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域外采风:英国历史课堂的启示

2009-03-11曾永江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感悟教学理念

曾永江

[关键词]大课堂观,教学理念,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21-0033-04

2009年是我校与英国迪克斯中学缔结友好学校10周年的纪念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英两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两校师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3月,两校在迪克斯中学举行了纪念活动。我有幸作为巴县中学赴英代表团的一员,对迪克斯中学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时间虽短,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访问中通过课堂观摩,与英国师生的交流探讨,对中、英两国历史教学的差异及由此显示的两国教育理念、具体教学行为的不同,感触颇深,印象非常深刻。

访英之前,我查阅了英国历史教学的一些资料。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的“史料教学”逐渐成为影响最大的历史教学思想。此派学者认为“学校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取知识。”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他们主张,“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这些主张在英国的历史教学界一度引起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一思想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英国的历史教学,教材只起到提供史料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且只是部分证据)的作用,教材之外的生活空间,社会空间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在访英期间的见闻和在迪克斯学校与英国师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直接感受和体验到,英国的历史教学禀持一种大课堂观。

有趣的历史“活”课堂

英国中学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我最关注、最想了解的。但10天中大部分的时间要参加两校的友好纪念活动,我仅仅旁听了两堂历史课。但就是这仅有的两堂课,让我对英国历史教学表现出的有趣、灵活、开放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

一、在废墟里体验历史——九年级历史课片段

我们跟随该班学生坐校车来到一个他们称为废墟的地方,主要去了解17世纪的手工业。这里,没有五光十色,也没有勃勃生机,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破败与废旧。废墟完全保留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原貌,工作人员的穿着服饰也是那个时代的,来到这里,历史似乎停滞了。按照要求,全班学生统一换上了废墟工作人员提供的粗布服装和看似滑稽的棉毡帽。这半天里,学生们亲自参与了蜡烛的制作,用羊毛织布,制作皮鞋等等,用那些古老、简陋的工具体验17世纪手工业的水平。孩子们虽然身上沾满了尘土,脸上布满了汗珠,但他们脸上不时地显现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一个学生说他一辈子都会“记得”17世纪英国人是怎样生活的,因为他“经历”了,他为他今天的“经历”感到快乐。

二、从垃圾中寻找历史——八年级历史课片段

年轻的Jeoty老师带了五个塑料袋走进教室,她告诉学生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可能复制,但可以通过过去所留下的一些垃圾,了解到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从而从一些侧面了解当时的状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她要求:以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袋中的垃圾(这些垃圾来自同一个家庭),形成对该家庭生活状况的结论。

我相邻的一个组很快领回了一个袋子,袋子上有一个标签:芭芭拉家庭。袋子里面有一张废足球票,两份账单,一个烂乒乓球,一张废机票和婴儿玩具包装。经过讨论,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有:一、该家庭成员喜欢体育运动(足球赛票,乒乓球),二、该家庭中有一婴儿(婴儿玩具包装和账单中购买的婴儿用品),三、家庭成员中有人在从事绘画工作或对绘画感兴趣(账单中购买了相当数量的绘画颜料)。其中在得出第三个结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经过了一番争论,有同学最初提出的结论是“家庭成员中有从事专业绘画的”,另一同学认为这样的结论太绝对,因为购买了绘画颜料并不见得就是专业画师,还有可能是家庭中有人有绘画的业余爱好。所以最后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家庭成员中有人在从事绘画或对绘画感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主动认真地寻找垃圾中信息,特别是在小组采纳了自己的结论时,往往都做出了比较夸张的胜利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

三、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历史教学

1.让建筑物讲述历史

访英前,印象中觉得作为发达国家,英国的建筑一定很漂亮、很现代,新建的应占很大比例。可一到英国,就觉得那里的建筑好大一部分都显得老旧,听介绍和看标识,知道有的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这在历史老师眼里,全都是教学的素材。他们的历史课,常有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安排。旧工厂、旧农庄、博物馆等地方,在英国师生那里,都可能成为历史课堂。那些古味浓郁的建筑,内部根据实际需要装饰得很漂亮、很美观,但外观上都保持了当初的建筑风貌。从建筑上寻觅历史信息,让建筑物讲述历史,这是我们到英国的第一点体会。

2.“老爷车”式出租车的历史情结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放眼望去,伦敦的出租车几乎清一色都是“老爷车”,看起来像劳斯莱斯一样豪华、典雅,坐起来像面包车一样宽敞、舒适,一辆车最多可坐6位乘客,市民喜欢坐,司机喜欢开,即使车辆不断更新,“老爷车”的样式也一直不变,为此还有一家企业专门生产这种“老爷车”,尽管样式是老的,但技术是新的。听多次到英国的同行介绍,这种出租车在英国利兹和贝尔法斯特等城市也为数不少。之所以保持旧的样式,从英国朋友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能够表现他们心中对那种样式所承载的历史的怀念。全民性的历史情结,无疑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出租车保留“老爷车”老旧的样式只是英国人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但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3.倒转时空,化身为历史人物

建筑物讲述的历史是局部的、沉默的,“老爷车”类生活细节展示的是人们内心的历史情结。为了让史料鲜活起来,英国的历史老师们常采用倒转时空的策略,营造历史场景。老师穿上古代服装,扮演古代人的形象,复制历史情景,给学生带来最为直接的体验。在这种教学环境里,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和老师一起以历史人物的身份“亲历”历史,这样的体验带来的心灵冲击是书本知识学习所无法比拟的。

英国历史教学不受狭隘的教室课堂限制,禀持一种“大课堂”观念,即开放的课堂观念。中英两国的历史教学差异太大了。尽管我们是文明古国,尽管我们也重视历史传承,尽管我们也知道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历史教学仍然在传授书本上的“死”知识,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不少人心中形成了这样一个错误观点:学历史就是背历史。历史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老师不停地灌输历史书上的内容,似乎历史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因为高考而出名的学校大都采取的是封闭式的教学,把学生死死地控制在校内,让他们啃书本、做习题。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厌恶历史,哪里谈得上历史教育?!有

人甚至把历史学科戏称为“背多分”,这真是历史教学的悲哀。

观察英国的历史教学,让我对历史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尽管教育并不全是为学生的趣味而教,但教育也决不能够漠视学生心灵世界的趣味而独行其是,正如培根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视学习历史是一种人生享受,应该成为教师对理想的历史课堂的永恒追求。我们历史课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即便是教师口才再好,学生也难有亲身体验。上述两节英国迪克斯中学的历史课堂,学生的体验是真实的。学生反映历史课非常有趣,让他们享受到了快乐。其实我们一行人何尝没有感受到快乐呢?

英国的历史教学植根于其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我们的教学环境各地不一。即使有条件的地方,我们能充分利用吗?为什么英国中学能做到的我们做不到呢?学习、借鉴是我们的媒体常用的词汇,怎样学习,怎样借鉴?为什么我们的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一些属于教育体制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改革呢?当然,我们做教师的也要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地改进教学,创造有趣的、“活”的历史课堂。英国的历史“大课堂”观,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有启发意义的。

历史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

我是一名历史教师,站在学科本位上看待教育问题是我的思维起点。英国历史学科教学表现出来的精彩点也是英国教育总体的反映,其长处的具体体现让人感受至深。教育的规律是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同时又体现在教育生活的每个细节中的。所以走出课堂,在教学之外观察英国的教育,我们会看得更深、想得更透,收获会更多。

10天的访问交流,我还注:意到迪克斯学校教育的如下特点:

一、课程设置,全面培养学生生存能力

迪克斯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全面,除了知识性强的学科外,还有手工,劳技,烹饪等生活方面的技能课程。这些课程既有选修,也有必修,真正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学生能力水平的展示。访问期间,有一个方面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除双方正式会晤外,所有的参观学习交流的安排和组织都是由学生负责的,尤其是其中由三国访问团(还有匈牙利的一所学校)共同组织的一场音乐会(包括学生家长参加,每人购票10英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乐队的表演水平也很高。

二、师生平等,教师辛苦学生身心放松

在迪克斯学校,看不到老师对学生提出坐好的要求。学生坐姿是随意的,放松的,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便提问。课堂上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结论往往都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明显,活动非常充分。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包括专业培训和德育工作的培训,英国老师的地位普遍较高,同时压力就比较大。除了要自觉培训提高外,教师的工作量都很重,将作业带回家批改或回家备课的情况相当普遍。

三、教法选用,以学生为本注重启发引导

我听到的迪克斯学校的两堂历史课,课堂形式活泼新颖,其他老师们听到的课也多是如此。但是,英国老师上课时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和中国老师表演型的公开课,尤其是赛课的那种形式是有很大区别的,没有为表演而表演的“花架子”,都是实实在在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然后老师作总结。整体构思时有奇想,而教学过程中则平实自然。老师选取教法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而不是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

四、作业开放,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我注意到,迪克斯学校每天的家庭作业还是不少的。虽然他们放学早,但是每天在家完成作业的时间,中学生起码要用2小时。作业的形式多是开放式的,基本没有选择填空题,以问答为主,特别是文字学科,作业布置和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一脉相承,都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为主。以历史学科为例,常见的教学形式(也是作业布置方式)大致有:

1.展现叙述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提问形式是:“在这段资料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证据来说明……”

2.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的内容,从中引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而不是让他们只是去重复或摘要史料的内容。

3.时常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

4.明确针对相互冲突的证据进行讨论。

5.对同一事件之不同的历史论述加以比较。

6.选出一个主题,给予学生多段来源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整理,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推演,找出自己的结论。

7.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眼光去找出史料中带来的问题,并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总想在短暂的访问期间看到更多的教育现象。但不论是何种教育,我们关注它的原因都在于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教育的某一本质属性的东西。尤其是将中英两国,将我校与迪克斯学校的教育现象和办学行为作一番比较,其收获肯定是非常丰厚实在的。

谨以此文作此次访问后对教学交流的反思和总结,愿两校的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任世江]

猜你喜欢

感悟教学理念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