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教师群体内部结构的思考

2009-02-25李艳芳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影响因素

李艳芳

摘 要: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令人担忧的现状与农村教师群体内部结构:队伍缺编、年龄老化、性别失调、学科矛盾突出和学历低下密切相联。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影响因素;结构性矛盾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里,“教学匠”现象是司空见惯,现阶段揭示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努力过程。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两个层面。[1]这一界定强调教师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是怎样?

(1)教师数量多,2004年我国农村教师的总量占全国教师总量的55%左右。[2]农村中小学教师起始学历低,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已变化的教育实践;仍然主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角色扮演陈旧;教育薄弱,教育课程流于形式,脱离实践;教育时间短,指导学生不足。

(2)更严重的是,教师专业意识低下。有人曾就教师专业化问题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3]上海、湖南、宁夏三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发达地区的教师其事业感越强,越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其职业感越强,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教师都缺少专业感,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

综观事实,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令人担忧,但无可回避。所以探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务之急。

二、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凸出,主要表现在:

(1)教师队伍严重缺编。调研表明:2004年,贵州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达216万人,全省农村小学师生比例为1∶28.13,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20.13;全省初中师生比例为1∶23.13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9.14。如:安徽省淮北大部分地区和江淮一部分县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小学、初中师生比例超过了1∶35,其省内许多农村学校甚至于出现了近百人的超大班。湖北监利、天门、孝昌三县教师缺编8500人,致使一些乡村初中班学生数额最多达130余人。特别是在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教师缺编情况更严重[4]。国家设定的师生比例存有一种明显的城市本位的倾向,忽视或漠视了农村交通不便、人们居住不集中、农村学校规模小等具体客观现实,有意无意地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都需要通过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规划,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来迎合专业动态发展的特性。因此教师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之余,用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2)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教师与“国家户口”、教师终身制联系在一起,教师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没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能辞退的。近年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诸多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出现了低峰,导致师资需求下降,很多地区农村小学几年没有进新教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引进新的教师更多考虑与高考升学更密切的高中。另外,农村教师待遇低下致使教师队伍分化和外流,农村中小学老师主要是骨干青年教师,流往东部沿海城市或者层层拔高到城镇初中、高中学校。这样教师“进不来,却流出去”的单向流动模式使得农村教师群体中出现了年龄老化和断层的现象。2004年对山东省4个市的1246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统计结果表明:46岁以上的小学教师占总体的比例近40%。[5]

(3)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据调查:辽宁省2004年全省女教师整体比例接近70%。[6]女性在社会中被期望温柔贤惠,以家庭为主;男性在社会里被期望勇敢执着,以事业为重。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工作的同时需要比男性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不可避免的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另外,“任何职业一旦被视为妇女职业后,便被视为不适于男性。”[7]女性职业的地位往往较低,因而教师专业地位也受到影响。

(4)学科结构矛盾突出。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短性学科教师相当缺乏,在湖南、河南、陕西、贵州和云南等地进行的一个实证研究表明:57.7%的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教师,57%的学校缺乏英语教师,54.7%的学校缺乏音、体、美教师。[8]学科结构失衡,必然会在局部范围内抽调教师顶替,而顶替的结果使一些学历合格的教师在兼教的科目上变成了不合格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以及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来赢得社会认可。

(5)学历达标率高与实际教学水平低下矛盾明显。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的学历合格率迅速提高,截止到2001年,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率分别达到了96.04%和84.74%。[9]从数字看来,教师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数字背后,教师的学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学历为中专或以下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考、电大、函授、党校和远程教育等若干次非全日制教育方式获得,与城镇全日制第一学历相比较,差距明显。同时,针对教师学历达标进行的各类培训在质量保障上尚有缺陷,这种“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造成了实际农村教育合格教师的欠缺。

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群体自身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以赢得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地位的认可。“有效的学校学习需要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能作出判断的专业化人员”。[10]分析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结构因素,寻觅有效的解决策略,借此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克服不利因素,推动教师专业化向更高层次前进,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1.

[2]王勇鹏.论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5,(11).

[3] 钟佑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教育,2003,(13).

[4][5]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6).

[6] 李志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成因探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7] 林清江译.[英]班克斯.教育社会学(第四版).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90:192.

[8] 王一涛.农村师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y县的个案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7,(9).

[9] 于 伟,张力跃,李伯玲.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7).

[10] 张人杰.教师专业化:亟需更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5,(12).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影响因素
浅析英美教师专业伦理成就与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如何重构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