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2009-02-23田清雅
田清雅
为了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作为校长,就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地创设平台,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共享中快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校长如何正确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并且内化为教师自己的实际行动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教师的教育理想,实现角色的转变,要从一个教书匠成长为一名学者,甚至是教育家。其次,要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视野,就要让他们多读一些教育理论著作,对任何一个教育教学问题或者现象,都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去追问、去剖析,形成反思。比如:我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何种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解决才更有效果?理论根据在哪里?这样看来,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论视野,他的教学研究才有可能由自发走向自觉。再次,校长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学习成为一种动力、一种习惯。总之,校长要想方设法拓宽渠道,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来为教师的教育行程奠基。
用广阔的平台来保障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一个在研究性学习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势必具有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凝聚作用和辐射作用。校长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搭建广阔的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如何搭建平台?第一,校长应该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让教师才学胜人。比如: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师带徒”活动,搞好传、帮、带。第二,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展示舞台,让教师苦练内功,从研究教学的土壤中脱颖而出。如教学教研天地、周末沙龙、名师擂台等,这对于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具有很好的作用。第三,提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自我反思。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将问题融入到研究的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写教后记,进行课例研究,善于从细微的教学环节中去挖掘问题的实质,多方反思,寻求问题的最佳答案。这样就会强化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形成教师发展的动力,同时围绕问题,广泛地查阅资料,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别人一起讨论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第四,校长要组建优势互补的教研团队,以实现同伴的互助,共享成功的快乐。教学研究要求教师开放自己,主动地与研究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个人经验升华为有益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资源库。当然,在合作的同时,要注意维系团队内的相对平衡,在适度的充实与丰富中,形成有序、有效的状态,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使研究绩效最大化。
用有效的目标激励来实现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愿望
目标激励是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适当的目标激励,可以使广大教师心情愉快,精力集中地研究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共同的目标既是学校奋斗的目标,也是组织成员努力的方向。所以,在形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征求组织全体成员的意见,要注重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以便确保共同目标的代表性和正确性。为了保证教师在研究中努力方向的正确性,可以考虑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来引导教师的行为和考评他们的实绩。为此,需要以共同目标为框架,在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长、中、短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在组织教师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校长可以适时地对实施情况进行协调和监控,以确保它取得预期的效果。
同时,学校要制定教师教研综合评价激励方法,对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教研与科研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全面的评价,并把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与奖金挂钩,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依据。当然,教学研究毕竟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对于参与研究的教师来说,荣誉很少,可以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这就更需要教师在研究的时候要甘于平淡与清贫,追求一种特有的精神价值取向。校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该制造机会,如组织专门人员征集并编排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对于有价值的问题研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地投入眼前的工作,会在这种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品尝到收获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年年循环的教育教学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充满自信、充满执著的道路上来。”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实现自我的快速成长。
(责 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