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博览会与科技创新

2009-03-17乔兆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乔兆红

x

摘要:世博会引领科技革命的新潮流。在世界博览会的演进历程中,交织着技术发展和人文发展,融汇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世博会是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每次科技革命的结晶都总会在当时的世博会上亮相,昭示新时代的来临。160年的世博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在当今社会,世博会必将进一步展示新一轮的科学技术文明,继续推动蓬勃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世界博览会;科技普及;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6—0029—09

世博会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它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艺术、建筑、国际关系等的晴雨表,因此每届世博会作为时代的标志,都会有惊世骇俗的科技创新和发明。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改革以来,每届世博会都倡导设立一个主题,世界各国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历史、科学、文明、和平、进步、人类、环境、自然、发展等不同主题,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探索和思考人类共同的未来。

当动画片《蒸汽男孩》的主角发明世家少年雷,成为了2004年十大动画电影人物的时候,所有人都被其中天马行空的诸多发明创新所折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其时代背景恰恰是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该片时间设定于19世纪中叶,这是一个开始由蒸汽动力来运转工业产品的时代。舞台空间则是正在世界上首次举办万国博览会的英国。该片揭示了坚信科学以及科学的力量是带给人类幸福的动力。有记者在采访大友克洋为什么将《蒸汽男孩》的时代背景定义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时,他的回答是:“世界博览会所代表的创新力绝对是最好的时代背景。”

世界博览会有着独特的意义,它展示的是人类的“未来”前景,表现的是与所有人密切相关的、为改善生活进行的各种革新和探索。在过去的160年里,从冰淇淋、电话到第一台电脑,世博会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在宣扬最尖端的科技。作为那个时代的巅峰,1851年英国伦敦开创了首届世博会,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科技成就以及参展国家先进的工业品,如闹钟、蒸汽推动纺织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等模型;1900年法国巴黎举办了“世纪回眸”世博会,展示了19世纪的科技成就,介绍了地铁并展出了大型发电机和无线电收发报机。法国卢米埃兄弟制作的电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关于电影中的声音部分,最重要的发明就是爱迪生的留声机与留声筒。而伊士曼胶卷也是最先在世博会上展示的人类成就。连续显示照片的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的露脸,为电影机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模型。实际上,当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开幕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能体会到154年前伦敦首届世博会时的兴奋了。世博会从贸易交流转变为技术展示的活动,随着现代文明的变迁,经历和记录了现代史上诸多精彩的瞬间。也许154年对于一般的平凡人来说至少是五代人的时间,在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以及未来时代,世界博览会似乎如此渺小,以至于当提及“水晶宫”这个名词时,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支足球队,而不是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标志物。

著名的系列电脑战棋游戏《文明》的设计师席德·梅尔就是世界博览会的忠实支持者,他从1974年美国斯波坎环境世博会开始,每届世博会都要亲临现场感受一番。在一次《GAMESPOT》的专访中他曾经感慨道:“《文明》游戏依靠描绘技术的演进来推动文明的竞争和进步,我之所以构思出了这种游戏模式,与我对世界博览会的喜爱不无关系。”

梅尔一语中的,道出了世界博览会的科技创新意识。而事实也正如此,世界博览会代表了现代性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发明,如1851年伦敦世博会建造的“水晶宫”,预示着人类建造史上“玻璃时代”的到来;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艾菲尔铁塔,象征着“钢铁时代”的来临。人类许多重大科技发明也是通过世博会的介绍而在全球传播开来。爱迪生的许多重大科技发明也是通过世博会的演示才得以在全球家喻户晓。如1876年费城世博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话筒和留声机;以及爱迪生发明的用钨丝制作的白炽电灯。世博会所创造的“种种第一”不胜枚举。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以21世纪的太空时代为主题。期间,一场以展示科学为主旨的展览会以其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主办方认为,人们的兴趣和认知程度多种多样,一个面向大众的科学展览应该从多个层面对科学进行展示,不仅要使那些科学家和专家满意,还要让科学通过一种为大众所接受并感兴趣的视角展现出来。这次科学展览会就是遵循了这样的宗旨,从不同受众的欣赏角度展示了诸多重大科学发明、科学现象以及著名的科学实验。它们曾转动那根撬起地球的杠杆,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科学家用分析和实验的结果表述科学,艺术家则用独特的感受力展示科学的美。

日本筑波世博会的使命就是用科学和技术创造出光明的未来。1985年规模盛大的日本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筑波科学城举行。这次博览会以“人、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为主题,日、中、美、苏等48个国家及联合国等37个国际机构参加展览,目的是共同探索“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21世纪的未来社会”。该博览会参展国和参观人数均创国际科技博览会史上的最高纪录。

世界博览会是现代史的见证者和近160年的时代秀。起源自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工业运动点燃的时代符号。世界博览会的兴起完全可以被评价为现代社会的知识技能炫耀。尚进指出,世界博览会是现代社会经历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见证者,正如伽达默尔在他的《科学时代的理性》中写道:“我们生活的时代,物理性的文明改变创造了现代性,这个时代的人更喜欢以这些器物来标志自己,就如同并不确切的诸多神器时代。”博览会这种模式的雏形要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进入19世纪,当物质生活已经不再满足于交换时,人们的关注点开始逐渐转移到对生产技术交流、文明进程展示和对理想的企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处在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在1851年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此后,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国也迫不及待地希望展示自己的辉煌成就。1853年,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博会,参与的国家增加到23个,带安全装置的电梯以实地演示的方式展示,各种新发明也纷纷在世博会上亮相。而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时代的巴黎绝对是欧洲真正的中心,1855年的第三届世博会让人们知道了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此后法国和美国相继举办世博会,在世博会上第一次现身的海底电缆、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滚珠轴承、霓虹灯均成为19世纪末人类的技术骄傲。

1889年5月15日,当居斯塔夫·埃菲尔将法国国旗升上300米高的铁塔的时候,19世纪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世博会最大的遗产——埃菲尔铁塔诞生了。埃菲尔铁塔在此后的标识意义甚至超过了当

年为迎接世博会而修建的巴黎地铁、大宫和小宫。1900年的世博会曾经出现在众多描写20世纪初历史的影片中,在还没有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新世纪之初,人类面对技术文明空前的繁荣,绝对有些忘乎所以了。罗丹的150件作品和梅巴赫的第一辆钢轮汽车让我们看到了工业文明与现代艺术的接触。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的飞机和无线电,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的磁带录音机和电视机,还有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上的航天器,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原子球,1 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天宇阁。

而作为21世纪起始点的爱知世博会,除了介绍文化与技术的各种影像内容外,各类机器人、磁悬浮高速列车、无人驾驶的新一代交通系统IMTS,以及各种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试图描绘21世纪人类生活的方向。正如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闭幕之时,《时代》杂志对20世纪最后一届世博会评论的那样,“也许进人20世纪每次世界博览会上的新发明,不再像1900年巴黎以前那样惊世骇俗,世博会也在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发生本质的变化,但是世博会确实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很多富有创意的发明都是首先在世博会中展出,进而才引起世人关注。每次科技革命的结晶都总会在当时的世博会上亮相,昭示新时代的来临。比如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经济成就和参展国家先进的工业品,如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等模型;1853年纽约世博会首先展出了电梯;1855年巴黎世博会首先展出了缝纫机,之后又陆续展出了炼钢工艺、电话、留声机、打字机、电报、混凝土、钢制品、铝制品和橡胶等;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灯、汽油驱动的汽车以及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划时代的发明,爱迪生的留声机与贝尔的电话,成为19世纪的符号,同时彻底改变了此后世界的文明状况;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留给巴黎乃至全世界一座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了电影;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1939—1940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1962年美国西雅图专业性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的威力进入宇宙;1970年大阪世博会直接促进了日本建造新干线,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其后10年发展迅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表现人类利用科技力量挑战未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揭示出人类、自然、科技协调发展的新关系。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仿效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日本是很早就借力博览会从事科技普及的国家,博览会促进了日本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大正时期以后,日本博览会的展览品范围已扩大到发明物、电器、化学工业、畜产工艺和水产品等,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产业构造的多样化,而且民间团体也多次举办某些类别产品的博览会。

日本频繁举办博览会,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普及。以蚕种为例可以说明日本的博览会是如何发挥促进科技普及作用的。博览会上的各种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参展的蚕种及蚕丝的动向,通过参展品种的变化来改变其品质,而这些动向则会逐渐流传到其它的地方,这就是促进科技普及的方式。具体来说,在频繁举办的与蚕种相关的各种博览会中,黄绿蚕种被白蚕种所取代,主要的蚕品种由“鬼缩”到“赤熟”,再由“赤熟”到“又昔”、“青熟”等在不断的变化、改进。这个过程中发明了很多新的改良品种,从长期趋势来看,这也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只有具备实力的品种才被保留下来并被推广,长期而言市场趋向于统一,不断地向蚕丝长且具有良好柔韧性的蚕种改良。

新兴养蚕地区的西日本充分见证了这些变化和趋势。同样,此后优秀的第一代杂交品种的迅速普及也是得益于博览会的功劳。总之,通过博览会的评价和展示活动,技术信息得到普遍传播;通过博览会这一特殊媒体,商品品质在相互竞争中不断改进,促进了市场的形成和统一。

而特许发明活动的活跃化,是促进科技普及机能的一种社会评价。博览会的本质意义在于促进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普及。特许制度的目的则是保护技术知识,使技术知识和信息专有化。明治时期博览会促进科技普及的总体意义在于,在明治时期,博览会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特许发明恬动。更深入地分析可知,在工业化比较初期的阶段,与发明和研究开发活动相比,在全体经济范围内普及技术情报更为重要,同样由研究结果也可以知道,当时的日本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多的人在各地方从事先进的生产活动,积极举办博览会,为指导新技术和改良品种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与狭义的发明活动相比,作为促进科技普及方式之一的博览会制度,从整体而言对技术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尤其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对先进技术的摹仿和适应对工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博览会则对促进先进技术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产业的发展及其输出竞争力的强化对于工业化的进程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博览会通过促进竞争市场的形成来促进传统产业的品质改善和科技改良,从而为强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博览会本身在全世界和全国各地的传播和普及是非常迅速的。中央政府仅需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主动权即可迅速由中央政府过渡到地方政府,并且同时实现由政府向民间的过渡;将博览会作为科技产业政策的一个环节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仍然保持科技创新的精神和传统,为了对全球环境问题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技术进行奖励,设立了“爱·地球奖”。获奖技术代表了人类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在“自然的睿智”主题下,“爱·地球奖”的首要目标就是极大地发挥技术的作用、挖掘技术的潜能,此处技术主要指那些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转变为现实的环境技术;其次,推广全球环境技术并促进其研究与发展。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诚然,技术也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的环境。此项活动旨在强调环境技术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和潜能,同时,促进全球环境技术的使用、研究和发展。因此,“爱·地球奖”有助于揭示并表彰对世界做出贡献的环境技术。

此次“爱·地球奖”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藤次郎等13人组成审查委员会,该审查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委员9人。审查委员会主要针对每项技术的“贡献性”、“新颖性”和“可推广性”三个方面进行评选,具体评选标准如下:①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贡献程度_及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②符合21世纪社会对于新颖性的要求;③在不同社会中该技术具有广泛的运用性。可见“爱·地球奖”的评选不仅仅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而且注重技术的运用前景。该种技术不

仅仅在发达国家可以被运用,即使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普遍适用,即技术具有推广性。此次获奖的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八个主要方面:防止全球变暖和确保可持续能源的技术22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利用的技术17项;引领可持续社会新发展的技术16项;保护饮用水和水资源的技术12项;自然的保护和复原技术12项;利用森林、木材资源的技术9项;利用生物资源的技术7项;对付环境污染物的技术5项。防止全球变暖和确保可持续能源的技术占了整个奖项的五分之一有余,而其中将近一半是日本以外的获奖技术,有关太阳能电池技术受到了人们的较多关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品利用的技术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引领可持续社会新的发展技术”、“保护饮用水和水资源的技术”以及“自然的保护和复原技术”方面,日本以外的国家技术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获奖技术有些则是关于利用农业废水和生物资源而设计的技术以及一项利用太阳能和小规模水力发电的技术方案。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问题是目前环境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面对有限的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以及面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可见,此次获奖技术项目与社会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紧密相关,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政府设立此奖项的初衷,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问题。

获奖的100项技术中,日本占了56项,其他国家占了44项,除日本以外分别涉及23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6项)、德国(5项)、尼泊尔(3项)、奥地利(3项)、荷兰(3项)、加拿大(2项)、英国(2项)、希腊(2项)、瑞典(2项)、韩国(1项)、泰国(2项)、菲律宾(2项)、瑞士(1项)、葡萄牙(1项)、坦桑尼亚(1项)、巴拿马(1项)、马达加斯加(1项)、罗马尼亚(1项)、巴西(1项)、厄立特里亚(1项)、乌干达(1项)、委内瑞拉(1项)、克罗地亚(1项)。不难发现,获奖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有少部分是非洲国家。

世博会引领科技革命的新潮流。近160年的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在当今社会,世博会必将进一步展示新一轮的科学技术文明,继续推动蓬勃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乘数效应是巨大的。在世博会举办期间,通过展览、论坛等各种方式展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它为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学习现代高新技术的大课堂,为提高科技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世博会所展示的各项技术和产品基本上涵盖了高新技术领域及高新技术服务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如在各届世博会主展场内基本上设立了电子通讯、信息网络、环保能源材料、医药与生物工程、专利技术、国际设计、机器人、电源技术、现代农业、现代传媒、现代金融科技、开发区建设成果、个人科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等不同区域。世博会所展示的既有海外一流的产品,也有许多是举办国具有世界顶尖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世博会是举办地国内企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大比拼,也是世界500强CEO与企业家的脑力对抗。这些科技成果在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世博会把各种高科技产品聚集到一起,成为一场展示高新技术产品的盛宴。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科技创新是其核心,在都市圈规划和建设、城市安全与防灾、交通一体化和智能化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有最新技术做支撑。世博会历来是一段时期内人类新科技、新成果、新理念的集中展示。因此,全中国、全上海的科研机构都必须把参与世博会作为己任,贡献出最具创新,最体现科技含量的作品。让中国的百姓,零距离接触人类最新的科学成果。

上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筹办世博会也强调“科技世博”的建设理念,这对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将产生很好的影响。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芬兰等都把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世博主办城市与主办国也纷纷借世博契机,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在推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将发挥显著的作用。

上海提出“科技世博”的理念,更加突出了科技在世博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总结世博筹备建设的实践与经验,目前对科技世博理念及内涵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科技世博”就是以科学思想统领世博战略,有效继承满足世博需求的科技资源,为“有特色、高水平”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先进、可靠、适用的技术保障;通过世博精神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使世博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提供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并惠及社会的平,台,达到“科技助世博、世博促发展”的目的。科技世博理念从本质上切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其对上海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力争突显“自主创新”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近几年世博会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上海世博会将继续为中国自主创新企业和中国创造的自主技术和产品,提供与国际高科技企业前沿科技成果同台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将在世博会亮相。届时举办的“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国际论坛”,将聚焦作为创新主体的高科技企业,从企业自主创新体制与机制建设、企业品牌管理与持续技术创新的整合战略、自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等企业发展战略上进行研讨。同时,经贸洽谈活动将组织科技产品系列推介会和科技成果推广与商务合作推介会,为自主创新成果推广提供贸易对接的平台。

世博建设在上海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生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二是带动了建筑、环保、信息、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这种带动作用主要通过世博建设需求、核心技术突破以及产业关联带动等方面得以体现。三是世博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四是相关世博宣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

世博会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利用世博会的拉动效应和聚集效应,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上海市及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世博会科技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通过举办世博会,广揽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利用世博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刺激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以世博会展示“中国研发”为目标,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科技创新活力。

有研究报告认为,要成功举办世博会,必须实现8个方面的特征性指标。而要达到这8个特征性指标,关键是要创新。因此,从某种角度看,2010年世博会是对上海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要在从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