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地生活

2009-02-23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案课程标准学科

李 涵

2004年,我校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为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实现“有效学习,有效工作,精致生活”的目标,我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我校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培训是前提,有效教研是支撑,有效课堂是平台,有效课程是发展,有效评价是保障,有效成长是追求。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以教师的学科能力建设和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细化课标、整合教材为重点,开展学科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推动有效教学的实现,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勇于实践,让创新成为工作的常态

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实践来检验,更需要积极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我校的备课制度就是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

由于教学的特殊性,教师习惯把教学工作视为个人单兵作战的过程,缺少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再加上长期以来,考试成绩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出于多方面考虑,对集体备课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共享。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同一备课组教师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案上课、统一作业练习,学校严禁没有经过集体备课的教案进入课堂。从最初的个人备课、手写教案、单兵作战到后来的集体备课、电子教案、统一共享,这一新的备课制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教师陷入一遍遍书写教案的低效重复劳动,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且有效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形成了教师的工作合力。

实施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发现这种做法滋生了一些教师的惰性——他们等待学科带头人或中心发言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更不潜心分析学情,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出现了少数人备、多数人用的现象。发现问题之后,我们随即深入备课组调研,重新修订制度,要求人人轮流主备、个人修订上课。从必须统一电子教案到鼓励教师创新个性教案,从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到重视学情分析,从最初注重教师间智慧共享到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从激励教师分享到克服教师惰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反馈矫正的创新过程中,我校的备课制度逐渐完善并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经过几年的集体备课,学校的电子教案库已经十分完备,我们的监督评价也逐渐由过去以检查教案为主,过渡到以听课评课为主,后转变到现在的听课和研究课。在我校,教学管理不是只对教师进行监督、评价、量化考核,而是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管理的导向。如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上存在问题,我们不公开指责,更不一次定论,而是进行个别交流或者提出参考性的意见。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共同探讨、自我评价等方法途径,促进教师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改进。我们还实行跟踪听课,和教师约定时间:“下次再来听课,进一步交流研究。”让听课的过程成为同伴互助进行课例研究、专题研究的校本教研过程,从而实现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即教师自主的专业化发展。

二、关注细节,提升教师学科能力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学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要求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校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从师德考核、理论水平考核、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教学考核、常规检查、师生评议六个方面开展大练兵。

课堂教学考核期间,教师每周平均听课、评课十余节,校领导累计听课、评课达百余节之多。学校还邀请到省、市五个学科的教研专家来校指导工作。通过组织讲课、说课、观课、评课“四课合一”的教学实践和校本教研一体的活动,促使教师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提高了教师们的课程实施和评价能力。学校还认真组织了教育理论水平考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师工作实录检查,通过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举行,将师德考核、常规检查和师生评议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讲课、说课、观课、评课“四课合一”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现在我们利用校园监控系统,把每位教师的每节课录下来,开展教学录像研讨和个人观课、小组推课活动。每位教师在观看本人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的基础上,每月推荐一节自己最满意的课程,在周一、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与同伴交流,共同反思,共同提高。

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教学环节缺失等课堂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了课后反思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师的“教”要积极适应学生的“学”,要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规范教师的教态、课堂用语也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三、整合资源,拓展教师学科发展空间

在“有效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教材的编排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各学科间缺乏合理统筹,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师实施教学的难度,还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例如,物理学科教材的编排顺序不够合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少不了测量,而长度的测量是所有测量的基础,但教材在九年级第十二章的第三节才开始讲“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电”的学习中,要有很多“力”的知识做基础。现行教材的顺序是先“电”后“力”,由于准备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生“电”的学习困难。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缩短课时的同时,为有效教学的高效实施提供物质保证和理论基础。

整合课程资源,搭建了又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让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科能力发展的空间,促使教师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几年下来,学校已形成“学科内整合教学资源”和“多学科专题整合教学资源”的教学特色,开发出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拓展了自我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了有效学习的新平台,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由于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表现突出,我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教师发展学校”。

四、建设特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培养优秀人才,学校必须以尊重人的差异为前提,以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为目的,将宏观、抽象的国家课程标准与校情结合,努力开发开放、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在2004年取消早晚自习及双休日、寒暑假补课之后,我校组织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探索、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的质量提升。

数学思维课,教师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积极思维。由于教学效果突出,我校教师受邀为全市数学教师做数学思维示范课,受到广泛好评。

语文语法课,教师精挑细选、深入浅出地介绍常用语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省教研室专家的好评。

作文网络课程,把作文课堂搬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让学生借助网络,实现同伴大规模相互阅读和相互批改,较好地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不仅从中得到了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且在网络环境的交互中分享了他人的观点,学会了鉴别欣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我校作为全国陶行知教育理论实践先进集体,将陶行知先生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主张应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由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物理、生物、美术、音乐学科共同开发了综合实践课《黄河》,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来到黄河母亲身边,实地探查湿地生物,体会中原历史积淀,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在广袤的自然课堂中健康成长。

五、细化课标,推进学科能力建设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教师处理教学内容都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新课标弹性大,目标要求不太具体,这虽然给教材编写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但是给教师实际教学和考试命题带来了麻烦。没有细化的课标,使教师们对教学的难度和深广度把握困难。新课程推进需要新课标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课程标准的细化是做到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前提。

为此,我校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了充分的讨论,继而付诸实践。要求教师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将宏观、抽象的国家课程标准,细化为分阶段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学科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整体教学目标,再细化为每学期、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评价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规范要求,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搭建成长台阶。

我们很欣慰,在不断付出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收获。每一个课堂,我们都能看到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在努力地听讲;每一个课间,老师的身边总围绕着一群欢笑的学生;每一次考试,我们的成绩分析表上总有一大半的学生在进步。七年级刚入校的新生在国庆期间的札记中写道:“我从没像现在一样那么渴望上学。”已毕业的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充满自信,因为二实验教给我如何面对未知,二实验让我看到我不可估量的未来。”

2008年暑期,澳门青年教师代表团来我校交流访问。随团的中联办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李正侨感慨地说道:“听了学校的介绍后非常的震撼,我没有想到在河南会有这么好的一所中学!”2008年10月,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国家“十一五”课题组在我校召开课题成果现场会。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评价我校:“占地虽小,却是全省乃至全国远近闻名的、人民大众认可的好学校!”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局,这是我校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我们既要让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给他们留下一份最美好、最多彩的青春回忆。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努力正在变为现实。在我们的学校,教师乐教善教、爱生如子,学生乐学好学、爱校敬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和谐融洽的氛围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幸福。我们将付出一切的努力,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让工作更精彩,让生活更丰富,让生命更有尊严,让每一个孩子更加阳光灿烂地生活。

(责 编 流 水)

猜你喜欢

教案课程标准学科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