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体系的构建
2009-03-07黄文毅
黄文毅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样,要求有多样性的教育形式、手段和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的几种方法,主要包括:运用高科技疏导性教育方法;关心爱护情感性教育方法;优化环境综合性教育方法;运用管理手段规范养成教育方法;强化自律主体性教育方法;榜样示范激励性教育方法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方法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样,要求有多样性的教育形式、手段和方法。这其中既有深化受教育者思想认识的方法,有培养情感的方法,强化意志的方法,也有引导行为的方法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就是依据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依据上述的创新原则、基本思路和多维模式的构想要求,把各方面的教育方法整合成为有实效性的方法体系。该体系的内容如下:
一、 运用高科技疏导性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加快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和方法的更新。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信息传播缓慢,容量有限,受众面窄。反观西方一些国家为了对社会主义进行“分化”、“西化”,他们不惜花费巨资,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不遗余力的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应注意下列问题: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利用现代信息理论和信息网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网和信息网络,开展对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动态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提前性。
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制作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各网站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富有特色的网页,向网民进行有特色的思想教育,在网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思想调研活动收集思想信息,开展思想讨论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开展思想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育效果,充实和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注重内容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开创性地运用网络手段富有实效地解决网民思想问题,如“网上访问”的单向静态方式,“网上聊天”双向动态方式或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中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联系起来。
三是发挥新闻媒体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新闻媒体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是宣传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弘扬社会正气、针砭社会时弊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认识社会和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新闻媒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及时、广泛、生动、自然、灵活、经常的特点,能有效地反应情况,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平衡心理,宣传政策,统一思想,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维护稳定。
二、 关心爱护情感性教育方法
促进学生把自己的思想道德的认识和信念转变成相应的行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情感的变化则是这种转化的催化剂和转折点。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运用情感感化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和适度的构建除理性设计外,还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非理性的社会因素,其中情感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这里所讲的情感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目标在思想上的一致性使双方的信任、认同乃至忠诚的双向心理互动。思想政治工作应强调公平与平等交流,这种平等主要是情感上的平等,重视对每个个体的尊重,强调双方地位的平等,注重从人的情感需求出发。只有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感情,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 优化环境综合性教育方法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现代教育是全新的开放式、立体化的教育。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来自各种矛盾问题的相互联系、各种矛盾问题“胶着”在一起,连着骨头扯着筋。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相互联系中寻找方法,应从更高的层面协调行动。全党动手,各种手段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使职能优化,作用升值。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借助合力作用,是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知识、能力的获得、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
一是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网络。这个网络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优化的整体育人的新革局、新环境。
二是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社会文化生活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精神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对现代人的影响在于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开发人才资源,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于他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能力等诸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的教育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各种群众组织的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的活动之中,真正做到党政工团共同努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只有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紧密协作,群策群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好。
四、运用管理手段规范养成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把“以德治国”和 “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思想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纪律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弘扬社会正气与惩治不法行为相结合,理论宣传、文化感染与法律约束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既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管理的重要原则。没有教育,管理就不会持久,没有管理,教育就会变得软弱无力。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靠科学的严格管理。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就是在加强正面教育、讲清各种理论要求的同时,建立健全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把所提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融入各项管理之中,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统一起来。自律与他律尤如人的双手,缺一不可。自律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通过理论的灌输、榜样的引导、文化的熏陶等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使他们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从而把人由个体的自然人转变为遵守社会规范,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的社会人。他律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约束人的行为,逐步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按规章制度的要求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他律一定要以自律为基础。没有思想政治工作,他律就难以接受,自律也要通过他律来实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动要靠管理来规范。觉悟落实到行动上,人们才会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并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管理中有教育,教育中有管理;教育落实到管理中,管理升华到教育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点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五、 强化自律主体性教育方法
任何教育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自我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种创新实践,是教育理念的全新变革,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个体发展和完善为目的的教育。探索一条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方法上的突破。倡导自我教育就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自身的积极性。人们受教育过程是比知识的学习更复杂,更需要自主精神的过程,更需要受教育者自己开动脑筋,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就是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培养学生自我协调,自我控制能力;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与社会的相互交往中,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自身修养不断得到升华。自我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引导和指导。教育者要善于提出要求,帮助他们做出自我教育的规划,启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尽量多地创造参与机会,提供更多地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空间,利用各种机会创造良好的有助于受教育者学习和修养的条件;尊重受教育者的首创精神和集体智慧。
六、 榜样示范激励性教育方法
榜样示范是典型示范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榜样示范是教育者通过先进典型、愉悦的环境以及自身榜样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回顾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不难看出,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激励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典型,他们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社会风尚的好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资源。在当代中国,仍需要发挥先进典型和榜样的示范,引导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展示社会主义精神和潮流,弘扬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榜样示范,首先要树立先进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典型,突出时代特征,充分反映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价值导向;其次,树立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典型,先进典型既有人民群众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突出的先进事迹,使群众看得见,学得进;再次,挖掘典型事迹中对学生有强烈号召力和感染力的闪光点,使典型具有平凡、真实、可信、感人的特点,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四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格,形成一定的声势;五是注意榜样的真实可信。真实是先进典型的生命力所在,宣传先进典型时,要实事求是,切忌形式主义;六是教育者要为学生做榜样,加强自身修养,以身立教。
结论
以上六个方法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法体系。这六个方法手段不同,教育的着眼点不同,但目的是共同的,都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必须综合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2]罗洪铁著《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