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问题研究述评
2009-03-19吴怀友
吴怀友
摘要:从科学的角度研究科学发展观对于充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学理化、提升科学发展观的学科地位以及在实践中增强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自科学发展观命题正式提出以来,其科学性问题引起了学界部分学人的关注。他们从规律性要求、客观性基础、思想内涵、价值理性及综合性视角等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从总体上看,这一研究还很不全面、具体和深入,缺乏系统论述和深度研究的专门成果,后续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研究现状;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1—0009—05
为什么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命名为“科学发展观”?论者们从规律性要求、客观性基础、科学内涵、体系特征、价值理性以及综合性视角等就该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尽管这种研究还只是初步的,但其理论思维和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一、“合规律性”说
所谓“合规律性”,是指科学发展观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和自觉遵循。从规律性要求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是学界的一个基本视角。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不完全是一般词典上所说的“反映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分学科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不等于“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强调的是规律性的认识,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科学。
一种观点从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内在有机统一的视角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如,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使人的自觉活动与自然规律和社会客观规律具体的、历史的、有机的统一,实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一种观点从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视角探讨其科学性。如,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或合规律性的特点在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中鲜明凸现出来。与传统发展观不同,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从这一点来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还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极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自觉地贯彻着动态平衡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原则。科学发展观也可以说是动态平衡的发展观。坚持动态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也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还有一种观点从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视角论说其科学性。如,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取得了对“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二、“客观基础”说
这里所说的“客观基础”,是就科学发展观产生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实践经验基础等方面而言的。客观性是科学知识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论者们探讨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种观点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或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的科学性阐述其科学性。如,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说它科学,是因为它建筑在正确的哲学基础之上,这一正确的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本理论依据,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人民:它站在时代最前沿,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战略思维来审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它发扬批判的创新精神而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基本原则、重要体现及总体要求。还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其中蕴含着以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现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来推动实现这一目的的进程,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求人的幸福之真,务社会发展之实等思想,既贯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对资本主义发展弊端和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有了深刻认识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总结。
一种观点着重从思想理论基础的客观性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如,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所以科学,在于它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大量先进学术成果,集中凝结了许多学者的富有创见和价值的思想智慧,因而有深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先进的思想支持。有论者认为,要从“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还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这个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作为理论基础的。
还有一种观点从实践经验基础证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如,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为科学,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中国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的。所以,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首先应当从历史的视角、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从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意义上加以宏观地把握和深刻地体会,而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一个是关于发展的绝对正确的理论体系。还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在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中形成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理论性思考的产物,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决策层几代发展观进行历史的和辩证的扬弃的结果。
三、“科学内涵”说
“科学内涵”说,指的是从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思想内涵及其科学性来认知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从思想内涵、基本内容人手考察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是一种最直观的方法。
一种观点侧重从发展的含义及其科学性概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如,有论者在定性地考察了发展的含义及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概括为五点: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人本身发展的统一;发展是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和历史过程。
一种观点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揭示其科学
性。如,有论者认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科学性在于:它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它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它指明了更加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其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拓展。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还有一种观点依据科学发展观命题中“科学”的含义来探讨其科学性。如,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含义,不是唯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它是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真理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广义的科学概念,并且体现了这三者的高度的、有机的统一。有的认为,“发展观”前的“科学”二字并不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科学”中的“科学”,应当理解为“合理的、正确的、好的”等意思。还有的认为,“发展”前面冠以“科学”限定词,赋予了“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要求;从规定或内涵上看,正是“发展”的科学界定带来了发展性质上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了对以往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
四、“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说
科学不是纯粹的“是”的体系,它还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追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相互贯通和有机统一。所谓“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说,就是从这一视角来考察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意蕴。
一种观点从价值理念的科学性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如,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价值理念的科学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最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一种观点从价值向度的科学性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如,有的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向度。这一价值向度的科学性在于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的统一。具体而言:它体现了工具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它体现了功利尺度和道义尺度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它体现了人的尺度和生态尺度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既表现在它提出的依据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对发展的目的、主体和动力的揭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又表现在它揭示的发展内容(什么样的发展)和方法(怎样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想。也就是说,它不仅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且揭示了实现价值的手段和方法。
还有一种观点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论证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如,有的认为,科学(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科学发展观中无疑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不能陷于“唯科学主义”。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看,科学发展观应是一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汇的发展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需要人文精神的导引,需要正确的科技伦理来规范。所以,要树立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发展观,要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同引导下去落实这一发展观。还有的认为,科学发展观强烈的科学性在于:第一,它克服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使得发展内容更全面,评价体系和标准更合理,逻辑更完整。第二,它是对以往的发展理论的扬弃。在一定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前人成果的必然产物。同时,科学发展观又充满着人文性,体现了理论的人文关怀。
五、多维度、综合性说
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更多的论者从多样化视角、立体层面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这就是所谓的“多维度、综合『生说”。
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发展观,一是它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没有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同时又密切注意到了中国发展的差异性,是共通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二是它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三是它把发展的目的与手段和途径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前面冠以“科学”依据有三:一是对当代中国和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理论升华;二是对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三是它满足了“科学”理论必备的两个条件,即能合理地解释历史,又能合理地预见未来。
第三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冠名为科学,这是因为:其一,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思维的产物。其二,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性根本所在。其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需要在科学落实中来体现和进一步揭示。
第四种观点认为,我们党提出的发展观之所以称为科学发展观,就在于它把发展置于科学基础之上,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所谓科学发展,第一,推进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客观规律;第二,推进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在当代,科学是推动发展的决定力量。推进发展,只有遵循客观规律、依靠科学知识,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种观点认为,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二字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维度上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科学揭示了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与科学技术的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维度上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意味着要从科学的角度不断充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意味着要运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其表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统一,在于其本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在于其内容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在于其原则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的统一。
由上可见,论者们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性问题的探讨,视角开阔、论点鲜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虽然这一研究还很不全面、具体和深入,缺少系统论述和深度研究的专门成果,但他们的积极探索及其取得的成绩,为下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六、深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指出:“要从科学的角度不断充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周密的科学解释,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所谓“科学的角度”也就是客观理性的角度。从科学的维度研究科学发展观,不仅有助于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学理化,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而且有助于提升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说服力,增强人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最新精神,笔者认为,推动科学发展观科学性问题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要确立新的研究视角,从科学的维度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科学发展观既然以“科学”命名、是“科学理论”,就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从科学的视角来审视它。所谓科学的视角,就是从科学知识所必需的客观性、求真性、体系性(系统性)、可检验性(实证性)等基本特征人手,来认知科学发展观,揭示其科学性所在。从客观性特点看,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完全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产物;从规律性特点看,科学发展观科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体系性特点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有序展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初步形成了一个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体系;从可检验性特点看,科学发展观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发生了实际改变社会的强大效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在实践检验中被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并将在实践的持续检验中显示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只有从科学的维度人手,才能真正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第二,要加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全面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就学科范围而言,科学发展观问题研究分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史。党建两个二级学科。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学科划分及其归属是否科学合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或者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理论研究仅仅依托这两个学科领域是很不够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深刻的和多方面的学说”,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有机整体和宏大体系,是运用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理论和方法的结晶。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整体继承和发展,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进步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产物。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和体制机制基础之上的。只有拓展科学发展观研究的学科范围,加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才能全面深入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第三,要更新思维方式,以科学的方法揭示科学发展观科学性。受某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于科学发展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不是一门学科或科学。加上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长期依托于中共党史学科,受历史学科特点的影响也很明显。表现在理论方法上,常见的就是文本解读、概念诠释、过程描述和经验总结等。有人甚至把它等同于解释学或宣传工具。这种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显然桎梏了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生机。我们知道,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首先在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如果我们承认科学发展观是科学这一命题成立,那么,就要首先把它看作是一门规范性的学科,就要遵循科学思维的一般逻辑和方法来研究这一意识形态工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坚持理论原则与实践标准、历史检验与逻辑推论、文本解读与问题研究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方法,唯有此,才能在理论方法上奠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地位。
第四,要转换话语表达方式,以规范的话语诠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科学研究不是工作报告或会议文件,也不同于理论宣传,而是有其自身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马克思曾经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然而,在党的学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至今缺乏科学、规范的话语表达。表现在研究成果方面,我们几乎看不出科学研究与理论宣传有什么不同。这从另一个方面对这一学科的科学性提出了拷问。因此,在明确了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之后,建构起一种科学、规范的话语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就党的思想理论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言,宣传性与研究性的文章之间所关注的问题大体相同,但二者提出问题的方式以及语言表达形式是有不同的。如理论宣传主要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思想内涵、理论特点等层面及话语来诠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而科学研究则要求转换思维方式,从客观依据、规律认知、逻辑体系、实践证明等层面及话语建构起具有学科规范的相应的概念范畴和话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达合乎学科规范。
责任编辑: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