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09-03-10刘鲁婧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外书语文课程语感

刘鲁婧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低年级是学生学对阅读的起步阶段,此时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极其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有一些不良习惯:阅读不认真、阅读时不写读书笔记、阅读时不会质疑探究,不会在阅读中积累。这些习惯或妨碍阅读速度,或影响阅读理解,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一个好的阅读者必须克服这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我采取了如下相应的策略:

一、培养认真朗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起步阶段读书要有要求,但要求不能过高,把注意力放在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语流上。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用范读和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破词”、“破旬”不连贯的现象。

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听老师或同学读了几遍课文后就会“背”了,但这种脱离文字符号的背诵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就着重指导学生一边看一边读,尽量减少齐读,特别注意避免齐读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唱读,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多样化的形式则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保证阅读的质量:①分段读、分角色读:给学生多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②互读: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读书活动,使“读、听”有机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③赛读、评读:即学生读,同学、老师评的读后评活动。这是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的督促激励法。④默读:当学生的朗读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能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

二、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低年级课文简短,有的学生读完一遍后就会觉得无事可做,从而东张西望,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一年级孩子,就可以教他们在听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的时手必持笔,在所读文章的字里行间,运用文字或固定的阅读符号,学习圈点批划。例如初读时给生字注音,标标小节,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精读时给难词注释,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等。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质疑探究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自能读书为主要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能读书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内质疑,除了根据课题质疑之外,更主要的是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质疑。这时的质疑,就是有的放矢的,也会有一定的质量。可以在第一课时,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情况下,让学生质疑;还可以在学习一部分课文内容后,进行质疑。

四、培养广泛阅读积累的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电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那么语言的积累就必须从大量的课外书中去扩充。从一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诵。因此训练低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然不只是低年级学段的目标要求,因先入为主而显得尤为重要,其他学段也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课外书语文课程语感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课外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