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

2009-03-17易炳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导向性态度集体

易炳奎

学生的能力对于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影响作用,由于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好铺垫,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投入程度以及对教师和班集体的认同感都无疑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能力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展现

1能力的类别

(1)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是指顺利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按提供的已有模式来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为了更新观念或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如新概念、新方式、新理论等。反应到学生身上,再造能力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到体育相关的知识和相关的体育技能,譬如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技能,通过训练,可以掌握这种技能,并可以利用获取的这种运球技能,来进行篮球运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再造能力的体现。创造能力则体现在创新两个字上面,譬如对某些体育理论的再创新,对体育技能的训练方式有自己的创新方法。

(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也称为基本能力,它是指一个人从事各种基本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般是多种能力的结合。如体育教学中的健美操运动,是观察能力、协调能力、记忆力甚至是想象力的有机结合。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特殊能力是建立在一般能力基础之上,是一般能力在具体活动中的特殊表现;一般能力包含在特殊能力之中,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能力差异探究

学生的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量、质、发展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量是指能力发展水平高低;质是指能力类型的差异;发展是指能力表现在时间上的早晚。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指的是同龄人之间在同等条件下,从事同类活动,有的学生效果显著、成绩突出;有的学生则效果不佳,成绩平平。

(2)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心理品质的不同。在能力的知觉差异方面,知觉综合型的学生概括力较强,对事物的整体性感知较好,但对细节感知较差;在能力的记忆差异方面,视觉记忆型的学生,视觉记忆的效果好,表象清晰,可谓“过目不忘”:听觉记忆型的学生听觉记忆效果则更好;运动记忆型的学生,动作感受深刻,识记效果好,另外学生在思维速度、灵活性、独立性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在未得到发挥或表现以前,只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有的人在很早就表现出来,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天才儿童”或“天才少年”之类的;有的人则表现得很晚,像我们常说的“大器晚成”。当然,能力表现的早晚和学科也不尽相同,另外能力表现的早晚和能力的开发和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二、学生态度的探究

1态度的成分

态度有三个基本划分: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意向成分。态度的形成中每个成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情感成分是指态度中的情感部分

它通常表现为对对象是喜欢还是反感,是爱戴还是憎恶,是愉悦还是悲伤。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运动项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欢短跑,有的则喜欢游泳,还有的喜欢健美操等等,如果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比如会表现出更浓的情感成分,当然不仅对体育项目有情感成分,对教师也有,有的教师授课充满了活力,尊重学生,并且去体谅学生,则受学生的爱戴的情感成分就会相对较多一些,因此想要在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成分,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变得积极,需要针对学生的偏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能采取强迫式的,同时,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2)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对对象和事件的认知

倘若对体育教师到底教学能力如何认知不够,或者对某些体育项目缺乏认知,必然会有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

(3)意向成分是一个人对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如果学生喜欢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或者个人魅力,学生就会比较喜欢这个老师的课程,上课的积极性也会无形中增加。

总之,学生的态度在体育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导致行动。

2态度的种类

既然态度是针对人、客体和事物的,而这些对象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态度自然也有很多种。但是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态度进行探究,只分析那些与体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学生态度。

(1)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满意感

工作满意感是指学生对体育课程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意与否的态度。这里所说的满意感包括对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满意感。硬件方面主要有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是否完备,软件方面主要是学生参加体育的氛围如何,以及体育教师的素质等等。学生的满意感是很重要的,倘若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满意感比较高,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2)对体育课程的投入程度

投入是指学生心理上对体育课程的认同,并将自己的体育成绩视为个人价值观的反映。经过长期的教学观察研究,学生的投入程度越高,上课的出勤率也越高,上课的积极性和专心程度也更高。

(3)集体认同感

集体认同是指学生接受班集体或者体育小组的目标,并希望保持自己作为该群体成员的身份。有关的研究表明,对集体的认同感与旷课成负相关,用群体认同感作为指标来预测学生的旷课、缺席等行为,比用学生的满意度作为指标更加准确。原因在于,不满意可能是相对暂时的,也比较容易改变,而集体认同感这种态度相对较稳定,且不太容易改变。

3态度的一致性

学生会自动地在各种态度之间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寻求一致。这意味着学生会自行调节和其行动存在分歧的各种态度,设法使态度和行为同步,以证明自己是理性的、言行一致的人。一旦行为与态度不一致,学生就会改变其中一方,或是态度,或是行为,使它们之间变为一致;或者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来说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为其自相矛盾自圆其说。

需要注意的是,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必然有某种因果关系。态度影响行为,但未必决定行为。另外,有一些中介变量是说明态度与行为相关一致性的重要理由。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是对象的具体性,态度、行为越是具体,越是针对特定的事物,其间的相关成度越高。比如体育教学中男女是否平等,属于笼统的、一般性态度,而是否同意“体育小组组长是女学生”则是具体的态度。对于持后一种态度的学生,必然会诉诸行动,导致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这也明确地告诉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进行某种行为,应该把态度、目标定得具体一些,而不要笼统地概括。

三、教学活动中学生价值观的探究

1集体——个人导向性

价值观是人衡量自己的行为与目标时的参照点与选择标准。在谈及学生的价值观的时候,需要谈一个重要的概念“集体一个人导向性”,这个概念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其两端分别是集体导向和个人导向。在过去,我们往往更加注重集体导向性,就是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尽量以集体的利益为大局,个人的利益次之。现在随着对个体的尊重不断加强,个人导向性也逐渐加强。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单个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以个人导向性来进行体育训练,不要完全拘泥于什么都要顾全大局,该是个人充分发挥特长的时侯就应该尽量发挥,过于关注集体导向性,反而会压制学生个体体育才能的发挥。当然在一些集体性体育项目中,就应该需要以集体导向性为主,而以个人导向为辅,譬如篮球比赛,五个人是一个群体,不能分离,彼此要互相合作,才能达到最大的受益,个人导向性的个人注意是不值得提倡的。

2正确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体育活动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是有益处的,但是某些个别学生,尤其是体育特长生却会利用这种体育天赋来作一些违反规定,甚至是错误的事情。据调查,体育专长的学生发生矛盾、打架现象要比正常学生高出一倍以上。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不无关系。没有对体育的正确理解,不能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就很难真正从体育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引导,让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拥有良好的体育素质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导向性态度集体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我为集体献一计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警犬集体过生日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校级课题立项导向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