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十大辐射作用
2009-02-25罗然
罗 然
[摘 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尺。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促进名师授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一线教师荣誉感等十个方面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对学校教学工作所带来的辐射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1-0062-03
[作者简介]罗然,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吉林松原 138005)
精品课程顾名思义,讲的是一种课程的精品,强调的是课程的精品性。它主要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这种优秀课程绝不是指传统的一节课而言,而是强调一门课程的整体性建设。就其内涵来说,是由一个人牵头,带领3-7人,共同完成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这种精品课程的目标是创建“五个一流”,即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使学校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课程内容、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讲课方法以及一流的教学管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尺。以此为基点,笔者着重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十大辐射作用。
一、促进名师授课
名师授课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探讨的重要课题。由于高校大幅度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相比之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有一部分名教授、副教授把工作中心放在高校科研上,为学生上课的时间相对减少,造成了学生读名校却无名师、大师授课的现象。类似情况在高职高专院校更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强调课题带头人必须是教授、副教授,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还要求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专家来牵头。一个没有名师的学校绝不能称其为名校,而有名师但名师不能给学生上课的学校,即便曾经是名校,恐怕不久也要告别名校行列。为此,精品课程建设从课题带头人这一项要求来看,就是倡导名师引路,大师、专家进课堂,为学生直接讲课的理念,使学生得到名师指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名师授课的目的,让更多的学子受益。
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队伍建设永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一个难题。精品课程建设的提出,为此项工作打开了一扇全景之窗,也使多年的困扰找到一个解决的好办法。精品课程建设恰恰是以团队形式出现,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由一个人牵头,带领团队齐头并进,整体提高。不但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的“传帮带”模式,而且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训练营。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三、提升一线教师的荣誉感
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提出的举措,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却离不开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人们习惯性地把那些直接站在讲台前,面对学生上课的教师称为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任务是由一线教师来完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正像教师的自嘲“好事找不着一线教师,挨累离不开一线教师”一样。事实上从一线教师的抱怨中也能看出,他们缺少的恰恰是一种精神鼓励,一种官方的认可。我们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从上到下倡导的一种教学追求,既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志,也彰显着一种荣誉在其中。上级部门倡导并主抓,院校自然就重视,教师做起工作来就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因为精品课程建设并非一个人所能为,而是举全院之力的团队建设,虽说同是教学工作,却赋予了教师劳动新的内涵,那就是教师的荣誉感。
四、促使主要领导重视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在学校占有什么样的位置,直接反映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方向。从发展的眼光看,教学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不重视教学工作的领导,就是一个没有发展的领导。应该说没有领导不重视教学工作的,只不过在错综繁杂的院校事务当中,往往是顾此失彼,特别在资金摆位上,往往容易忽略教学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正是在这一关键处体现其自身杠杆作用的,因此精品课程的启动就意味着有资金的投入做保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评估的重要项目中,意味着精品课程建设是院校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门槛,学院想发展、想进步、想上层次,那就要搞精品课程建设,这从某种意义上把精品课程建设推到了领导政绩标志的位置上。所以在诸多事务中,主要领导也不得不重视此项工作。领导重视,在资金使用上自然有所倾斜,促使各项教学资源满足教学要求,进而推进院校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登上新的台阶。
五、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无不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这是一项长效性工作,需反复抓,在循环往复中渐进。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推出,使原本各级领导重视且难见成效的工作得到新的发展。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头戏在课堂内,强调课堂教学的效果。就高职高专教育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走工学结合的路子,课堂上模拟仿真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也强调文化基础课一定要姓“职”,在一定职场环境下来学习文化基础课,使学生既知道技能的重要性,也知道文化基础课的不可或缺性,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并带着一种职业尊严与乐趣来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如果每个参加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都能按上述思路来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六、促进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教研与科研从来都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两项重要工作,但又是学校一对难解决的矛盾。
教研显而易见,是教学部门的工作,针对教学内容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简言之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科研则是单独的部门,着重从理论的角度来审视,对教学工作而言,主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教研与科研原本是推进教学工作的孪生姐妹,说它们是一对矛盾主要是两项工作是由两个部门来管理,两个部门都在行使各自的职能权力。因此多年来一直缺乏有机的沟通与融合,工作总是各自为政,经常出现两层皮的现象。今天我们从精品课程建设角度来审视,精品课程建设重在学科教学,引导教师围绕学科教学搞研究,特别是对本门课程的研究,诸如为什么这样讲、这样讲有什么好处、学生有怎样的收获、教师有什么样的体会等,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真正实现了在课程框架内来完成教研与科研工作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要求不仅使教研与科研找到了结合点,更重要的是使教研与科研变成教师发展的两翼,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既有方法的探索,又有理论的升华,二者的结合正是精品课建设的前提。所以我们说精品课程建设能够促进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七、牢固树立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核心地位
教学工作在学校能否处于核心位置,这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一个人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数来自于课堂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那些肤浅的人、急功近利的人才忽视教学工作。大凡一所名校,都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一切为教学服务,营造课堂的神圣,树立教师的尊严,既倡导学术的自由,又张扬教师的个性。
精品课程建设正是顺应时代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以斧正学校的办学方向。因为精品课出自于课堂,来源于教学,离开课堂教学就谈不上什么精品,所以说精品课程建设能够有力地促进学校管理层重视教学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唤起人们对教学工作的重视。若能将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那么与教学相应的各种设施条件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八、促进教师自觉学习
教师学习是各级教育领导十分重视的工作,同时也是各级领导最为挠头的问题。教师学习涉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如何增强修养、丰富底蕴,做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行认可的合格教师等问题。但时下关于教师学习问题,已不是单凭上级文件要求、领导开会提倡就能解决的,这涉及许多深层次问题,如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影响等等。总之,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学习动力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不学习,不仅涉及教师个人成长问题,更关乎学校发展的后劲。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学校,就会失去激情与动力。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很多相关的项目要求,这些要求又必须是通过教师再学习方可获得的。这是变相逼着教师为实现自身价值而自觉去学习,要想进入精品课行列,就得下功夫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对本门课程有深层次的理解,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否则,难以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搞精品课程建设,并不是单指一节课而言,而是强调一门课程的整体建设。由一门课程的建设,带动一个教学团队的发展,所以我们说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学习、自觉成长进步、自觉发展专业技能。
九、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从学会共同生活来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合作精神。现在我们处于多元社会中,对学生评价也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未来的学生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欣赏他人、理解他人,从小就要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教师也是如此,需要有一种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要学会合作,学会与校长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由各自为战转为共同合作开发,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使教育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教师合作的有效载体。因为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团队形式出现,几个人也许同教一门课程,但却不在一个系里工作,这就要打破系别,围绕课程重组,参与合作研究。这种以课程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对外是以团队集体形式出现,对内却是由若干个不同系别的教师组成,这一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特别是当精品课程一经确立之后,教师间便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自觉组成优秀教学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是未来发展方向,抓精品课程建设不放松,定能促进教师间的团结与合作。
十、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何为教育资源,就其内涵讲,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包括精神的、物质的,课内的、课外的,显性的、隐性的,各种活动与生活经验等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都属于教育资源范畴。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从中选取最优秀的资源来影响教育学生。当然,教育资源的利用往往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资源的认识程度。我们从实践中也看到,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个问题上,教育者往往总是局限于自己所在院校的现有资源的利用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使学校的教育受到一定的局限与制约。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尽可能去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诸如企业工人师傅走进课堂、学生走出校园、在车间内修改图纸、在田野中形成研究论文等,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求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人可利用这种资源来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如果说前者是开发利用资源,那么后者则是校际间的共享,这种共享只有在精品课程建设框架下方可实现。我们强调资源共享,也期待着在此基础上的更广阔空间下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无论对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应重在过程和发展。要一门一门来建设,建成一门提高一个团队,建成若干门必然提高若干个团队,进而使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做到让精品闪光,让学生成长,让教师发展,让学校变样。
参考文献:
[1]刘睿智等.方兴未艾的美国大学综合课的建设和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3).
[2]钱云.关于质量工程背景下优秀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6).
(责任编辑:赵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