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

2009-03-17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学校文化

刘 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管理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众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学校文化管理的概念、内涵、特征、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当前,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管理被赋予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内涵,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新高度、立足新起点、着眼新思维,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推进学校文化管理。

一、学校文化管理的内涵解读

基本概念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如果对基本概念的内涵没有明确的认定,那么研究的尺度就难以确定,研究也就难以细致深入、切中要害。正如列宁所言:“要进行论争,首先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因此,我们要探讨学校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就必须对学校文化管理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对学校文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阐述。如:孙鹤娟认为,学校文化管理是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实现学生主体的价值创生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主体行为提升的手段;沈颖认为,学校文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文化的经营整合,如思想观念的确立、价值取向的认同、文化氛围的创设、协作意识的强化等,挖掘干部教师的内在潜质,实现干部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观这些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学者们对学校文化管理的界定共同之处在于:都重视人的情感和价值等“软”要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都强调以共享的价值观念为核心;都强调把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

据此,我们可以对学校文化管理作如下界定:是在尊重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以人为出发点,以确立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和组织精神,从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激励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从而达致管理目的,促进师生员工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学校文化管理摒弃经验管理的人治和过于强调规章制度的法治,是一种基于对人价值观的管理,其核心在于形成师生员工的高度价值认同,形成学校特有的组织文化。正如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的那样:“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学校文化管理正是通过确立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激发师生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在以文化育人实现“人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卓越的教育质量。学校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新理念、新策略,已成为当今学校管理的新境界,标志着学校管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

二、学校文化管理的模式导入

1以人文化的管理理念关照人。管理的魅力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说理念是学校的运作“灵魂”,那么人文化的管理则是理念的载体。传统的学校管理强调学校组织的权威性、等级性以及各种行为的规范性,不太重视人的情感、个性等因素的作用。而文化管理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最重要的资源,即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更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功能。因而,学校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确立人文化的管理理念,从而为打造和谐的文化管理模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强调和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还要有目的地去锻炼人的意志、智力和体力,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2以人本化的管理队伍服务人。建立一支既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又懂得科学管理理论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学校管理队伍,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有力保证,也是推进学校文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就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水平普遍不高,管理实践能力偏低,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开展工作的不多,能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的就更少了。因而,要推进学校文化管理,就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人本化的管理队伍,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员工。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定期或不定期从管理实践中探索服务的真谛,拓宽服务的空间,提升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要组织学校各类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与教育思想,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素质、不计较个人得失与淡泊名利的思想品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们还要关心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方面对管理人员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以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3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引导人。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就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制度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作为人而追求人的进步;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刚性的、基于科层制的制度安排虽是支持学校组织运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本末不能倒置,维护学校组织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精神才是现代学校制度建构的根本取向。因而,学校文化管理不再仅强调硬制度的约束作用,也不是全部否定科学管理的内容,而是以制度管理作为前提和基础,使规章制度更适合人性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突破传统管理制度清规戒律式的规范功能,赋予规章制度以人性化,让规章制度的“人文性”替代传统管理制度仅有的“规范性”,让各种管理制度运行的渠道畅通无阻,这种运行机制的人文性内涵就是:竞争、激励、参与和发展,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

4以人情化的管理氛围激励人。管理主体的人性化观点认为,对人的价值和效用的判定及其领导方式,将极大地影响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双方,即学校人在管理中的效用发挥和管理成效的大小。文化管理不是传统的控制,而是以“软性”管理为主,即通过文化的力量的引导,彰显文化的感染力,建立起成员内部合作、友爱、奋进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协调和谐的人群氛围,自动地调节组织内全体成员的心态和行动,并通过对这种文化氛围的心理认同,凝聚其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地内化为成员的自觉行动,使群体产生最大的协同合力。因而,在学校推行文化管理,还必须营造人情化的管理氛围。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文化为基础,以人为出发点,以和谐的团队为组织,以和谐的文化氛围来渲染学校内部管理,促进人与学校、人与人及人自身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进而提升学校内部管理的效力,促进学校整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原则

1价值引领的原则。价值观是内化于人们意识之中的一般行为判断标准,是无形的,它决定着一切具体的外在行为准则之间逻辑上的一致性,并在具体的文化规定发生矛盾和对立时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在学校组织中实施文化管理,必须遵循和坚持价值引领的原则,要通过调整、创新和整合,塑造正确的学校共同价值观,使师生员工深刻领悟到“学校精神”,自觉接受其中蕴含的有关要求,进而努力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自身的发展。

2教师优先的原则。美国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在其“权力分配论”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中,权利总是与“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更是最难获得和最难代替的生产要素。无论是提升学校的外部形象,还是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都取决于教师努力的程度,都必须依靠教师。因此,在学校组织中实施文化管理,还必须遵循和坚持教师优先的原则,重视教师自身主体价值的实现。

3崇尚尊重的原则。崇尚尊重的教育是一种人本化的教育,崇尚尊重的管理是人本化的管理。尊重就是把人当人,离开尊重就无从实现文化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关系中,人的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管理者主要包括各层面领导干部,管理对象则主要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因而,学校文化管理要基于这三部分人群建构“三维尊重管理模式”,即就学校管理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完善尊重人性的管理模式;就教育工作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教育对象——学生,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就受教育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学校文化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学校推介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