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2009-03-13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主体性课堂提问

张 杰

[摘 要] 课堂提问教学的最大的优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现状,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课堂提问;学生;主体性;个性发展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历程中,课堂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教师为核心、为主导,教师在这块“领地”里主宰一切,自由发挥;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创造性和各种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课堂提问教学为众多的教师所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介入,有力地将人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困境中唤醒。课堂提问教学最大的优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促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发展的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语文的课堂提问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经过我多年的教学体验,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

首先,提问要有目的。在设计问题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语文课学习目的以及学生主体目标,提问的目的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上。第一,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第五,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鉴别能力。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必须要求教师主动寻找与学生相契合的思维切接点。这不仅要视课堂的种种具体情况,如:学生当时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情绪等而定问题、定方式;还应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层次,并在思维方式和层次上求得一致。这是一个隐性问题,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长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师要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领悟学生的特点和欠缺,找到提问的思维切接点。一旦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切中此点,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主动且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再次,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要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能事先想好应对的措施,避免出现课堂尴尬局面。一般来说,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不外乎会出现几种情形:或一声不吭;或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回答基本正确,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教师都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最后,要注意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

诚然,语文课堂提问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师的提问的指向目标是学生,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显然是重中之重。

第一,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提问。古人把教师的作用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这是十分精辟的。而“传道、授业”当从“解惑”入手,也以“解惑”为目的;“惑之不解,道之不传”。何为“惑”呢?那便是学生心中的疑问。这些“疑点”有经验的教师是心中基本有数的,但要做到了如指掌,又是很难的。因此,让学生有提问的兴趣和机会是了解学生疑点的最佳方法,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的一条途径。一旦这些疑点解决了,课堂教学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或办法。首先,提问后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掌握课堂提问的节奏和步骤,在课堂互动时提出的问题,应作适度的停顿后再让学生自我感悟、积极思考,万不能操之过急,教师作出结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或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例如:学习布封的《马》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一个问题:“马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是马的朋友吗?我当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互相进行充分思考并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马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舍己从人,所以马是人类真正的朋友”;有学生说:“马真诚地对待人类,但人类为了奴役马,用衔铁、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所以认为人类不是马的朋友”;等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并回答,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加强、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其次,要让学生充分表述、并引导补充、解决问题。正确的答案并非提问的最终目的,提问的目的还在于它的回答过程。回答教师提问本身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一个良好的途径,所以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尽量详细作答,并补充自己的答案。教师不必重复学生回答的正确部分,要让其他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别人口述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的听的能力。如遇复杂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叫其他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补充;如还是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点拨解决。

总之,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只要在设计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个体发展,深入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现状,加强学生对所提问题的主体活动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定能在语文课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张杰,陕西神木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陕西省神木县锦界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主体性课堂提问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