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英语段落主题句构思的三个问题

2009-03-17敖村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致力段落事物

敖村村

英语文章段落的开头多用主题句,说明性与论说性段落尤其如此。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于主题句做了研究分析,但颇欠深入,毛荣贵曾指出:“国内有些英语写作的教材在言及主题句的位置问题时,轻描淡写,主观随意。”因此,本文拟在这个方面做较为系统的考察。

国内外的大量写作著述涉及到了如何构思一个主题句的方向。例如邱东林就在其英语写作教材中告诫学生:“有时候,你拿到一个题目时,心乱如麻,理不出头绪。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列出提纲,你可以先将自己能想到的与题目有关的内容一条一条列出来,然后分析所写的条目,将它们分类、筛选、挑出感兴趣的若干条,按一定顺序排列。在此基础上建立提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例如以题目“the customs andcultures'为例,按照上述指示,似乎可以先让学生写:

1.seeing strange and different things.

2.meeting people with different interests.

3.keeping us fit and healthy.

4.understanding how people live.

5.visiting famous cities and scenic spots.

6.tasting different foods and local flavors.

7.enjoy beautiful scenery8.getting ideas of the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other people

然后“经过思考,可以将上述素材归纳成三个中心思想”:

1.anjoy places of interest.

2.know people and their customs.

3.benefit us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上述做法看来简便易行,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当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即写了一大堆句子之后,凭什么挑选出三条?按邱东林的说法是“挑出感兴趣的若干条”,但其根据又是什么呢?仔细分析,这其实是一种直觉。虽然直觉往往也是对的,但是,科学的表述应是规律性的而非直觉,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找出有规律性的表述方法来。

笔者通过对上百篇文章的统计分析,发现一般英语文章的段落提纲的拟定,大概可以根据五个方面着手:1 人的精神与思想;2 人本身;3 人与社会;4 人与自然;5 事物本身的特点。

用上述方向进行构思,把几十类思考类压缩到仅仅五个类型,显然简洁得多了,且写作者易于操作。例如我们如果按这样的标准来提炼上面那个作文句子,我们就不难发现它所提炼的主题句,实际上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特点”、“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思想”方向来思考问题的。

主题句的致力点,是指主题句着重要讨论的问题,又称之为主题思想。如American food is tastelessand greasy.一句里的American food被称之为主题,而tasteless and greasy则被称之为致力点,或主题思想。那么,这个致力点是如何形成的呢?近年来一些英语写作论者对此有所关注,例如张红岩认为,在进行文章提纲构思时。有“14条‘万能理由”。张氏这里所谓的“理由”,从他所述的上下文来看,就是主题句的致力点:与事物相关的话题:效率、方便、经济、耐久、安全、空间;与人相关的话题:健康、乐趣、成就、性格、情感、交流、经验、他人。

笔者认为,张红岩的思考有其合理之处,但问题在于其所涉及的面较为狭窄,对于有些主题句致力点的构思它就无能为力。例如我们要回答:“青少年为什么要吸烟?”或“为什么会出现成人教育热?”之类的话题时,上述的“效率、方便、经济、耐久、安全、空间、健康、乐趣、成就、性格、情感、交流、经验、他人”中的有些项目可以用,有些则不行。因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若是:1 好奇心理;2 生活水平提高;3 有途径搞到香烟。

上述除“乐趣”一项外,其余就难套上了。而如果成人教育热的原因是:1 寻求提升;2 重新上岗;3 重温旧梦。上述也只有“乐趣”、“经验“两项可用,所以,张氏的“万能”并不万能。笔者经过仔细的研究,认为以下四个角度来实现主题句的形式比较全面合理:

1从客观的角度来考察:事物的特点、趋势、状态及功能等;2从主观的角度来考察:作者的评价、观点与主张等;3特殊心理、活动、方式、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4文章布局。

上面所述的“功能”一项,实际上就包括了张氏的“效率、方便、经济、耐久、安全”,至于“特殊心理”一项。则包括了“乐趣、成就、性格、情感”等因素,至于“交流、经验、他人”,笔者提出的“特殊心理、活动、方式,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也将其囊括了进去。由此可见,较之张红岩的办法,笔者这里所提出的实现主题句的办法显得更加完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例子:

1近十年来x市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境旅游;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这种现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果将上述提示细化做提纲,用上述致力点的构思,那么就可以得到:

1The number of people in X city travelingabroad has increased considerabIy in the pastdecade.(事物的趋势)

2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文章布局)

(1)First some rich people can afford to this kind of travding.(考虑与经济)

(2)Second,tourism abroad has become safety and convenient.(考虑事物的功能)

(3)Third,modem people want to broaden their minds.(特殊心理)

3I think people can benefit a lot from traveling abroad.(作者的观点等)

(1)On one hand,Cultural exchanges will be increased.(文化)

(2)On the other hand,0ne,s circle of hiends will be enlarged.(特殊心理)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笔者提出的致力点思考体系适合于每一项的主题句的致力点的构思。

英语主题句构思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主题句的“致力点”的限制宽狭。一提起着力点的限制,

一般写作著述都认为应该尽力限定,例如蔡基刚、黄莺就认为:“主题句虽然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又需要有一定的具体性。如果过于笼统空泛就不能包括具体的思想和观点,使读者无法预见本段的要旨。”紧接着作者举了例子:

1a)Reading extensively is necessary.

1b) Reading

extensively

enriches

one'sknowledge;

2a)Video games are useful for young people.

2b)Video games give many young people theirfirst experience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作者认为,以上的“a句只是笼统的陈述,没有限制主题的范围,缺乏一个确定的、具体的中心。而每组中的b句则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b句可以充当主题句,而a句不符合主题句的要求。

笔者认为,蔡氏上述对于主题句的描述首先有些模糊不清,这里的“高度的概括性”是指什么呢?它为什么能与“一定的具体性”共存呢?其次,作者认为所举的例子中的a句是不能充当主题句的,这未免显得有点绝对化了。《韦氏新世界词典》给主题句下的定义是:The principal sentence,setting forth the mainideas and coming usually at the beginning.in aparagraph

0r

section 0f

a discourse.esp.of

allexposiery nature.可见并没有说主题句必须非得进行限制。还有的研究者说得更加明白:Make yourcontrolling idea as specific as possible.(Note thatsometimes a more general statement also workswell.)这就告诉我们,虽然写主题句时应尽量限制“致力点”,但有时未加以限制的主题句也可以起到与限制主题句一样的功能,成功的主题句的致力点并不总是限制的,有时也可以不限制,所以限制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由此可见,有关主题句限制比较准确的表述是: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主题句的致力点加以限制,但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较为宽泛的主题句。

猜你喜欢

致力段落事物
致力“矫世变俗”,厉行“穷而后工”
心理小测试
致力增强“十感” 推动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更“走心”
陕煤致力“去杂归核”
奇妙事物用心看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致力医改“理论攻坚”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