6):28.

[3] 王建成,胡振国.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2007(5):15.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可靠性
MAXIMO系统在数控设备可靠性维护中的应用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专题(十六) 可靠性管理体系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