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性教学中的视觉素养

2009-02-25张红英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启示

张红英

摘 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素养日益受到重视,对理解性教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视觉素养的内容构成和理解性教学目标构成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环境视觉化、教学中知识表征、教师的视觉素养三个方面给出了视觉素养对于理解性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视觉素养;理解性教学;启示

当前,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科技进步与传媒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态,也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世界已经把握为图像了”,生活环境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图像信息,我们的教学环境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在向图像化发展。视觉素养成为图像时代学习者适应当前的挑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理解性教学是近年来在国际理解教育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内兴起的,提倡“为理解而教”。教学是为了“理解”,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使学生理解知识、生命以及生活的意义。在读图时代下,提倡理解性教学,发展理解性教学,就不能不重视培养师生的视觉素养,发展师生的视觉思维。在我们把视觉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够解释图像并创造图像来交流思想和知识的能力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视觉化,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善于利用图像表达,体现信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力争“图文并茂”,来引起学习者更深入的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理解的有效手段。

一、视觉素养的内容构成与理解性教学的目标

1.视觉素养与理解性教学的内涵联系

理解性教学自然是以“理解”为目标,从教育哲学的观点来看,理解同时包含认识、应用和创造三种素质向度。理解的含义更侧重于应用、迁移知识的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理解性教学中,学生要能够在给定的知识以外有所拓展和超越,能够独立地运用知识,在环境变化时能通过知识迁移创造性解决新的问题或创造新的知识。

视觉素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视觉思维,它将思想、观念和信息转换成各种有助于传递相联系信息的图画、图形和形象;二是视觉学习,它是通过图画和媒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者由于理解视觉形象而构建知识的过程;三是视觉交流,它指当图画、图形或其他形象用于表达观念或传授给人们时,为使视觉交流有效,接收者应能从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中构建意义。

视觉素养三个方面的内容与理解性教学的内涵上有着紧密的关联:①视觉思维阶段是学习者独立学习阶段,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利用视觉形象来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意义,涉及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等方面,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够促进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形成;②视觉学习阶段是学习者培养能力和态度的阶段,这些能力和态度是学习者在进行理解性学习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体现为接受到的视觉信息、视觉材料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③视觉交流阶段是一个在新环境下创造性地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将自己建构的意义重新解构,创建能让别人理解的视觉形象来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同时,也要能够从别人创建的视觉形象中建构意义。

2.视觉思维与理解性教学的目标共通性

从视觉素养构成的三个方面来看,视觉思维与理解性教学的目标有着更好的共通性。理解性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要在学习者的头脑中重构和复制往昔的世界或他人的意图,而是要进入一种更宽阔的“高层想象”的视野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及意图。也就是说,理解性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去运用自己的知识”,即学生要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

视觉思维是一种与言语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视觉思维的创造性或其创新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它具有源于直接感知的探索性;其二,它具有运用视觉意象操作而利于发挥想象作用的灵活性;其三,它具有便于产生顿悟或诱导直觉,即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的现实性。所谓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是指它有利于打通主体的自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之间的屏障,从而使无语的或沉默的“无意识体验”,能够迅速转化为可以由自觉意识加以利用的现实和有效的知识。

视觉思维对理解性教学的支持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首先通过观看丰富的视觉学习资源,得到意象,这为理解性教学提供了积极的氛围支持;然后在心灵中进行主动学习,得到想象的意象,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主动学习、视觉解读能力等基本素质,这些素质也是理解性教学需要学生拥有的;最后,在交流、表述等环节,学生通过各种技术、方式把获取的意象创造性地构绘出来,这个环节提供了让学生运用知识的锻炼机会,也提供了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机会。

二、视觉素养对理解性教学的几点启示

1.提高视觉素养有助于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知识表征

理解性教学希望学生获得实在的知识,也希望学生不仅能交流言传知识,更多的意会知识也能有效地进行交流,这就涉及知识的表征了。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知识表征可以这样理解:知识表征是知识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表现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视觉、听觉手段,包括文字、图片、模型、录像、动画、声音等知识的各种媒体表现形式。

在印刷机出现后的时代中,图像总是作为文字的配角被放在一边,而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图像时代的背景中,知识表征出现了视觉转向,视觉符号成为主角。视觉符号也是全球符号,视觉图像是全球都能理解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大量的视觉符号,要利用这些视觉符号有效地进行知识表征。学习者要具备较好的视觉素养,首先就应该对符号的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结构主义符号学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符号的实质是其代表性。他把符号定义为“可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他还引进了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概念:所谓能指,就是用以表示者;所谓所指,就是被表示者。索绪尔研究了符号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认为符号既要有形式能指,也要有内容所指,于是便有了索绪尔三项式的诞生。

而符号的所指不仅指称对象,还指称意义。并且,指称意义可以为直接意义、间接意义、引申意义、暗示或隐喻意义等。学习者如果对承载知识的各种多媒体符号不仅知道其形式能指,并且能深入到高层次的意义,触动心灵,激发情感,甚至达到升华和顿悟,那么,学习就产生了好的效果。学习者的视觉素养越高,他从视觉符号中理解的意义层次就越高,对理解性教学的进行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学习者理解、内化的知识要能够应用、交流,还必须把这些知识表征出来,也就是要把“所指”通过符号表达出来。便于与他人沟通或交流的“言传知识”可以用语言符号表达,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并不困难,但是无法用言语与他人沟通的“意会知识”是说不清的,这就必须借助视觉、听觉等多媒体符号来表达,视觉素养高的人,必然表达得更好,交流效果也更好。

2.教学环境的视觉化促使我们要重视视觉素养

当今,我们处在一个视像膨胀的非常时期,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视觉化和具象化。生活环境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图像信息,我们的教学环境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在向图像化发展,课文中的插图越来越多,学习手册、教师环境、电脑界面中的视觉元素越来越多,图像和视觉化表达越来越综合。因此,为了继续完成满足学习者需要的使命,教育中必须要有转变。当前的学习者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读、写、算、背诵等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分析、创新的技能外,这样才能适应当今视觉传播发达的生存环境。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在学习、生活中普遍需要,视觉素养成为图像时代学习者适应当前的挑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将自然而然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影响理解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当人们分别面对图像、图形、文字或其他符号时,其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图像的生动性和纪实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能够优先唤起人们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另外,图像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阅读起来具有简洁、明快、概括、快捷的特点,视觉上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人们获取信息的兴趣,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

3.教学中师生的视觉素养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对于理解性教学来说,视觉元素在教学中的使用会引起积极的效果。为了有效使用视觉符号,教师应该拥有视觉表达技能和教授可视化内容的技能。学生需要学习可视的内容,教师需要教可视化的内容,所以,视觉素养与理解性教学相互助长的效果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而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是双方面的,既有教师对教学本身的理解,也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每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身的解读。

现在的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时,一般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素材来辅助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希望通过这些表达让学生能快速、全面、准确地接受并理解教师自己理解的内容。教师的视觉素养水平会影响教学内容视觉化的创作,从知识层次、情感层次等各方面来影响教学效果。

而现在的学生课堂内外都被大量的视觉内容所包围,视觉素养的高低会影响他们的整个观看、学习的过程,从而影响理解上的效果。视觉素养高的学习者,通过对视觉符号的形象能指,深入理解其内容所指以及意义所指,达到较好的状态;视觉素养低的学习者,他们虽然喜欢视觉符号,但只停留于浅薄直白的层次,被视觉的表象所迷惑,难以解读视觉符号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所获取的知识层次只能处于较低层次的粗浅状态,这对于理解教学的目标反而是阻碍。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图像时代,教学环境的视觉化使得我们在推进理解性教学时必须重视视觉素养的培养,而由于视觉素养与理解性教学在内涵上、目标上、知识表征等层次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积极的互动作用,两者的共同推进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舒予,等.视觉文化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 陈明选.论网络环境中着重理解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 2004,(12):49-51.

[3] 张舒予,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电化教育研究,2005,(3):12-16.

[4] 朱静秋,张舒予.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下).电化教育研究,2005,(4):30-36.

[5] 徐美仙,张学波.多维视角里的视觉素养:内涵、视野及意义.开放教育研究,2004,(3):31-33.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