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特困生的教育艺术

2009-03-08杨小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特困生笔者教育

杨小君 张 艳

特困生存在于每所学校、每个班级。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加强对特困生的教育,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我们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十年期。”要做好特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分辨什么是特困生,是什么类型的特困生,特困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不解决,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在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中,笔者觉得特困生大致可分为三类:

1.思想品质较差的学生:此类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多不良行为,极易转变成双差生。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自身、家长、社会、学校等,都有一定的责任。

2.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此类学生除极少部分是智商较低外,多数是因为贪玩或学习方法不得当等原因造成。学习基础太差,跟不上进度。这主要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但与教师和家长也有一定的关系。

3.品学兼差的学生(双差生):此类学生多由上述两类学生转化而来,尤其以第一类为主。

下面,笔者主要就思想品质较差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论述,以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全面分析,正确评价

学生思想品质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前面已谈及。所谓全面分析,就是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特困生,分析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是否可以相互转化。笔者所在班的学生李某,一个月内迟到近十次,多次批评后仍然不改,反而说:“老师把我看扁了,别人迟到有理由,我迟到讲原因老师不相信。”家访后,笔者主动向他进行了自我批评,同时指出他故意迟到的错误。该生虚心接受批评,并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很大。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要端正,方法要得当,坚持做到看全不看偏,看活不看死,看现在不记前嫌,对学生正确评价、多一些正面鼓励。这样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的指向,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人生、对生活、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

二、言传身教,平等相待

时代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这对转化思想品质较差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出动人的乐章。教师应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以自身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即教师或上级行为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或下级也会执行。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和。”孔子在实践中,强调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的结合,相信无言之教的威力。这都说明了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较之其他许多职业,教师需要更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更多地讲究风度仪表。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出口脏话连篇,他的学生能讲文明、讲礼貌吗?在笔者初为人师时,发生过一件小事,令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那是一次课后,一位同学悄悄地站在笔者身后:“老师,我想对您说件事。”原来,刚才上课时笔者无意之中扔掉了手中的粉笔头,被他看见了(当然还有很多同学也看见了)。他觉得这样做不对,于是接着说:“您在班会课上不是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不乱甩乱扔吗?那您丢粉笔头……”是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们总是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关怀和鼓励,愿意以教师为表率,可我又是怎样做的呢?上课后,当笔者站在讲台上,表扬那位同学,向全体同学承认错误,并告诉卫生委员今天教室的值日由笔者来做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班上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笔者也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由此可见,身教真正重于言教。

教师应当是公正的。在一个班级中,品学兼优者有之,教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教师不能冷淡歧视。笔者曾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某教师班上有一位学生成绩不错,且是该教师多年深交朋友的孩子,很顽皮。可以说,除了学习成绩好,什么违规的事他都做过。但当这位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犯错之后,某教师却只是找其他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一次,有位学生实在忍不住了,突然反驳一句:“某某也犯了错,为什么不批评他?”这次批评教育的效果是可想知的。很显然,这位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平等对待。也许,刚开始这位教师还能用自己的“权力”唬住学生,但时间一长,大多数学生都是口服心不服,在行动上阳奉阴违,导致班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对所有学生都要平等对待,对所有学生都要有爱心,要在思想上爱护学生,生活上照顾学生,学习上关心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于思想品质较差的学生的转化有较明显的作用。

爱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可以在爱的长河中沐浴成长。但要爱而有度,爱失去了度,就会变成溺爱。如果连学生的错误也宽容、迁就,甚至连学生的缺点也看成优点,就会贻害学生,后患无穷。学生因教师的溺爱、偏爱而产生优越感,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会沾染上很多坏习惯。俗话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只要教师以一颗平常、公正的心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就会使班级管理越来越顺手,使学生的身心、学习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批评教育,抓住契机

教育契机就是对学生进行某种教育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时机,它是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或是有意创设的某种事件或情景。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涌现出一些十分平凡的小事。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小事当中,藏着大量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素材和机会,这些素材经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判断、随机应变地加以利用,就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与要求。如在节日来临之际,抓住时机指出其“美中不足”;当学生受到挫折、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当学生情绪冲动,故意与教师对抗时,要耐心等待,等等。机会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往往是每一位教师竭力苦求的启动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但教育契机不是信手拈来、唾手可得的,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具有捕捉的才能。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利用。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开辟出一个个思想教育的新天地,才能塑造每一个心灵。

四、跟踪观察,细心分辨

判断特困生不能凭表面现象,也不能凭道听途说,更不能感情用事。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纵分析,横比较,弄清某一行为的动机和性质,千万不能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下盲目地下结论。例如,笔者所在班的学生王某,平时少言寡语,学习积级,热爱班集体。笔者以为他是一名表现不错的学生,结果他常与地方上的“小哥们”为伍,甚至发展到逃学、斗殴,让笔者大呼意外。经过多次教育,他承认了错误,有了些进步。可一段时间后,他又和那些“小哥们”混到一起去了。这一教训使笔者明白了:教师教育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要跟着学生的行动走。教师的印象应随着学生的表现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约束差,导致教育有效持续的时间不长。学生虽然经过教育,认识了错误,但教师还要跟踪观察,看其是否真的彻底而迅速地改正了错误。有的学生当面认了错,事后还是老样子,这说明他的认识还有问题,教育还不能就此结束。后来,笔者对王某采取了跟踪观察的战术,对其言行细心分辨,反复进行帮助教育,终于使他成为了一名品德和成绩都较好的学生。

五、宽严结合,注重谈话艺术

“严是爱,宽是害”被许多教师奉为带好班的原则。“严师出高徒”,不少学生、尤其是家长以遇上一位严格的教师为幸事。从严要求、规范学生确实能出成果、出人才,但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是多样性的,心理需要也不尽相同,又怎能以整齐划的一的严格标准来操作实施呢?尤其对一些特殊学生、特殊情况而言,教师要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和宽容,相信绝对大多数学生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不能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或毫不迁就的“严格”。学生的一举一动不能越雷池一步,稍有出格,就大加斥责,甚至动辄面壁、罚跪。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滋长其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邪路。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应宽严结合,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同学生谈话,首先要营造宽松的对话气氛;其次,要恰当地运用谈话艺术。教育实践表明: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情绪波动很大,感情脆弱,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教师一要明话暗说,忌直言训斥;二要正话反说,忌挖苦讽刺;三要宽话严说,忌以势压人;四要庄话谐说,忌草率武断。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转化特困生的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当,对学生有信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

猜你喜欢

特困生笔者教育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伦理关怀在高校特困生工作中的作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性能相差达32%
大学特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