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福建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2009-03-06李毅超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福建文化产业现状

李毅超

[摘 要]如何在日趋激烈的文化产业国家(地区)间竞争中,发展区域文化产业,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要从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创新等方面来提升福建省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福建 文化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福建省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产业已成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福建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

一、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广播电视建设成绩斐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07年底,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05%和98.25%,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62和1.67个百分点。全省有线电视用户数量突破490万户,100%的乡镇和98%的行政村县市光缆联网并逐步实现向宽带网发展,为实现“数字福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省2/3的地市级和县级广播电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广播影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二)新闻出版业欣欣向荣。报刊经过治理整顿,结构更加合理,市场更加规范。2007年,福建省报纸出版种数达59种,全年报纸出版总印数99836份、总印张3942470印张,分别比2006年增长2.59%和12.36%。图书出版2966种,本版图书2678种,其中新出2009种,比2006年增加216种。总的来说,新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福建的出版业已形成了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等门类比较齐全,编辑、印刷、发行、物资供应各环节相互配套的出版系统,并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

(三)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全省以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以及文化站等“二馆一站”为主体展开的社会文化网络已基本成形。

(四)音像电子出版物高速增长。2007年全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录音和录像制品797种,录音制品96万张,录像制品2023万盒,其中录音制品比2006年增长2.08%,;全省电子出版社共出版电子出版物68种,比2006年增长36.7%。

二、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但是网络文化服务等新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增速均较低。这与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反映了福建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总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二)文化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年增加值上亿元的单位寥寥无几。从具体行业看,报业方面本省仅有一家报业集团,而广东自1996年以来先后成立了4家报业集团。省广电集团刚刚成立,规模、收益远不如上海、江苏。出版业与湖南、浙江的差距甚远。福建文化产业微观经济组织规模较小,文化资源配置过于分散,集约化经营程度低,文化产业部门开放度不高,并且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这些都成为制约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产业创作和经营人才缺乏。从艺术生产上看,我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不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拔尖人才更是奇缺。专业文化人才与全国其他地市相比有相当的距离。从经营管理上看,在新闻、出版、广电等文化系统,高素质、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经济管理又具有文化造诣深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难以满足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四)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足。目前,我省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文化产业科技投入不足,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现代动漫和在线游戏等新型文化产业群方面的发展还很落后,以科技为先导的文化产业链还没有形成。而在传统的文化产业,不仅科技含量不高,而且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也较差,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文化产业设施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薄弱。

三、提升福建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一)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福建省要通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推动文化产业在最大范围内组合优良资产,消化劣质资产,实现信息、设备、资金、人才和销售网络等资源的共享。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投资和经营,不断拓宽经营范围,调整经营结构,拓宽发展空间,提高规模效益,形成文化产业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综合效应。

(二)丰富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大力拓展国内外文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方而利用福建的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创新亮点,开发新项目,并在价格上灵活浮动,以刺激各层次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另一方而要立足不同的居民阶层,采取不同的消费培植措施和市场运作方式。充分发挥福建与台湾“五缘”、“六求”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台文化交流合作领域。利用海交会、台交会等经贸洽谈活动平台,积极开展闽台文化交流与贸易。扩大和提升对台文化贸易水平,鼓励和引导台资来闽投资文化产业。同时,实施“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主动推介福建文化艺术产品,办好福建民间工艺美术展、福建文化产品博览会、“福建文化年/周”等展销活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三)不断创新,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植开发新兴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和网络报刊、出版物、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影视、动漫游戏,打造动漫生产与研究基地。同时要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增强文化企业的造血功能,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抓紧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在文化创意、文化经济、文化营销等领域形成若干优势人才群体。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各类文化团体的作用,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文化从业人员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签约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升福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邓燕雯,郑淼茜,邓家萍,吴声怡:《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3)

[2]沈明福:《福建文化产业发展之断想》(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福建文化产业现状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医改新在哪?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