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于“写”的秘密

2009-03-07夏盛油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稻田金色作文

夏盛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时下不少学生面对写作“谈文色变”,苦不堪言。出现这些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义没有把握,尤其在起步阶段没有正确的写作观。什么是写作?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改革家赫·斯宾塞说:“‘写是记录,‘作是创作。‘写就是把思想、感情、思考、事件记录在纸上,‘作就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文采。‘写是求真,‘作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从他对写作的诠释可以看出,“写”是“作”的基础,乐“写”才能善“作”。怎样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笔者不惮浅陋,略陈浅见。

一、建“材料库”,“记录”多彩的生活

小学生每天都在创造着多彩的生活,但却很少回味自己的生活,总以为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可留恋的。这样,平时不关注生活、记录素材,提笔写作时,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交差。

1.“记录”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走向生活,观察、体悟生活。其次,要教会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捕捉生活中的每个瞬间,对身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对时令变化、人文风俗等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体味,并对观察到的素材及时提炼、记录。

元朝有个学者陶宗仪,一面教书,一面种地。在地里劳动时,他从不白白放过休息时间,而是去摘一些大树叶来,把平日的学习体会和耳闻目睹的重要事情记在上面,写满后就放进埋在树根下的瓮里。这样日积月累,十年之后竟积满了几十瓮。后来,他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瓮,把树叶上记的东西抄录整理出来,编出了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我想,我们就是要培育学生“用树叶写成《南村辍耕录》”的这种积累精神,学会记录生活中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新闻趣事、奇思异想、阅读感悟……

2.怎样“记录”

在生活中,家长们都乐于为孩子准备可爱的储蓄罐,培养储蓄意识。为此,我提出并在学校推广了积累作文素材的的语文学习法——建立“作文材料库”。这一做法既丰富了作文素材,也培养了孩子专注观察、严谨做事的品格,得到了许多教师及家长的认同,对于“作文材料库”的材料要件可以是小本子、卡片或专用日记本;记录的方式、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1)账本式。对于刚刚起步学写作的学生或一些语文功底不太扎实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生活中有趣的、印象特别深的素材,用一两句话简略地记下来。

(2)日记式。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记日记确实能使学生头脑变得更聪明,知识变得更丰富。因此,对于四年级以上的或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求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对记录的内容也要逐渐具体、充实。

基于素材的收集、记录,学生的目光也就日趋敏锐,久而久之便养成了随时记录的习惯。这样材料库的存储日渐丰盈,练笔时,只要打开“作文材判库”就会觉得有很多话题可写,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走“求真”路,呵护写作的灵气

写作是一项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也是学生提炼生活,塑造自我的需要。在写作训练中要让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达真实的感情、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花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从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提升,从而达到习作教学中的以人为本,人、文合一。”(黄亢美语)因此,走“求真”之路,是作文三维目标实现的关键。

1.说真话

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针对小学生写作有过这样的强调:“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还是应以写真实为主,能够把事、物、人写清楚,写明白,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就足矣。”“真”应从何而来呢?应该主要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可今天大多小学生成了“皇帝”、“公主”,很多事情在家不让干,在校很少干,没有真实经历也就没有了切身感受。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今天我当家”等系列家务劳动,也可以经常性让学生自主策划、开展校内外的“我为社区添光彩”、“我是环保小主人”等主题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参与诚信宣传、义卖捐赠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多渠道拓宽空间,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感受做生活主人的乐趣。

有了真实的体验,教师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说清楚、写具体,做到真实可信。比如利用展会课、美术课或课前三分钟等时机,播报一则新闻,讲述一个故事,介绍一本好书,描绘一处场景……通过展示活动,来激发表达热情,点燃智慧火花,激活写作欲望,让他们感受“生活处处皆文章”的写作奥妙。

2.表真情

作文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它原本是和说话一样自然、愉快。但在有些教师写作“规范”、“套路”等要求下,学生反而“失语”了。我想,这是我们忽略了“人”——儿童,确切地说是孩子这一客观因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角度、方法总是和成人不一样,他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总是会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同一种生活的体验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给了习作太多的规定,定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封住学生的眼和嘴。学生缺失了个性表达、情感表达的自由,就只能“失语”了,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也就一同泯灭了。

同安第一实验小学的翁海芳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是‘金色的稻田、‘可爱的小鱼还是‘可爱的稻田、‘金色的小鱼?”的连线练习题时,曾有过这样的描述:这道连线题宏坤是这么做的:可爱的稻田,金色的小鱼。同学们对“可爱的稻田”这一说法争议很大,一时间议论纷纷。大多同学认为正确答案应该是“可爱的小鱼。金色的稻田”,可又不敢轻易下结论。“翁老师,我觉得‘金色的小鱼没错,可是‘可爱的稻田却好像行不通。”“对呀,金色的稻田是指秋天稻子熟了,金黄金黄的。”这时宏坤站起来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家住在农村,我经常去田里,我觉得田野很可爱。”教室里又是一阵低声的争议。瑜婷说:“我觉得‘可爱的稻田好象也行得通,农民在田里干活,他们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彩色的画,多美啊!”若冰说:“风儿吹来,田里的稻子起了波浪。多可爱啊!”“我们吃的粮食就靠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所以我觉得稻田很可爱。”语文大王兰茜说:“稻田里有虫鸣,蛙叫,还有人们干活时欢快的笑语,说不定还有顽皮的小孩在玩耍,多么可爱的一幅画呀!”……

尽管翁老师所进行的是词汇练习,但她却关注了学生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顾及了儿童对摄取现实生活的不同角度,没有向学生强加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观念。因此,学生才有了“可爱的稻田”这样真情的流露,课堂才有了“为‘可爱的稻田鼓掌”的精彩瞬间。作文教学又何尝不应该是这样呢?如果我们不尊重儿童观,不尊重学生个性,一味以成人的视阈,一味以“规范”、“套路”来作为习作指导标准,定会扼杀学生“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般的悟性和灵性,学生自然也就不敢或者不愿“写自己想说的话”了。

(责任编辑:梁媛)

猜你喜欢

稻田金色作文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金色七夕节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金色十年
穿一双闪亮耀早秋的金色鞋子
金色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