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价值多元化的高职院校运动会模式创新

2009-03-17黄海波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校运会创新模式

摘要:以校运会作为改革和实践对象,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运动会的现状,基于体育价值多元化的角度,提出重新构建的校运会是“目标与功能多元化”、“组织与策划形式多样化”、“参与人数众多化”、“项目设置多类化”、“奖励评价机制综合化”的新型的运动会模式。

关键词:校运会;创新模式;体育价值多元化;自身特色

前言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指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说明,学校应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不仅要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和竞赛,还要让学生人人参与体育活动和竞赛,以增强学生体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运动会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校运会的主要模式是田径运动会,表现为参加人数少,竞技性强,缺乏娱乐性等特征,不能形成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也不能体现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与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极不和谐,因此已成为当今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及分析

笔者以湖南省内10所高职院校近5年的运动会为样本,随机抽取各校体育教师50名和学生300名作为研究对象。为使调查结论更真实地反映现状,我们综合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校运会的组织形式与策划通过调查得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传统校运会等同于田径运动会,每届校运会均由学校统一组织,校长挂帅,集中了校办、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工会、宣传部、保卫处、校医院、后勤集团等部门,体育课部或体育教研室具体负责竞赛的组织与实施,全校停课2~3天集中进行。

校运会的项目设置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把传统的校运会当作田径运动会对待,其竞技性过强,娱乐性和健身性较差,项目设置沿袭奥运会、全运会模式,只是减少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少数院校增设了1~2个集体项目,如迎面接力、齐心协力等。许多项目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使得内容与教学相脱节,并且这些比赛项目都只局限在跑、跳、投的形式上,内容单一、集体项目少、竞技性强,缺乏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大于体育运动。很多学生是宁愿在技能竞赛上流血,也不愿意在运动会上流汗。

师生参与校运会的目的由表1可知,学生参与校运会的目的主要表现在:获得名次为系部加分、改善师生关系等两个方面。这说明学生体育价值功利性比较强。

参加校运会的对象与人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师生参赛率都低于10%,这就说明有90%以上的大学生被拦在校运会门之外。近几年,随着办学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校运会还是沿袭以前的竞赛规程,导致参赛人数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湖南省每年均有不同类型的田径比赛,这些高职院校为了扩大自身在兄弟院校的影响力,于是设法招收高水平的运动员,校运会成为这些精英表演和金牌争夺的舞台,从而导致参赛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不激烈、比赛结果缺乏悬念等问题。

高职院校运动会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运动会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学校体育的价值体现在健身、娱乐、教育、政治、经济、社会交往功能等方面,注重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道德与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呈现多元化态势。然而,学校体育的价值主要以校运会的形式体现,所以校运会模式创新要在学校体育价值多元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建立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道德与意志﹑知识与技术﹑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基础之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高职院校运动会模式创新的总体结构笔者对高职院校运动会模式的创新研究是从体育价值多元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湖南省10所高职院校运动会现状和笔者几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构建“目标与功能多元化”、“组织与策划形式多样化”、“参与人数众多化”、“项目设置多类化”“奖励评价机制综合化”的“五化”新型运动会运作模式。

高职院校运动会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目标与功能多元化学校运动会不仅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推进全民健身计划,还应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窗口或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精神风貌的窗口。比如,在举办校运动会期间,学校邀请各界人士尤其是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到现场观摩运动会。这样以来,一方面,学校通过运动会这个平台让有关人员熟悉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从而扩大学校在各阶层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运动会展现自己的生理与心理、道德与意志、能力与素质等,让用人单位多渠道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提供更多推销自己的机会,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人才。

组织与策划形式多样化校运会应该把田径运动会作为运动会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将其办成体育节或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在组织策划与竞赛上由学校牵头,采取先分散后集中的组织办法,也就是将运动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把运动会各预赛项目工作按系分散进行,最后集中决赛。即第一阶段为系运动会,规定各班组队参赛,各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召开,可考虑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行各项目的预赛,其竞赛规程的制定、秩序册的编排以及各项组织工作和裁判工作均由各系自行安排,裁判员由经过培训的本系学生担任,体育教师负责指导和培训工作。第二阶段为全校性运动会,要求各系将本系运动会上选拔的优秀运动员组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角逐。

参与人数众多化《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不仅包括竞技运动,大众体育、体育教育科研和文化艺术内容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突出了“体育为人人”的思想。由此看出,高校体育作为体育思想、文化和改革的先导,更应当深刻地理解和发掘体育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弘扬“体育为人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因此,校运会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应当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的实践和创造中来。例如,除了在项目设置上做文章以外,还可以将那些没有直接参与比赛的学生在校运会举办期间承担志愿者角色,做安全保障、后勤服务、拉拉队等工作,让他们间接地融入校运会氛围中。

项目设置多类化这是指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发展目标而设置的多层次、多水平、多类型的项目内容(见表2),其中技能类就是对于专业较好、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也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空间,也让他们在运动会上能够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努力向前。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校运会中增加了“齐心协力”、“技能比武”、“书写‘八荣八耻接力比赛”等集体项目。这样做到了运动与专业的互补,运动与爱国并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要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体育活动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和接受,实现了“体育为人人”的目标。并且体现出职业的特点,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对我们职业教育的要求。

奖励评价机制综合化调查所知:学校在奖励评价方面对个人只有田径项目1~3名颁发奖牌和纪念品,对系部团体总分1~3名颁发奖状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办法,导致学生、系部参与校运会的热情较低。

高职院校运动会评定各系最终名次的方法不应单单以比赛得分多少为最终依据,而应结合各系学生参与程度、精神面貌、会场气氛等因素来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各系领导及学生的重视、吸引更多的学生踊跃参加比赛,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真正起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作用。对于校运会的发奖,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改变了以往发奖品、发奖状的做法,采用模仿奥运会现场发奖的做法,请获奖的学生站在领奖台上由学院领导、系领导或学院中知名教授颁发奖牌、奖杯及鲜花,让学生在一种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论与建议

“五化”创新高职院校运动会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现代校运会风貌。

学校竞技体育应在大众体育基础上发展,充分认识大众体育的重要意义:无大众体育做基础,竞技体育无从谈起。校运会应面向广大学生,竞赛项目设置应遵循以健身、娱乐为主,竞技为辅的原则。只要校运会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现代大学生和教师的兴趣特点,就会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进而使广大师生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在快乐的体育中增强体魄。就会真正向着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尤捷,王友军.高校全民健身型运动会模式调查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5,(5).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204-212.

[3]章玮,孔红新.改革高校校运动会的思考[J].宜舂学院学报,2005,(6).

[4]梁平,董斌.论高校运动会发展方向与模式[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

[5]陈昱.淡竞技、重能力、重兴趣、重普及——论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3).

作者简介:

黄海波(1977—),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校运会创新模式
跑出自己的热血青春
难忘的校运会
嘻哈秀场
这个世界上能阻止你进步的,只有你自己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校运会,你跑,我也跑!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