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学习障碍及其有效突破

2009-03-17傅福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母语外语交际

傅福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就业形势紧张,外语考试通过情况成为就业的砝码之一。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高涨,外语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和发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仍然只注重传授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而对于与学习者自身相关的一些因素,诸如情感、母语迁移、文化意识等,给予的关注却较少或不足。文章将从这几个方面讨论如何跨越重重障碍,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者潜能,促进外语学习的有效进行。

一、情感障碍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该假说认为,情感作为一种内在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对语言输入起到一种过滤的作用,这种过滤作用直接关系到语言摄人的质和量。语言输入受到情感过滤的作用,一部分像过滤器一样被过滤,无法全部进入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因此,不可能完全存储于学习者的大脑,作为将来学习时可被激活的语言材料,学习者所习得的语言就不同程度受到削减。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焦虑和自信心这三大因素决定学习者是否能够跨越情感障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外语学习中。

一般说来,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焦虑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引起的。在我国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占上风的体制下,他们对学生要求过高,逢错必究,而且态度严厉,有时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学生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思维僵化,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经常性的心理创伤积淀下来,学生难免在潜意识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采取逃避学习任务、否认新的语言信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等回避措施。研究表明,焦虑过度和情绪过于放松都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外语教师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把多么广博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他应该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并在教学中不断磨练自己对学生情绪方面的宽容。

埃及教育学专家、情绪释放教学法的创始人Georgi Lozanov指出,外语学习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人们主观上设置了一层外语学习的心理障碍,害怕失败。种种害怕心理导致学习者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潜能。Georgi Lozanov认为,大部分人在情绪压抑的学习状态下,只能发挥5%-10%的学习潜能,而要更大程度地调动学习潜能,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情绪释放”。通过情绪释放,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上的消极情绪,更好地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情绪释放教学法从教学环境的布置到学生座椅的安排等,都必须做好非常精心的策划。

就情感因素而言,积极的情感、强烈的学习动机、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地推动外语学习的进展;相反,消极的情感、忧虑、缺乏自信心、来自学习者自身以及教师的负面评价等,则对外语学习心理产生障碍,使识别、思维、理解、记忆等认知技能受到压抑。情感因素对于外语学习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好比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启动学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释放学习的潜能,甚至可以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二、母语迁移问题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分别建立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所反映的思维模式、言语行为、表达方式迥然不同,语言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两种语言的发音方式不同、语调各异。受汉语声调的影响,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表现出汉语声调的特点。受母语的影响,不少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发音时经常遇到困难,特别是一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学生,深受干扰,学习英语的语音、语调成了学习的一大障碍。由于害怕被同学、老师嘲笑,因而采取回避学习的态度,久而久之,形成目的语语言输入的缺失,语言产出失去了基础,语言学习很难继续。

英语在名词、动词的单、复数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性。英语大部分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名词后面加后缀一a或-es,而动词在形式上则正好与名词形式相反。而在语法方面,汉语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主语都在谓语前;而英语句子的语序有时比较灵活,例如在疑问句中,谓语动词可以提前,置于主语之前。这也是英语初学者比较难于把握的。

要克服母语语音对英语的影响,学习者需要大量接触目的语的语音、语调,多听、多模仿标准发音。同时,也可以适当收听带有方言的英语,与标准语音作一些对比,帮助学习者欣赏、鉴别不同的发音。完全摒弃带有方言的英语不可取。再者,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尽量设置一些贴近真实生活场景的话题,引导学生运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这除了包括语言形式本身符合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之外,更重要的还包括语境等非语言信息的有效运用。在语言学习、理解和使用的过程中,语言和语境不可分割,形式的正确使用需要有恰当语境知识的支撑。要学会使用外语,掌握相应的语境知识与语言形式的学习同样重要。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搜索贴近生活的情景,事先设置话题,每周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邀请外籍教师参加,鼓励学生大胆与外教交流。在这种脱离了课堂氛围的场景是最接近生活的,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然提高了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交流机会,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

三、外语学习中的文化震荡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文化信息的承载。这是语言的主要功能。人们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本身的交流以及肢体语言等非语言的交流,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人们之间顺畅交流不可或缺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程度。母语文化的陶冶和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至关重要。来自不同文化渊源的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各自文化社团特色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交际过程中难免受阻,有时甚至产生误会,形成“文化震荡”,影响交际的顺畅进行,严重时甚至导致交际失败。思维模式的差异也会造成交际时双方对语言使用的选择、交际行为、交际风格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模式的差异性给跨文化交际设置了重重障碍。

造成不同文化之间交际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宗教、习俗礼仪、价值观、思维模式、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生活方式等,而交际双方对这些差异的敏感度又不高,教学中应注重这类差异。

多年来中国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的作文题,要求学生第一段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段列举充分、足够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段对自己的观点再作出总结。这是典型的迂回式思维。在英语演讲中,少部分学生对于第三部分把握不准确。为了更清晰地把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有的演讲者除了在第二部分详细陈述观点之外,对总结的粗略程度把握不准确,过于详尽地再次罗列一遍。这样的总结,难免显得有些哆嗦与不必要的重复。

四、讨论与对策

情感因素与母语迁移被看作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主要因素,而文化因素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条件。情感好比是助推器,是维持外语学习的动力。外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深入洞察学生的情绪情感,合理、有效地整合外语学习中的各种积极情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外语教师也有必要充分了解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的一些学科知识,诸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了解语言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社会文化认知这一强有力的建构工具,有效地促进外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

母语对外语学习会产生干扰作用,这是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也是外语学习者需要特别下功夫学习的地方;而至于如何引导学习者跨越文化障碍的问题,外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之外,还要适当介绍有关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观看、阅读相关影视、文学作品,创造机会让学生对目的语社团“身临其境”,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跨越情感、母语迁移、文化震荡等重重障碍,积极投入到生动、有趣的外语学习中,促进外语学习以及运用外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c

猜你喜欢

母语外语交际
情景交际
母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