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模式改革谈

2009-03-17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学创新

樊 平

摘要:科学发展观为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指明了方向。实施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贯彻德育为先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造青年学生灵魂;突出个性培养,构建主体性德育教学模式;整合德育课内容资源,完善学生个性品性培养;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形成。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

高专德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O,大学生受到西方世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德育课教学仍旧停留在远离现实的政治说教上,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低的现状与其担负的使命极不相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后认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

科学发展观为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指明方向

科学发展观为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前提和核心,这是对构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等各种要素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对发展核心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创新。由于人既是创造社会的主体,享受社会的主体,还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在社会发展中要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教育,都应该坚持以“人”为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高专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也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唯一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科学发展观对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具体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最终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和人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强调指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把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了人类个体发展的总趋势,揭示了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领域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向、条件和规律,对高专德育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课教学目标定位应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确定,从而达到人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协调统一,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潜能协调发展;二是这种发展的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其次,教学任务的明确。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表现了人类对自身完美状态的追求。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标准,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实现这种人才标准提出了行动纲领和实施办法。高专要培养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德育课教学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切都决定了学生在学校中处于主体地位,决定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和德育课教学都必须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以学生为本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满足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再次,教学内容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要求德育课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培育人的个性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现实生活、文化需求和价值取向不断变化的特点,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尊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主动接受、内化教学内容,实现知与行的对立统一,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具有自主自立精神、具有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的育人功能。

以人为本,实施高专德育课教学创新

贯彻德育为先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造青年学生灵魂高专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合格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毛泽东在制定教育方针时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核心的地位,指出“青年应该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否则会使人迷失方向,很危险。德育课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增强责任感。今天的大学生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文化、思想观念时时刻刻都在腐蚀着他们的灵魂,如果不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他们的头脑,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扰乱其精神世界,妨碍他们成才。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保证他们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才能有推动力,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德育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为他们构筑精神支柱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学生逐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突出个性培养,构建主体性德育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社会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由于社会群体内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德、智、体的充分自由发展,还是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人的创新能力总是与个性发展联系在一起,独立个性的存在是创造潜能实现的内在基础。个性化教育也就成为当今世界教育一大潮流。然而我国高专德育课教学长期以来处于非主体德育的误区,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受教育者自身德性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道德习惯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其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学生比较符合社会共同规范的要求,而其独立思考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等的发展被削弱。社会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德育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遵守社会规范,更要转变观念,实施主体性教育,以造就大批能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主体性强、思维敏捷、敢于开拓创新、有健全个性的接班人。为此,德育课教学必须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尊重学生道德生活主体地位为前提,实施主体性德育,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为此,在目标内容上要变教会学生顺从为教会学生自主选择,变目标高远虚空为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养成德性,重视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在方法、方式上,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的特点,变重结论、重灌输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动地参与品德形成过程;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实践,主动地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教学创新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