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交际法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2009-03-17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交际习惯

周 莉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听说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注重笔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低下。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外语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交际法的提出和渗透文化背景的尝试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借鉴。

一、英语交际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1通过英语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培养听说能力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坚持用英语讲课和与学生对话,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学英语的环境;坚持用通俗、易懂、学生已掌握的英语讲,如果出现生词就写出来,这样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和反应能力,也使学生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这种授课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英语世界,师生都进入角色。都在听、说英语,用英语进行现实的交际活动。学生在接受输入的同时,亦在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着输出。许多学生感到听英语困难,是因为他们不会从语流中去理解意思,而试图听懂讲话人所讲的每一个词。当他们听到一个不熟悉的词,或听到词的连续、弱化和简缩说法的时候,往往不是继续往下听,而是抓住那个词不放,顾不上听后面的内容,以致于不能整句或整段地理解句意。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训练学生跟上讲话人的语速,在昕的时候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要照常听下去,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然后让学生学会预测和取舍技能。当学生能听清教师或磁带所讲的英语时,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提高,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进而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2英语交际法教学的运用与了解文化背景的关系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加深世界意识。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要使学生能够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英、美两国的生活习惯,包括谈话的习惯。只有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思维模式,才能够地道地用英语表达、交流,达到交际目的。否则。尽管学生能够在语法方面正确无误地讲英语,但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二、在英语交际法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1在话语层次上认知、区分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正确使用语言

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和句型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为母语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比如,当有人夸奖你某事做得好时,按照中国的语言习惯会说:“我做得不好。”以示谦虚。又如,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人们会说:你今天很漂亮。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你会按我国的传统习惯说:没什么。而按照英美两国的习惯,则应说:Thank yOU,或Th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以表示欣赏和感谢对方的赞美。我们在路上遇到了熟人,为了表示礼貌,我们经常要问:“您去哪儿?”如果在中午,就要问一声:“您吃了饭吗?”但是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我们如果问他Where are you going?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人生活。他们习惯说:What a lovely day isnt it?如果你问他Have you had your lunch?他会认为你要请他吃午饭。如果我们的朋友买了一件东西,按我国的习惯,我们常会问他(她)所买东西的价钱。在我国,问对方挣多少钱,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但在英、美是绝对不可以的。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也各不相同。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异国文化的态度

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受本国语言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对待事物的观点与看法。有的学生坚持热爱本国文化,不愿意接受英美国家的文化习惯,认为自己是发扬民族文化。就这类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学外语,先学会打开心扉,放开眼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但要教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情绪以及内心世界,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调整。同时,有的学生对于外来文化来者不拒,尤其对一些非课堂获知的外来文化信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外来事物相对较敏感,认为外来的就是前卫的、时尚的、可模仿的,尤其对于一些非主流文化,教师应该给予引导。

一种语言就是—种思维模式,语言掌握越好,汲取的文化思维模式信息就会越多,应鼓励学生对于异域文化采取“吸取精华摒弃糟粕”的积极态度,树立一种学语言即学文化的思想。

三、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尝试

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存在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比较他们与本国文化的异同,如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时空观、风俗习惯等等。

如在中国,沉默被看作是有修养、有礼貌的行为表现,在西方人眼中,沉默更多地被看作是无能的表现,所以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不要沉浸在“沉默是金”的中国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中。学英语,要学习西方人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热情奔放的优秀特质。再如讲词汇,不仅要讲词的意义、用法、搭配,也要讲词的文化内涵及与母语的差异。如对狗的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汉语中,用狗的形象比喻人,都是贬义,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而在英语中用到“dog”的成语都是褒义,如luckydog(幸运儿)、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要引导学生注意词汇学习的这一重要方面。再如在课中可以比较英语与汉语在语篇与文体方面的差异,指导学生在写英文书信时尽量符合英美两国的习惯与表达方式,既让学生学到形象、具体的文化知识,又可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角色扮演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能情境再现的场景尽量让学生去演绎,为学生创设模拟交际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导演。如圣诞节、宾馆、超市、生日聚会、机场、面试、邀请客人等,让学生演商人、售货员、服务员、老板、狱卒、医生、警察等社会生活真实角色。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些实际语境中,学生会较容易地融入到语言的运用中,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更有效地提高口语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符合交际准则的行为习惯,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对影片中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表演,能更真实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能锻炼纯正的发音。

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真实的文化氛围感受,这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教师可以介绍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影视作品,通过影像资料、图片等尽最大可能展示异国风土人情;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文化知识讲座、举办展览、开展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上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与掌握。

交际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要回归英语教学的原有目的,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英语交际法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渗透文化背影知识,注意因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表达方式和词语选用上的不同。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效而得体地运用自身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交际习惯
情景交际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