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2009-03-07刘荣添
刘荣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阅读作品,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来稳定写作的兴趣,在享受写作的成功中进一步强化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写作兴趣
在进行《学校教育创新》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作文教学调查的一项数据显示:82.3%的学生害怕写作文,65.8%的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从小学到中学,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只拦路虎。作文教学难,作文教学的效果欠佳,除了作文本身的困难因素外,我们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偏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忽略或者轻视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本文试从激发写作兴趣方面谈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兴趣是可以培养、激发并逐步稳定和强化的。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能否“激励、唤醒、鼓舞”,是一切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仅靠教师传授写作技法是不够的,主要还得靠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用心去写,用真情去写,才会写出好作文。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策略
(一)感受生活,培养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动腿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学生有了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这样,写作的冲动会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心中滋生。
接八年级时,班里有个叫王涛的学生,最怕写作文,每次作文能躲则躲,逼急了就抄袭一篇应付老师,考试时常常就是抄阅读选文。第二学期也就是春天来了的时候,我带他走出教室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回来后要求他写几句话。他一会儿就交给我:“春天来了,我看到校园里的很多花开了,小草长起来了,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显然这是一种初浅的观察,这时,我并不和他谈如何构思等问题,而是指导他如何有顺序地细心观察,学会如何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并要求他独自再次“寻觅”。过了一天,他又交来作业:“春天来了,校门口的迎春花开得最早,朵朵黄色的小花竞相开放,煞是热闹……教学楼前花圃里的小草才刚刚伸出两三片叶子,手摸上去柔软柔软的……”竟然写了两页作文纸近600字,,我表扬了他,并且十分确切的告诉他“写作文其实是很容易的!”这一次彻底消除了他的畏惧心理。这以后,他常常喜欢观察事物,对作文不再“叫苦”了,一些考场命题作文也能写出自己的内容。
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关键,从“怕”到“不怕”再到“喜欢”,必须有语文老师的悉心引导和培养。为了让他写出更好的作文,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我又引导他学会思考。因为作文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观察再现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感受是基础,思考是核心。思考之后他写道:“我爱春天,我爱春天的校园……”这类带有感情色彩的个性化表达是思考的结果。06年龙岩市中考题以“老师”为话题,王涛的《“傻”老师,我爱你》得一类文64分(满分70分)。
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阅读,激发兴趣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要学会作文、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阅读不仅能拓宽视野、积累知识,还能为写作提供技法借鉴。
1.课内阅读,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范本
《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经过反复比较挑选出来的优秀篇章,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好范例,适时地安排一些仿写,学生写起作文就“容易”多了。比如学习《蝉》、《贝壳》、《紫藤萝瀑布》之后,仿照“一物一感悟”的写法,作文一篇,题目自拟;教学《阿长与<山海经>》后,让学生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写一篇《××的妈妈(爸爸)》;学习朱自清《春》后,用“板块式”结构仿写一篇《校园秋色》;学习《杨修之死》后,用“插叙法”写一篇人物故事……这样布置作文学生都感觉知道“怎么写”了,写起来“容易”了。把讲解课文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和写法,又通过写作的实践和尝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有效解决了学生“如何写”的问题。有了名家之“本”可依,作文也由“难”变“易”,学生对写作自然就不反感,反而慢慢就会喜爱写作。
2.课外阅读,丰富了生活,获得积累,为学生写作拓展空间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课外阅读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现实中无法获得的经历,并积累词句和素材,这也就是“下笔如有神”的原因。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利用“书友会”的形式给学生课外阅读搭建一个平台,书友会即以“入股”、“凑份子”的方式筹集经费购买书籍、订阅报刊。10个成员的书友会,一次入股5元就能看到相当于50元的书。教师引导学生选购书报,既购买初中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也选购一定量的流行文学,更多的是订阅诸如《读者》、《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男生女生》一类的报刊杂志。经常让书友会成员朗读文章精彩片断、介绍文章故事梗概、表演故事的生动情节、交流阅读方法和阅读心得等。让学生喜爱读书,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最大心愿。爱读书的人就爱写作,因为有了阅读的积累,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就会有写作的冲动。暑假里接了一个学生的电话:“刘老师,我看了好多小说,我也想写一本,应该怎么写呀?”我不知所措,在自家书架上找到一本《小说面面观》([英]爱·摩·福斯特著)送给她,又从电子邮箱发了一些诸如《写小说的技巧》之类的给她。没想到开学时,她竟给了我一本50多页的“小说”。阅读就会引发写作。
(三)写作训练,稳定兴趣
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从“怕”到“不怕”,甚至通过阅读已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或冲动。这时语文老师就要运用常规的写作训练来稳定其兴趣。写作训练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题写作,一是自由创作。
命题很有讲究,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发学生对头脑中储存材料的回忆和思考,帮助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叶苍岑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写道:“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出好题目”。平时的作文训练我很少用教科书上或中考作文题,而是审时度势拟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作文题目。比如今年调整了法定的
节假日,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第一次放假,在假期我布置学生以“清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的题目,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十分爱写,常能发现很多好作品。温尚明同学以《清明的雨》为题这样写道:
“……缓缓抬头,我微微一愣,放眼一片碧绿。青树翠蔓,一片片新叶翠艳欲滴,偶尔还滚下一枚小水珠;小草的嫩芽儿高昂着头,不惧雨水的敲击;山绿了,水绿了,似乎连天空都是绿的。呼吸着被雨水洗刷过的清新空气,我的心情一片舒畅。
我伸出手,任由雨点打在我手心上。凉凉的,感受着这一片美好。
诗人汪国真说过‘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的;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的。是啊,有这晴朗的心,如何还担忧这阴雨的天空呢?
雨下着。淅淅沥沥,飘在我的肩头,我抬起头。”(此文发表在《读写天地》)
但是命题也有局限性,因此在作文训练时,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创作。
自由创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它不限体裁、字数,每有写作的想法就可以进行。这种写作形式学生特别喜欢。自由创作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体裁或散文,或小说,或诗歌,或幽默小品,哪样拿手就来哪样。可用作文本、日记本写,也可以在网上博客QQ日志上写,只要学生能记下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就行。何永康教授说“一定要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个性是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共同特点,个性的前提是自由,只有自由、开放才能给学生提供乐于表达的广阔天地。有了这番天地,学生的写作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享受成功,强化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成功的体验能强化兴趣。“那些只体验过失败的人很容易就放弃努力,失去动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一所不仅能使学生成功,而且成功希望很大的学校。”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实现自我价值当作人的最高需要层次。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的失误就是给学生太多的失败体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的作文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成功的喜悦去强化他们的写作兴趣。
美国著名作文教育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提出的“作品出版法”就是这方面的典范。现在电脑和印刷的普及,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把“作品发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班内发表,就是在作文评讲时宣读,有的是全文发表,有的是部分发表,对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有一段、一句写得好或一个标题拟得好都给予发表。二是校内发表,主要以“书友会”各自创办刊物(小报)为平台进行发表。或是投稿学校的文学社刊物《青草地》和参加校级征文比赛等。三是校外发表和参加县级以上征文比赛。学生的写作基础不同,发表作品的机率和层次也不同,语文老师就是要给每位学生创造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从“我想写”到“我喜欢写”。08届7班的朱明月同学,在我接这个班时,总是听她说“不会写作文”。后来她参加了书友会,并担任《轩语坊》书友会小报的编辑,和其他同学一样常常在小报上发表文章,后来她的《寻觅春天的踪迹》在第四届小天鹅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征文竞赛中获初中组一等奖,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上了重点高中。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发表”作品,是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树立写作信心,强化写作兴趣的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激发、稳定、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能创造出奇迹。
参考文献:
[1]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冲国林业出版社,2004(1).[2]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8).
[3]刘勇,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J],语文教学通讯,2008,1,56.
[4]中学生语文水平下降亟需重视,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http://e-du.xhby.netlsystem/2008/06/241010281643.shtml 2008,06,24
[5]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174~175.
[6]李娟,美国作文教学中的“课堂作品出版法”[J],小学语文教师,1996
(责任编辑: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