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师适应性研究

2009-03-08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方式

沈 红

[摘要]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各个方面的新要求。对中学教师来说,在教材的熟悉、教学方法的实施等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时间的适应期。浙江省从2006年9月实施新课程后,至今已有3个年头了。本文针对中学地理教师是否具备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否较好地把握住新课程的教学等情况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并提出相关措施,以便有效促进地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教师 适应性

一、新课程对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重视教师的理解和参与。新课程是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教师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不再是只知教书的“工匠”,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勤于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在此,本文将新课程对教师的主要素质要求按照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划分。

1.情感态度。

(1)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给教师带来了挑战。

在课程观上,教师要成为课程开发者。在学生观上,新课程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观上,教师和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互动,共同创新课程;在评价观上,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目的上,倡导发展性评价。

(2)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课程的执行者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课程的研制和开发者以及终身学习者、研究者。

(3)深厚的专业情意。新课程的实施主要靠广大一线教师来落实。地理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了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挑战和要求。地理教师要加强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地理专业的浓厚兴趣,才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有条不紊地实施新课程。

2.知识层面。

(1)教学法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单向灌输式被动学习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随着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学习发生相应的变化。

(2)科学文化知识。新课程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平衡性和选择性,同时基于地理学科本身“综合性”的特点,地理教师需要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文化知识。

(3)教育心理学知识。角色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的知识、优秀的管理、教学能力及良好的文化修养。

3.能力层面。

(1)科研能力。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时,要求地理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同样要求地理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教师成为研究者更明确地规定了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合作交流与沟通能力。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3)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在新课程的建设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教学组织形式。

(4)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素养。新课程提倡探究教学,提倡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因此,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共同创建新的课程体系。

二、地理教师在新课程下的适应情况调查

浙江省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已经整整两年了,为了解地理教师是否较好地适应和了解新课程,在课程实施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现有培养目标指导下培养出的地理教师是否具有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素质等情况,笔者特地对浙江省各个市、县的15所高中教授新课程的地理教师做了抽样调查和分析。

1.新理念接受快,旧习惯难改。笔者设计了5道相关题,以调查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和对新理念的认同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教师自身也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要求自己。在关于“您对本次新课程的理念了解”的调查选项中,有66.7%教师选择了“基本了解”,有5%的老师选择了“非常了解”;有20%的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非常赞同”,60% 的教师“基本赞同”,并且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会在课程实施中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要求自己。可见,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渐渐地为地理教师所认识和接受。

在对教材的调查中发现,地理教师对旧版人教版教材情有独钟。调查中,有62%的老师会“经常参考老教材”,28%的地理教师在某些章节的教学中要参考老教材。对浙江省采用湘教版教材的做法,有57%的教师选择了“不太满意”。这说明,人们的习惯和定向思维往往会使新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一些阻碍,且湘教版教材诸多的活动课程确实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合作意识不够,科研能力较弱。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合作者,因为合作可以使人增长见识、丰富思想,可以使双方长短互补,绩效增倍。但调查发现,教师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高。在调查的15所高中中,只有13%的学校是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而喜欢单独备课的教师比例占到了20%。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此,笔者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了调查。在“有无发表科研论文”一项中,因评职称需要而发表过论文的有42.5%,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有42.5%,因喜欢科研而发表过论文的有5%。在“师范院校中是否做过课题研究”一项中,80%的教师选择“没有”,19%的教师跟着导师做过课题,1%的教师凭着兴趣爱好自己申报过课题。可见,地理教师真正主动做科研的还是少数。

3.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情意。在对地理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81%的教师都是出于就业需要,仅有14%的教师是因为兴趣爱好才选择教师作为职业。53%的教师对于目前的工作状况持“基本满意”态度,24%的教师对目前的职业“不太满意”,有13%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有机会想转行”。可见,部分地理教师缺乏专业情意,对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可以让一个人集中精力去获取所喜欢职业的知识。但调查显示,按兴趣爱好选择教师职业的高中地理教师仅占调查人数的14%,很多中学地理教师并不完全满意地理教师这份工作。

4.新的教学方式实施难。新课程强调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地理教师要经过精细安排,才能使新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上述三种教学方式未能精通、掌握。调查地理教师哪种教学方式用得最多时,选择三种教学方式的老师比例不相上下。究其原因,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教师平时教学使用哪种教学方式的频率;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在课前也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工作压力;再者,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本身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只有身心素质较高的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虽然只有少数教师在师范院校中做过课题研究,但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在师范院校中做过的相关课题研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特别是开展 “探究教学”的帮助很大。

5.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弱。教学需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学。通过对地理教师曾经在师范院校中的实习状况调查,95%的地理教师认为应加长教育实习的时间,9%的甚至认为“一年比较合适”。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实习应该贯穿师范生学习的始终,而不是毕业前夕的集中锻炼,应该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能力。在关于“野外实习”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大多数地理教师都肯定了在师范院校中开展野外实习的重要性,认为能亲眼所见各种地理现象,对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6.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缺乏。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这无疑需要地理教师全面掌握心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学习、心理各方面的难题。但调查显示,只有9%的教师认为原来在师范院校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足够应付新角色的扮演;91%的教师认为原来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在工作中还要进行不断地学习和补充。

7.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在开放性题目“您觉得师范院校应重点培养师范生什么方面的能力”中,近67%的教师都提到了要加强管理能力的培养。管理能力确实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时容易疏忽的环节,而且难度也相当大。地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班主任,来管理自己的班级和学生。管理能力的高低,除了教师自身性格、素质与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外,后天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8.教学基本功训练不可少。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绘图、读图、识图能力。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认为在师范院校时应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而不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训练教学基本功。

9.设计与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在开放性题目“您觉得师范院校应重点培养师范生什么方面的能力”中,有相当一部分地理教师都提到了“动手能力与设计实验能力”的问题。在中学的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要组织学生观测气象、建设气象园等活动,而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为薄弱。

10.信息能力有待加强。经调查,地理教师的教育技术掌握良好,在师范院校中均学过1种以上应用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如PowerPoint、Flash、Authoware等。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还相对较弱,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更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建议与对策

由调查可知,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的素质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多个方面,如教师的个人品格、职前职后的针对性培训以及高师院校的目的性培养等。高师院校是诞生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也应重新审视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建构起适应时代发展的完善的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体系,并在此目标体系指引下,有效地培养新的地理人才,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高师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丰富资源对地理师范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训练,设置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随时都能展现地理师范生的良好教学技能。高师院校应逐渐培养地理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好习惯;加强地理师范生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专业情意,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开展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秋华.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7):77-79.

[2]吴疆.中学地理教师的继续教育[J].教师教育,2005,(1):25-30.

[3]丁尧清.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师专业的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4):7-10.

[4]郑瑛.新课改、新教材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J].课改研究,2006,(6):21-22.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方式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