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09-03-07詹华斌刘勇
詹华斌 刘 勇
摘要:目前,图书馆网络、数字化管理模式已成为信息管理和对外服务的主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的不断进步,单一的网络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大量信息的需求,该文通过例举网络管理系统影响信息获取的一系列因素后,引入了网格这一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新技术,阐明了作为未来数字图书馆信息对外服务的一种的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网格技术 数字化 信息 管理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还是学校系统图书馆,其数字化馆藏已日渐丰富,并且大多有自己的特色馆藏。然而,作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却与资源建设的发展不相协调,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因为没有一套完善实用的服务平台而无法高效地应用起来,没有实现全部真正意义的信息服务。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图书馆情报界关注的焦点。纵观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单靠l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当今正在兴起的网格技术,这一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所谓网格(Great Global Grid)简单的讲就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的全面共享。网格技术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安全地管理和共享连接到l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网格所关注的问题无论从范围、程度还是本质上都已经与互联网所关心的互连问题有了很大的不同。网格在连通计算机和网页的基础上,还将各种信息资源,例如数据库、软件以及各种信息获取设备连接成一个整体后,向每个用户提供包括计算能力、数据存储能力以及各种应用工具等一体化的透明服务。它强调的是全面地资源共享、全面的应用服务。目前的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实现资源层面的全面共享,只是信息的传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通过网络对外信息服务的形式将逐渐被网格所代替。
1.影响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对外应用服务的因素
在传统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中,读者想查某个文献资料,他必须先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储存管理结构,然后找出数据文件路径,再一个个地导入数据文件。传统数字图书馆新型语音防卫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读者要想获取综合信息时必须挨个到相关网络站点去浏览,最后自己进行分析综合,通常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传统数字图书馆行星语音防卫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受到自身服务器性能的限制,经常由于读者访问量过多而造成系统崩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数据访问不透明
在传统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中,读者为了查找某个文献资料,不得不先用人工方法到一个个数据库中找到一系列有关的数据文件,然后一个个“打开”或“导入”这些数据文件,再进行综合性分析等工作。由于许多资料在数据库中是广泛分布的,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获取有关数据是非常不方便的。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字文献大都是集中采购的,要想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就必须购买大容量存储设备,这样不但加重了这些单位在数据存储方面的开销,而且也不利于数据共享,如果有更多的读者来访问,势必会加重连接的网络负担。
1.2 非一体化服务
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部是非一体化的.例如某个读者想要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但是他获得的结果可能有几种,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他不得不在几种答案中比较筛选,既使好不容易找出答案,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总之这样读者觉得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对那些查找大量信息的读者。如果有一支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能够为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一体化的方案推介,并且图文并茂,最后筛选出最接近的方案,这样可以为读者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
1.3 不能大规模的对多种服务
传统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都是离散的,而且每次的服务由于单机的功能限制影响到读者的信息采集量,吞吐量都非常小,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要求。也就是说,每次应用的执行都是割裂的,没有实现流水作业。读者执行完一个任务以后重新导入新的数据文件再运行,不能一次指定若干任务,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执行顺序依次运行。
由于上述特点,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难以适应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新的要求,迫切要求有一种数据访问透明、一体化服务、能够满足大规模访问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线性语音防卫系统来满足读者的需求。网格计算作为第三代的网格计算,它能把信息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实现数据访问透明、一体化应用服务、大规模防问服务平台。因此,笔者认为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
前景。
2.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运用中的主要优势
基于网格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语言服务系统完全可以克服传统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的以上缺陷,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2.1提供透明的数据访问
在基于网格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中,读者不必知道它所要处理的数据存放在那里。即数据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在的数据服务器、所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读者来说是透明的。数据访问透明访问有下面两种方式:
2.1.1一种方式是读者在查找某些资料之前,把将要处理的信息列出一个详细清单,清单中包含所要资料特征,然后把这个清单递交给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系统通过比较选定一个符合选择条件的加以利用。即方便、又正确。
2.1.2另一种方式是读者完全把属于自己操作的应用程序委托给应用服务代理商。读者若希望得到某种资料的结果时,可以提出应用服务申请,同时列出应用要求,如精度要求、时间要求等,这时基于网格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语音防卫系统返回的是应用服务平台来搜集信息,如果收费,读者可以选定某个应用服务代理商为之服务,应用服务代理商收到读者付款后在约定的时间内会把处理结果发送到读者的客户端。
2.2 提供高质量的无缝服务
目前虽然各个方面的服务提供商由于商业竞争都已经把专业范围做得很好,但是还是很少有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综合的一体化服务。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网格提供商忙于网络布线,服务器提供商忙于提供各种高性能服务器,数据提供商忙于卖各种空间数据,存储提供商忙于提供各种空间数据存储服务等。现在,网格技术的出现将深刻地改变这种商业模式,从而使集成各种服务提供商的应用服务提供商成为可能,为各个层次的读者用户群提供综合的一体化服务。
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读者提出自己的应用服务请求,系统自动列出一个报价单,读者根据价格比最优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就可以等候结果了,店主可以继续自己的其它工作任务。当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这种商业模式成熟时,应用服务提供商通过大规模定制,可以进一步降低服务价格,读者群的规模也会增大,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2.3 超大规模的计算吞吐量
在数字图书馆中由于希望获得应用服务的读者越来越多,需要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传统的单机甚至服务器集群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这种新的要求。此外,以前读者希望的是一项任务多长时间内可以完成,现在读者更加关心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多少计算量。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为此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网格技术能够把现在普遍处于空闲状态的cpu资源利用起来聚合成一台超大规模的虚拟计算机,这台超大规模的虚拟计算机的计算吞吐量非常大,而且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
由于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建设日新月异,图书馆每天产生大量新的信息,各种数据需要经常更新,因此资料信息处理系统要经常变换更新数据。这个工作的计算量是比较大的,而且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而网格技术为海量数据实时处理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
3. 网格技术应用于未来数字图书馆对外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展望
实现知识网格对外服务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统一、规范、有效地管理各种分散的数字资源,其核心问题是建立一个智能互联的环境,能使读者用户有效地获取、发布、共享和管理知识资源,并为读者提供所需的知识服务。
3.1 数字图书馆在网格管理过程中,首先要首先运用知识网格对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进行知识链的标引与检索。即采用知识链引与检索的方法,完成信息管理向知识网格管理转变。知识网格是由知识链组成的知识网格图。由相互关联的六个部分组成,包括:存储器:即用机器可理解的方式存储的各种信息资源。探测器:负责读者发布的需求列表中探测软设备能满足的需求。解释器:负责解释信息资源的内容。工作流: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安排多个软设备的工作方式。知识库:支持解释器、探测器和工作流的具体实现。输出窗:支持定义信息资源的内容,通过浏览器把解释器的内容输出传递给读者。
3.2 以对象理论建立知识链对象关系的知识网格模型以后,对于知识管理而言,借助知识网格,我们可以预见到:应用网格技术建立知识链与知识网格结构,达到对单元知识的任意存取。在此基础上引入用户因素,变对用户提供间接模糊的文献服务为直接的专指知识服务。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网格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不能只靠计算机专家来实现,而必须由情报管理专家、科学管理专家以及各学科的专家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实现。网格知识平台是一个集人类当前全部知识为一体的、合理组织的、动态成长的网格战术集成系统,利用计算机网格通过信息集成和知识集成来实现知识的合理组织与运用,从而实现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总体最优化。
综上所述,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箱服务系统具有数据防务透明、一体化应用服务、服务量大的特点,随着现代化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网格技术必将替代网格技术成为未来数字图书馆对外信息服务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周文骏,周庆山.以信息为苦战的情报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1994,(2)
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严怡民,图书情报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4.邹志仁,图书情报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靖继鹏,毕强,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王崇德,图书情报学引论,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7.靳娟娟,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图书情报工作,1997,(12)
作者简介:
詹华斌,性别: 男,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
刘勇,性别:男,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