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2009-03-03孙迎晖

外语教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引言

摘 要:本文以Swales的语类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一百篇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引言部分的详细分析,探讨了中国学生在转述语使用方面的语类特征。结果显示,通过选择一定的转述类型和转述动词,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借助转述语这一手段确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间。但研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转述语在论文引言部分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不用或较少使用转述语;较之其他转述方式,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作者嵌入/转述动词”引用方式;中国学生局限于使用有限的几个转述动词,且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态。中国学生使用转述语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个人研究的权威性,但缺少对前人研究批判性的评价,因此,实现语篇交际目的的力量也随之有所减弱。

关键词:语类分析;引言; 转述语; 转述类型;转述动词; 转述动词时态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09)01-0053-06

Abstract: This study, following Swales model of genre analysis, aims to explore the citation features of Chinese MA theses in their introduction parts.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100 texts, the study ha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Most students have employed citations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ir theses to help establish their research territory for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research space by the choice of specific citation patterns and reporting verbs; however, some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Some students lack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citations by employing very few or even no citations. Chinese MA students tend to use the integral/reporting pattern much more than the other patterns. The students also show a preference for a limited number of reporting verbs, and a predominating use of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use citations as authoritative support for their own work, with little critical evaluation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us, the overall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the genre of introduction is not very well achieved through citations.

Key words: genre analysis;introductions; citations; citation patterns; reporting verbs; tenses of

reporting verbs

1.引言

Swales (1990) 的语类理论认为,语篇是一种具有交际目的社会活动, 这一交际目的决定了语篇的基本结构框架,并影响、限制了语篇的内容和风格的选择。在对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语类研究中,Swales (1990)提出了学术论文引言的社会目的是“建立学术研究空间”(Create A Research Space)的交际思想,并创立了著名的“CARS 模式”,通过“语步及其步骤” (Moves and Steps) 的分析方法描述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修辞结构。在这个模式中,Swales区分了三个语步,即 “确定研究范围 (establishing a territory)”,“建立研究空间 (establishing a niche)” 和“占领该空间 (occupying the niche)”。其中,在第一个语步下的第三个步骤就是“回顾以往的研究 (reviewing items of previous research)”,这一步骤主要通过转述语(citations)实现。在Swales看来,引用他人的研究是论文引言部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将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的发现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通过引用前人的观点或发现这一修辞手法,作者试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并由此确立一个尚未涉及的研究空缺或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提出自己的研究视角做准备。

关于转述语的使用,不少学术写作指导书对其使用惯例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如 Swales & Feak 1994; Weissberg & Buker 1990; Jordan 1997);同时也有不少语类理论层面上的探讨和实证研究,分别对转述类型、转述动词、转述语时态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如 Swales 1987,1990; Dong 1996; Hawes & Thomas 1997; Hyland 1999, 2000, 2002; Thompson & Ye 1991; Williams 1996; Thompson 2005; Pecorari 2006)。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转述形式不仅能反映出写作者对前人研究信息或结果的不同侧重,也能反映出写作者本人对所转述的命题或研究者所持的态度。虽然研究转述语,正如Hemais(2001)所言,是看写作者以何种方式呈现以前的研究及其研究者,但却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语篇的社会功能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转述”这一修辞手段实现语篇的交际目的。

虽然学术语篇中转述语的使用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但研究的文本主要是针对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部分研究是针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但写作者多是英语为本族语的学习者,或者是在英语为交际语言环境中学习的留学生。

近些年,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或学位论文写作的“非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的数量处于上升的趋势。比如,中国大陆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的招生量都在增加,这些学生在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转述语的使用。然而,对于这部分论文中转述语使用情况,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本文将以Swales的语类理论为分析框架,具体探讨的问题是:中国学生的转述语使用有何特征?能否实现应有的交际目的?

2.文献综述和分析框架

人们对转述语的研究多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转述类型结构,二是其语法或词汇特征,如转述动词及其时态的选择等。

Swales (1990:148) 对于转述句的类型结构进行了两个层次上的划分:“作者嵌入/非作者嵌入(integral/non-integral)”和“转述动词/非转述动词 (reporting/non-reporting)”的形式。“作者嵌入”式转述手段指被引用的作者姓名出现在引用的句子中,“非作者嵌入”式指作者姓名出现在括号中,或通过上标数字等手段进行呈现。使用“作者嵌入”还是“非作者嵌入”形式反映了写作者想要强调的部分究竟是被转述者还是被转述的信息。“转述动词”式指运用“转述动词”(如 “show”,“establish”,“claim”) 等来介绍以往的研究成果, “非转述动词”式转述句,如同这个术语所指,不含有转述动词。上述两种方式结合,共组成四种不同的转述方式,分别是(Swales 1990:149):

1) 转述动词/作者嵌入;例如:

Brie (1988) showed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2) 转述动词/非作者嵌入;例如: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Brie 1988).

3) 非转述动词/作者嵌入;例如:

According to Brie (1988),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4) 非转述动词/非作者嵌入;例如:

The moon is probably made of cheese (Brie 1988).

Swales (1990:148) 还指出,在“作者嵌入”转述方式中,研究者名字有四种呈现方式,分别是:1)作为主语—动作者,2)作为介词短语中的施事者,3)作为名词所有格短语中的一部分,4)作为转述中的附加语。与这四种方式相对应的例子分别是:

(1) Brie (1988) showed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2) The moons cheesy composition was established by Brie(1988).

(3) Bries theory (1988) claims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4) According to Brie (1988),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Hyland (1999, 2000, 2002) 认为,转述动词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不同转述动词的选用不仅能够反映出被转述信息的重要性与否,而且还能反映出写作者是在何种程度上赞同或远离被转述的观点,即写作者对所转述的研究者的定位。用Hyland (2000:23)自己的话说,“这些动词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能够让写作者清楚地传递被转述的活动种类、以及准确区分对被转述信息所持的态度,也就是说,能够显示出这些被转述的论点是否已被写作者接受”。Hyland (1999) 根据对所转述信息的态度区分了三类转述动词:1)表明所转述的信息具有权威性或是正确的,如:“acknowledge”, “point out”, “establish”等;2)表明所转述的信息有疏漏或是错误的,如:“fail”, “overlook”, “exaggerate”, “ignore”等;3)不表明作者的立场。

人们在写作中提及或转述前人研究时,在时态上通常需要遵守一些惯例。不少学术写作指导书都对时态的选择和运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为学习者提供了具体、可遵照的使用准则。常用的有三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Swales & Feak (1994)根据转述语的功能对这三种时态的使用进行了区分:

1) 一般过去时用于指某项具体的研究(研究者作为施事者);例如:

Smith (1981) investigated the cause of poverty.

2) 现在完成时用于指研究领域(研究者不充当施事者);例如:

The causes of poverty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Smith 1981; Jones 1987; Brown 1992).

3) 一般现在时用于指目前的知识状态(不涉及研究者的活动);例如:

The causes of poverty are complex (Smith 1981; Jones 1987; Brown 1992).

Weissberg & Buker (1990:51) 也指出,转述语中时态的使用应该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准则。当被转述的信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科学事实时应使用现在时;当转述的重点涉及数名研究者的研究领域,或整体描述某个领域中研究活动所达到的水平时应使用现在完成时;如果作者想要通报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他人研究结果时,突出被转述者的转述信息,转述动词应用一般过去时。

转述句时态的选择与写作者对被转述信息所持有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被转述信息的地位。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强调本研究与以往研究密切相关、并希望提高本项研究所具有的普遍意义(Salager-Myer 1992),并能大大增加被转述信息的权威性(Yule 2002)。一般而言,从使用过去时态过渡到使用现在完成时态再到现在时态,意味着被转述的信息在某些方面与作者越来越接近:或接近于作者的观点,或接近于作者自己的研究,或接近于目前的知识状态 (Swales & Feak 1994:184)。

一些研究者通过分析具体语料揭示转述语中时态选择的某些趋势。例如,Hawes & Thomas (1997:393) 对某医学杂志的不同期刊的学术语篇进行了大量分析, 其结果证明了转述句中主要选择一般过去时(主要是主动形式)和一般现在时(主要是主动形式)两种形式的结论。

Swales(1990:153)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四种转述类型及所相应的时态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作者嵌入/转述动词”转述结构经常选用一般过去时态;“非作者嵌入/转述动词”经常使用现在完成时态;“非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引用类型通常使用现在时态(或情态动词)。其研究成果可见表1。

以上研究表明,通过恰当地选择转述类型、转述动词及其时态,写作者可以有效地传递相关的信息,从而积极地构建自己研究领域、确立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话题。本文将从两个层面对中国学生硕士论文引言中转述语的使用情况及实现的交际目的进行分析:一是从转述语的结构层面,二是从语法、词汇层面,如转述动词的使用特点和时态选择等。

3.语料和研究步骤

本研究的分析语料选自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应用语言学方向1999年至2005年期间的100篇硕士论文的引言部分,所涉及的语料基本信息见表2。

首先,对语料进行细致的检索,确定并提取转述语。根据Swales (1990) 对于转述句的类型及研究者名字不同呈现方式的区分方法,对转述语的句子结构进行区分。接着,对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及其时态选择进行分析。通过卡方检验(Chi-square)来比较所得的数据。

4.研究结果

4.1 转述语在文中的数量分布

在100篇硕士论文前言中共有951个转述语,平均每篇为9.5个。结果显示,转述语的数量分布非常不均,有两个语篇的转述语使用多达46个,但8个语篇中没有使用转述语。其分布情况可见表3。

在表3中,转述语的使用情况被分为了五组,数量范围从最低的零个到最高的四十多个。大多数硕士论文(68%)引的文献在10个以下,其中28%的语篇使用的转述语少于4个,有8个语篇没有使用转述语。四分之一的学生使用的转述语介于10至20之间,少部分学生用了多于20个转述语。卡方检验显示五组转述语频率存在差别显著(P<0.005)。

4.2 “作者嵌入型”和“非作者嵌入型”转述语的频率

“作者嵌入/非作者嵌入”与“转述动词/非转述动词”所构成的四种转述形式均出现在学生论文中,其使用数量和所占的百分比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在四种转述结构中,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作者嵌入/转述动词”结构和“非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结构。“作者嵌入/转述动词”所占比例最大,占42.7%。其次是“非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占33.4%。两种结构共占到76.1%。其余两种转述形式“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和“非作者嵌入/转述动词”的使用率则分别是8.6%和15.2%。统计分析,这四种结构在使用频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5)。

4.3 “作者嵌入型”转述语中研究者姓名的呈现方式

在“作者嵌入型”转述语中,几乎所有研究者的姓名(480个)均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作主语,作施事者,作所有格名词短语的一部分以及转述的附加语,但其分布并不均等,具体数据见表5。

不难看出,在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绝大多数“作者嵌入型”转述语将研究者名字作为主语,占到了79%。统计结果显示,这四种形式的出现频率差别显著(P<0.005)。

4.4 转述动词的使用

在分析的文本中共出现了137个转述动词,但其使用频率差别很大。中国学生倾向使用较少的一组转述动词。具体的使用频率如表6所示。

可以看出,高频率使用的转述动词有13个,占总数的9%。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动词是point,出现了53次。其余12个高频率转述动词按降序排列如下:propose 31, argue 27, state 24, claim 22, define 19, find 19, conduct 18, suggest 18, make 14, provide 10, put 10, say 10。

在所使用的转述动词中,只使用了一至两次的有95个,占总数的70%。有29个动词介于高、低频率之间,占21%。这三组动词的出现频率在统计结果上差异显著(P<0.005)。

4.5 转述语中动词时态的选用

中国学生在转述动词的时态选择上也显示了自己的特点。四种转述形式(作者嵌入/转述动词,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非作者嵌入/转述动词和非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中的时态分布情况见表7。

如表7所示,转述动词的时态主要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且多为主动语态。少数转述语使用了情态动词。一般现在式的使用最多(529个,占57.3%),其次是一般过去时(232,25.1%)和现在完成时(124,13.4%),三种时态的使用频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5)。

如图1所示,三种主要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在四种转述类型(作者嵌入/转述动词,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非作者嵌入/转述动词和非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中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很显然,一般现在时是四种转述形式中使用率最高的时态。通过统计检验,我们可以在转述类型和时态选择上建立一个对应关系,其结果如表8所示:

与Swales (1990) (参见表1) 所做的转述语与时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相对比,中国硕士生的转述语的时态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较之其他时态,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是一般现在式。

5.讨论

以上是对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转述语的使用情况所进行的分析。本部分将从四个方面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转述语的使用意识,转述语的类型,转述动词的选用和转述动词的时态分布。

5.1 转述语的使用意识

正如分析结果所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引用前人研究”是学术论文引言部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92%的学生借用这种方法来确立自己的研究空间,其中一部分学生使用的转述语超过20个。然而,对于转述语的重要性,中国学生仍存在不同的认识。一些学生甚至没有使用转述语的意识,有8%的学生没有使用任何转述语;20%的学生引用转述语少于4处,说明他们对通过转述前人研究来实现论文引言的交际目的这一修辞手段还没有足够认识。

Hyland (1999,2000,2002) 指出,任何学术论文,甚至最具有原创性的文章也是建立在其他人的思想、概念之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新发现或理论创见。根据他的观点,学术语篇中转述语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供一个用来说服别人的合适语境,从而展示自己当前的研究是如何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并重构前人观点以建立起更广阔的学科交互连接”,因为“学术写作的成功取决于能否将当前的研究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学科背景中”(2002:115)。引言部分是实现连接前人成果和当前研究的重要位置之一,而转述语正是把新的研究活动与该领域以往的研究联系起来,起到了引入自己的论证、进而建立起自己的学术论点的作用。

5.2 转述语的类型

四种形式的转述语,作者嵌入/转述动词,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非作者嵌入/转述动词和非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在中国学生的硕士论文中均有所体现,说明中国学生能够通过选择不同结构形式转述前人研究成果。但在使用比率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学生普遍倾向于使用一种形式,即“作者嵌入/转述动词”,而较少使用另一种形式,即“作者嵌入/非转述动词”的现象。这种转述语形式不均衡使用的情况也表现在对作者嵌入转述语中“研究者姓名”呈现方式上。绝大多数的情况是“研究者姓名”作主语,而其他三种形式—— 作施事者,作所有格名词短语的一部分以及转述的附加语——的使用几乎到了被忽略的程度。

众所周知,在写作时应该尽量使用多种不同的句子结构以使文章富有变化。从修辞学的角度说,过多使用单一的结构会使读者失去兴趣。中国学生过多选用一种形式的转述形式反映出了学生缺乏语言变化的能力;与此同时,这种倾向也显示出学生对所转述的作家或观点的态度:中国学生倾向于使用“作者嵌入”结构并使所引作者出现在主语位置也可以归因于他们对所引作家的一种立场。“作者嵌入”形式的偏好显示出中国硕士生强调所引用作者本人,并且通过把作者放在句子开始的位置作主语,也反映出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所转述作者表现出的权威性来支持他们自己的论证。

5.3 转述动词

正如前面所陈述的那样,使用转述动词来引述别人的研究是转述语的一个重要标志,使用不同的转述动词表明作者对所转述内容持有不同的立场或态度。中国学生能够选择多种转述动词从不同的侧面去报道转述内容,但存在明显的使用倾向。他们最常使用的转述动词有13个,分别是“point”, “propose”, “argue”, “state”, “claim”, “define”, “find”, “conduct”, “suggest”, “make”, “provide”, “put”, “say”。这些转述动词可分为两类,一类与研究课题本身有关,并不表示作者的立场;另一类与作者所持的立场有关。有两个转述动词属于第一类 ( “conduct” 和 “make”),其他的11个动词属于第二类动词。这些表达“立场”或“态度”的动词,无一不是肯定所转述信息或显示该信息是“正确”的或具有“权威性”,没有一个动词显示与所转引信息存在不一致或认为前人研究有错误之处。

中国学生频繁使用具有肯定意义的转述动词,表明他们希望借助所转述内容的权威性支持自己的论点,但显然缺乏对前人研究批判性的评价。

5.4 转述动词的时态选择

正如文献综述部分阐述的那样,学术写作通常有相对固定的时态使用惯例。然而,中国学生转述语的时态选择与使用惯例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转述语类型与时态选择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参见表8)也与Swales的结果(参见表1)并不一样。一般现在式在中国学生的文本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Burrough-Boenisch (2003:15) 引用了一位英语本族语作者对学术写作中一般现在时用法的评论,“一般现在时提供给科研写作一种更大的直接性和可信度。……‘科研就是一些假说的集合体,而我们作为科学家的目标就是要‘反驳这些假说,如果我们能办到的话。科学不是一个一切都确定的领域,若以这种方式报道科学,从长远角度来看必然导致科研的贫瘠”。中国学生过多使用一般现在式,不仅用于描述前人的研究对当前研究所产生的影响,而且还用来描述具体的研究过程、甚至转述研究者进行的实验步骤,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缺乏英语时态惯例用法的知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所转述信息持有“总是正确”或“不容质疑”的态度,这对于科研创新有着不利的影响。

6.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借助转述语这一手段确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间,表现在他们能够选择多种类型的转述结构和不同的转述动词。但研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在论文前言写作中忽略了转述语的修辞和社会功能,他们对于转述语用来建立“学术研究空间”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大多数中国硕士研究生缺乏正确使用转述语的技能,表现在他们倾向使用某一转述结构、少数转述动词、以及转述语的时态使用惯例等知识的匮乏。中国学生倾向于使用转述语作为自己研究的权威支持,缺乏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批判性评价。由于缺少多样性视角,他们在建立研究空间和发展自己观点方面也就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 本文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能力培训项目”资助,作者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Burrough-Boenisch,J. Examining present tense conventions in scientific writing in the light of reader reactions to three Dutch-authored discussion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3(22): 5-24.

[2]Dong,Y. R. Learning how to use citations for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Non-native doctoral students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science[J].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96,30(4):428-457.

[3]Hawes,T & Thomas,S. Tense choices in citations[J].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97,31(3):393-414.

[4]Hemais,B. The discourse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marketing journal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1(20):39-59.

[5]Hyland, K.Academic attribution: D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J]. 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3):341-367.

[6]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0.

[7]Hyland, K. Activity and evaluation: Reporting practices in academic writing[A]. In J. Flowerdew(ed.). Academic Discourse[C].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2.

[8]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9]Pecorari, D. Visible and occluded citation features in postgraduate second-language writing[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25):4-29.

[10]Salager-Myer, F. A text- 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2(11):93-113.

[11]Swales, J. Utilizing the literatures in teaching the research paper[J]. TESOL Quarterly, 1987,21(1):41-68.

[12]Swales, J.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3]Swales, J. & Feak C.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M].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14]Thompson, G. & Ye, Y. 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1,12(4):365-382.

[15]Thompson, P. Points of focus and position: Intertextual reference in PhD these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5(4):307-323.

[16]Weissberg, R. & Buker, S. Writing up Research: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port Writing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90.

[17]Williams, I. A. A contextual study of lexical verbs in two types of medical research report: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6,15(3):175-197.

[18]Yule, G. Explaining English Grammar[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作者简介:

孙迎晖,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教学,语篇分析。

收稿日期2008-04-07

责任编校秦 岭

猜你喜欢

引言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创业力提升对策研究
YK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浅谈酒店成本管理控制
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执行控制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小桥桥台和隧道峒门基础下沉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