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几点看法

2009-02-25马小燕张合录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消极中学生心理健康

马小燕 张合录

学习、交往、升学、就业等问题,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冲击与考验,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者必须关注和身体力行的事。本文将根据笔者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谈几点看法。

一、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这就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发育和成长。

学校应当积极、自觉、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为全体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学生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针对性地变换方法积极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

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指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学校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学生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并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

三、对学生及时进行调治

由于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其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因素迅速发展,且千变万化,因此总会有少数或个别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及班主任和辅导员能根据有关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

四、教育学生珍惜无价的自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世界上最名贵的服装不是霓裳羽衣,而是知耻,惟有知耻才有自尊。

我们见过这样一些学生,花着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不思进取,荒废学业,甚至打架斗殴,危害他人。教师应让他们懂得这是一种耻辱,应像格林尼亚那样幡然醒悟,奋起直追,学业有成。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老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在赞美声中获得动力,使他们懂得,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就要尊重他人,就要关注他人,就要善待他人。

五、要让学生懂得人生需自立,自己的责任要自己负

自立是成长的过程,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日益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受管束,随心所欲,闯了祸又不敢承担责任的做法绝对不是真正的自立。真正的自立就是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不断完善自己,学会自尊自信,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关爱社会,勇于奉献。

六、培养学生做情绪的主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与欢乐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会带给学生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他们冲动、消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事情,所以对于情绪多变的中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教会他们调控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调控方法。

1.注意转移法

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

2.环境调节法

环境对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一定的影响。某种情绪在一种情境中是积极的,在另一种情境中又可能是消极的。因此,改变中学生所处的环境也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3.态度调解法

中学生在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时,情绪和情感的激活水平过高,容易形成干扰,使学习活动的效率下降。反之,在进行简单学习活动时,情绪和情感的激活水平适度,不易形成干扰,则容易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重要性,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

4.合理宣泄法

中学生出现了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后,如果过分地压抑自己,只会增加烦恼,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适时地宣泄,把消极的情绪或情感释放出来,可以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和情感得到缓解。

5.理智控制法

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是一道坚固的“闸门”。我们要教育学生,情绪不好时,要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防止不良后果的出现。

猜你喜欢

消极中学生心理健康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