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课”联网

2009-02-25黄金龙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本多媒体知识点

黄金龙

导课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如何导入中学英语新课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而且实行颇难的艺术。为此,特用网络形式发贴和同行联网探讨“导课”课题。

一、入网——锁定导课功能

导课叫开头课、开讲课、开首课、开篇课,也叫入课。其功能为 “四点”。

1.集注意点

对学生而言,每一堂课都是新课,其内容也不尽相同。学生在课前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势必存在兴奋点,如何转移其兴奋点?关键在于导课。只要导课得法,就能使学生离开正在从事的活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转入到课堂上来。

2.激兴趣点

精彩的导课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似饮甘露,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引自教育家第斯多惠)巧妙的开头,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3.明目的点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不少教师在导课时常常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其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

4.联知识点

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借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

二、连线——链接导课类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素质和个性各异,导课的技法也就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下述方法较为常见。

1.衔接导课法

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提问、练习、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此法包括复习、练习、名人名言等导课类型。

如复习数词时,可采用如下方式导课:

Why ten plus four is two? (为什么10+4=2?)

Because ten oclock plus four oclock is two p.m.(因为10点加4点是下午2点钟。这是熟词活用。)

2.悬念导课法

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原因,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悬念导课法教学中要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此法包括谜语、典故等导课类型。

如在口语“Thats all right”交际中,我是用“Which words does the word‘rightrelate with?(哪些词与‘right有关联)”叫学生组建“Right Pyramid”:right,alright,all right,Thats right,Thats all right,All of us are alright.

3.情景导课法

情景导课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手段,制造出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此法包括演示、实例等导课类型。

如教非洲国名时,我是用假期“非洲之行”导课的:卖票时是埃(人挨人)塞(有人加塞)“俄比亚”(Ethiopia),进站时是几(挤)内亚(Guinea),上了车是赞(站)比亚(Zambia),下车后是坦(瘫)桑尼亚(Tanzania)。

4.激疑导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切记两点:一是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此法包括审题、讨论等导课类型。

如:Why does the word “school” mean“学校”in Chinese?为什么单词“school”意指中文的“学校”?因为school中的s代表student(学生),强调学校以学生为主体;school中的c代表class(班),强调在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管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h代表headmaster(校长),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第一个o代表opinion(意见),指校长的意见;第二个o代表obey(遵守),强调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l代表long(长的),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很长。

三、存盘——查杀导课病毒

导课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如被病毒入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效果,则“无妙”可言。为此,必须清盘查杀病毒。

1.清祛“虚晃子”

导课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实际,但也不能为了“联系实际”而忽视课本。有的教师用直接导课法让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读完课文”“用五分钟时间速读课文”,然后急急忙忙地进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环节,教师或学生逐个举例。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翻书或者不用翻书。英语教学当然不提倡那种烦琐地分析课本、死抠课本的做法,但绝对不是抛弃课本或忽视课本。恰恰相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仍然是非常必要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不要课本知识、只要理论,所以,掌握必要的课本知识仍然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

2.清除“花架子”

近年来“公示课、示范课”的导课规律,就是一开课就是的画面绚丽、光彩闪闪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常常会为眼花缭乱的课件场景所陶醉,对重要知识点却记得少之又少。多媒体可以用,也应当用,但贵在用得“当”、用得“精”、用得“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需要把握最佳时机,掌握适当的“量”与“度”。对那些远离学生实际而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对那些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知识,学生难以想象、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而对那些只需要传统教学手段(如优美的黑板板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也用多媒体。

3.清查“滥模子”

不少教师采用激疑导课法。不错,恰当的讨论和表演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表演、游戏是教师设计、导演的,而不是学生相互讨论后自我设计、排练的。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热烈,但教师和学生却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学生仍然是老师的“思想玩偶”,被动地跟从老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并不是在真正的自主学习。真正的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愿、自觉、自主的活动。

4.清扫“大帽子”

有教师使用衔接导课法,引用的事例都特别轰动、特别有影响力。这种做法实际上只是从老师的愿望出发,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其实,那些伟人名人的故事以及特别轰动的、久远的历史经典故事,未必就能激起学生的同感。而学生身边的小事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学生自己身边的故事来说明课本上的原理或道理,往往比那些伟人的故事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更能达到为他们树立榜样的目的。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一堂能走近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应该是一堂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课。只有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课堂教学的举例真正贴近学生;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简言之,导课要突出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富有趣味性,染有艺术性。

猜你喜欢

课本多媒体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