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给刘特“讲戒指”

2009-02-23魏智渊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赫拉戒指老师

魏智渊 等

【主持人语】

青春期孩子的许多问题,源于内在的心理潜流。能否真正地基于信任,正确地解读孩子流露出来的表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成为孩子在十字路口徘徊时的引领者,是教师解决学生青春期许多问题的关键。

【教育案例】

刘特是班上一个很特别的男生。他的性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特别。他长得很“阳光”,为人幽默风趣,因而在班上很有人缘。但这个孩子多少显得有些玩世不恭,自己却以为这是随意潇洒。我曾几次找他就此问题交流过意见,可是收效甚微。

他不是那种特坏的学生,但就是纪律性差,喜欢自以为是。我曾与他“交过几次手”,却都“碰了钉子”。他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与爷爷奶奶留守在家里,爷爷奶奶的话他一点儿也不听。用爷爷的话来讲,他最爱反驳人,有时在家里批评他,他就脸红脖子粗地顶你。所以,在批评他的时候我的心里还真有点发憷:这小家伙六亲不认怎么办?

最近,我发现他的左手上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多了一枚戒指,银白色的。当他伸出手时看起来甚是显眼。为了避免“摩擦”,开始我曾多次暗示他中学生是不能佩戴首饰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但他每次都是满不在乎。实在被逼无奈了,当着我的面将戒指摘下来,背后又偷偷地戴上。几次三番,总不见剜除“病根”。

力克不成,不如智取。

一天,我突然想到,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是有不同象征意义的。何不上网查查,弄清楚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的不同含义,再做打算?

在“百度”中输入相关内容后,找到了有关答案……

看着网页上的内容,我暗自高兴。这次,我有办法了。

又是一节班会课,我在处理完日常班务后,说到:“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常识,是有关礼仪方面的。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日常交往活动的增多,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礼仪规范。为此,《百家讲坛》曾邀金正昆教授做过几期有关礼仪知识的讲座,所讲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今天,老师只给大家讲其中的一个小知识——戒指的佩戴。别看这一枚小小的戒指,关于它的讲究还真不少。”接着,我读了以下内容:

按照西方人的传统习惯,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关联的,因此,将戒指戴在左手上才是有意义的!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

1.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

2.中指——已经在恋爱中

3.无名指——已经订婚或结婚

4.小拇指——独身

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现在大家看看,这小小的戒指可是不能乱戴的。戴在不同的手指上是有不同意义的。你看人家小两口订婚、结婚时也互赠戒指,接过对方的戒指都会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名花有主,其他人就别想打主意了。(学生笑)可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有钱,四个指头都戴戒指,表示自己想结婚,又正在恋爱中,还订了婚,最后还想单身。这不是开玩笑吗?(学生大笑)大家从戒指的不同意义来看,有适合我们中学生戴的吗?”

这时,一个学生插嘴道:“大拇指?”

“大拇指是用来戴扳指儿的。”一学生答道。

“是的。”我接着说,“如果我们现在也在手上佩戴戒指,不是表明想结婚,或者正在热恋中,就是已经定了婚。定婚了,怎么不把新娘子带来呢?大家也好认识认识。(学生大笑)最可怕的是戴在小拇指上,表示想独身,那这一辈子就完喽……”

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看着刘特哄堂大笑。

这时,我再偷偷看刘特,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悄悄地取下了手上的戒指。

从此,他再也没有在学校戴过戒指。

(案例提供: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牛东初级中学 刘思远)

【案例分析】

魏智渊:

这是一个相当机智的案例。日常教育中有许多灵感,可以艺术化地解决某些教育问题。但是刘特戴戒指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这次他不佩戴戒指了,下次改佩戴项链怎么办?佩戴耳环怎么办?染黄头发又怎么办?……可见,这是一个剪杆式的处理,并没有真正解决刘特为什么要佩戴戒指的问题。或者说,真正要解决的,不是戒指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戒指只是一个表征而已。

戒指,事实上只是青春期少年的一种试探性装饰。他们总是与环境互动,在寻找环境许可的自我表现方式。他们需要在这种自我表现中确认自我,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因此,教师本来应该主动出击,告诉他们如何才是正常的表现,如何才是犯禁忌的。而这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动力,显然不是刘特一个人才有的,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还要集体讨论,确立自我表现的一些受欢迎和被禁忌的认识。

但在通常情况下,老师容易采取的措施是,要么嘲讽打击,或者采取羞辱等高压政策,因为毕竟这是校规所不容许的;要么诱导,苦口婆心,总之是软硬兼施,使学生就范。这里的关键问题始终是教师没有真正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因此在表面的效果下,始终潜藏着危机。老师一般只朦胧地意识到这与青春期的自我表现有关,但很少能够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这背后的心理奥秘,并进行疏导,使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在许多老师眼里,只有规则、班风,而没有活生生的学生,这才是许多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刘特虽然不戴戒指了,但那股让一个男孩在特定年龄戴上戒指的力量还在,戒指没有了,这股力量在想,那该怎么办?它总得找个途径,实现它,或者压抑到灵魂最深处。于是,今天是这样的问题,明天是那样的问题,老师忙得焦头烂额。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赫拉克勒斯18岁的时候,离开放牧的人们和牧群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思考着他应该选择哪条人生道路。正当他坐着沉思的时候,看到有两个高大的女人向他走来:一个高贵、礼貌、洁净、目光淳朴,穿着一尘不染的白色长袍;另一个丰满,化的装都遮不住她红里透白的皮肤,她身姿窈窕,睁着双大眼睛,身上的衣服也遮不住她的妩媚,她时常注视着自己,然后又看看周围是否有人在注视自己,她也时常顾盼自己的影子。第一个女人叫阿蕾特,第二个叫卡吉娅。在希腊语中,阿蕾特是品德美好的意思,象征了神性智慧以及道德,卡吉娅是邪恶浮荡的意思,象征了人世间轻逸的快乐与欲望。两个女人都声称能够将赫拉克勒斯带到幸福的道路上去。赫拉克勒斯虽然是宙斯和凡人的私生子,但即使是众神之主的宙斯也不能命令命运女神,所以宙斯只能给赫拉克勒斯无敌的战斗力、勇气以及编织语言的能力,却不能给他命运。

青春期的孩子是迷惘中的孩子,他们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一样,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想着:我该怎么办?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去尝试,包括反叛父母及老师、触犯禁忌(比如烟、酒、性,即受到卡吉娅的引诱)、标新立异(使用象征物,戒指即是表征)等方式去探索自我,他的“钉子”性格,正是青春期反叛的典型表现。这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几乎所有表现出来的行为,都与寻找和确认自我有关。因此,他需要导师,需要有人帮他理解自我。那么这时候,老师是扮演智慧女神呢,还是一个粗暴的训诫者,或者一个辛辣的嘲讽者?

因此,这个案例引发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类问题。在应试主义横扫一切的今天,这些问题一直是一股潜流,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流淌,偶尔冒出水面,就成了问题学生。

解决青春期孩子的这些问题,老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这是前提。而信任的前提是充分理解,理解孩子某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孩子在青春期的自我表现,并不表示孩子不孝敬父母或者不信任甚至藐视老师(许多老师就是这样解读的,结果导致了关系的恶化),他只是被自己困住了。如果老师充分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便可以在班上公开讨论服饰的问题。譬如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年代的服饰,让他们鉴别不同时代的古板、合时、风骚,然后出示一些这个时期的人物照片,讨论何种风格与倾向的装饰会有何公众效果,讨论何种行为是适宜的,如何正确地表现自我。这种关于自我的教育,不能等到出现了问题才来讨论,应该成为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事件的处理有两个要点:一是刚性原则(中学生不许佩戴首饰),二是柔性处理。刚性原则是指学校的基本规定是必须遵守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在开学之初就要广而告之,杜绝这种可能性。一旦发现,就要严肃对待。柔性处理,是指更为高明的一种处理方式,既不触犯原则,也不伤及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佩戴首饰有其心理原因。高明的教师会基于青春期心理学对此有一个把握,做到既维护规则的尊严,又维护学生的自尊。

因此,刘老师这次运用教育机智让刘特摘下了手上的戒指。可是,要摘下他心理上的“戒指”,可能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赫拉戒指老师
Chapter 3 The ring and the lamp 第三章 戒指和灯
探索不凡,引领可持续
梅朵戒指
赫拉,婚姻保护神的不幸婚姻
意志顽强 气概豪迈
天然宝石戒指环绕手指的优雅
全景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