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9-03-17狄国伟
狄国伟
一、任务型教学的提出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这一提法产生于西方语言教学界,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是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任务型教学这种“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理念正在为各门学科所借鉴和接受,对任务型教学的探讨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任务型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模式或途径(Approach)。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提高等几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其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感知、认识、探究新的知识。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以往的语文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
1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理念与课程标准一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于师生地位,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起主导作用。任务型教学强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已知探究未知,把课内的语文学习与真实的语文社会活动相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渠道完成任务活动,发现和感知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在头脑中逐步建构自己对语文的独到理解。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和课程标准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在做中学;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让学生思索、构建语言规律,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2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近年以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战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从整体上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语文的实践性还是重视得不够,具体表现为:(1)教学方法单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尤其是存在轻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倾向。(2)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多,在课外语文使用得少,语文基础知识学得不错,但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不同学段,课程标准甚至单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模块,要求切实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现阶段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也有体现。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是对现阶段语文教学模式的补充,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
3任务型教学不是标新立异的东西
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的一线教师也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实际上,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例如,有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语文活动目标,以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小学生学习了书信的表达法之后,教师要学生回家后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书信并寄出去,学以致用,等等。联系实际生活,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完成语文实践活动。将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这实际上就契合了本文所述的任务型教学。可见,任务型教学的这种理念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东西,教学实践上是可行的,容易为一线教师所接受。
三、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1实施步骤
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我们在这里将任务型教学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的准备阶段、实施任务的阶段和任务完成后的总结提高阶段。
(1)准备阶段。教师要对开展任务型教学进行备课。一是确定任务的目标。或是根据教材内容生发出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或是不依赖教材,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例如对本地交通工具所作的调查报告。二是时间安排。任务型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间或课后进行。三是活动形式,学生可以是个别活动,可以一对一结对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甚至年级活动,视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的大小和能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定。
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要通过个人分析或分组讨论,明确任务目标,确定个人分工,准备相关物品和材料,为实施任务活动做好准备。
(2)实施阶段。学生明确任务目标之后,开始分步骤完成任务。如在课堂上,教师可在教室巡视,监控学生的情况,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小组任务完成之后,组员讨论任务的结果,并按任务的目标完成口头或书面的总结,并指定某一两个人作为小组代表,准备向全班作总结。
(3)总结阶段。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学生报告任务的结果,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在小组代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相机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各小组之间也可以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把学生容易共同犯的错误当着全班作必要的分析和讲解。
2任务型教学应用举例
(1)探究型任务。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在课堂的下半部分,教师将全班同学分组,要求每组完成三个任务:一是用不超过一百字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大意;二是课文中讲到战士两次“完成掩护任务”,查找哪次是叙述重点。三是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展示型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口头介绍或书面文字形式,将一种事物展示给他人看。比如小学低年级学习“祖国山河”单元,可让学生课下搜集风光明信片、风景照片,或画报上的图片,选出最喜欢的一张,固定在白纸上,在照片下面写上一小段介绍性的文字,在课间交流,或在班上举办风景图片展。这种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调查型任务。通过在一定范围内以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寻找某一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了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之后,教师要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完成一个“最苦的事和最乐的事”的调查任务。首先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调查表格,包括“姓名”、“事项”、“原因”等栏目。然后在全班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根据调查情况,写一篇调查报告。
(4)搜集材料型任务。比如在学习了中华文明单元之后,教师可布置任务:制作“中华传统美德”手抄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图书、影视、网络等搜集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格言、故事、笑话等,然后精挑细选,设计版面,完成任务。这个任务可以小组完成,也可以个人完成,锻炼的是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5)表演型任务。这是通过参与表演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组织讲故事比赛,高年级的学生可组织班级或年级的演讲、辩论比赛等等。
将任务型教学引入语文教学,还需要注意几点:首先,任务型教学不是要替代所谓“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熟悉课文、巩固字词、学习基础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中国的基础教育实际。任务型教学可以和“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使用。比如一堂课前半部分(比如30分钟左右)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后半部分(十几分钟)如操练句型的时候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或是将任务型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穿插进行,如生词学习,可以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不看课文默写的多等等。二、教师在选取任务时度要适宜,且同一节课中前后几个任务之间有逻辑关联,任务的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语文学习层层递进。三、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起指导作用,注意对学生的不恰当的表达(包括口头与书面)及行为做出修正。注意控制任务的时间和量,防止出现只是学生“热闹”地完成任务,只是“做”没有从中“学”,从而达不到语文学习目的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