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民族的人不会被遗忘
2009-02-19慕衡
慕 衡
一
一块纯白的玉晶石上刻着一个熟悉的姓名:张灵甫。姓名左侧是他的戎装肖像。下方是他的生年与卒年:1903——1947。这块纯白玉晶石。摆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最东端曹路镇龚卫路388号——天逸静园,玫瑰园二楼室内葬纪念区D20的第四层。
2008年金秋。玫瑰园总经理时泰明说,从上世纪他的生辰日子计算。张灵甫到今年刚过105岁;从去世的时间算,也已经有61年;“重要的是,他回来了。”
纯白玉晶石上还刻着一首诗: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下面是诗作者,也是这块墓石立碑人的姓名:王玉龄。王玉龄是张灵甫的妻子。我问:老太太现在哪里?时总经理回答:“她先在台湾,后到美国,又到长沙。2003年来到上海,与儿子和媳妇定居在同一所大厦里。”
我再问:老太太来沪便将她丈夫张灵甫灵葬在了这里?回答:是的。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省长安人。王玉龄祖籍安徽省舒城。1928年6月出生于长沙市的书香世家,祖辈曾担任过清朝的尚书和两江提督。1945年他们结婚的时候,张已经42岁,而她还不到20岁。“只有3年。张就战死。60多年来,她没有再嫁,现在她也已经80岁了。”时泰明先生说,“如今战争烟云散去,那段历史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博物馆和教科书,但仍然活着的,是爱情和忠诚。”
位于长江岸畔、毗邻浦东殡仪馆的玫瑰园,是集人文殡葬和景观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陵园。主建筑外型呈椭圆状西式建筑风格。高五层,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可容纳室内葬骨灰格位80000多个,一期开发建成的玫瑰园占地100亩,总投资高达1,9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这玫瑰园的投资者之一,是有着海外、台湾老军人与他们后代背景的美籍台商刘冠初先生。我对这个海外、台湾老军人的解读。就是上世纪1949年后去了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们,现在他们都想着叶落归根了,而张灵甫是他们中归来的第一个。
二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王玉龄经常回国。周恩来总理曾经单独接见过她。
当初在玫瑰园的安放仪式上,王玉龄带来一份“悼灵甫将军”的书面文字,回忆了张灵甫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战经历。张灵甫的右腿。在1939年3月南昌会战中。被日军机枪扫中,以致右膝盖不能弯屈,后来有跛腿将军之名。在著名的南京保卫战中,他负伤坚持指挥。后被部下抬下战场。王玉龄还特意写到江西上高县一战,“那年(2001年),上高县博物馆馆长钟鼎先生还打来电话,我以将军放大照相赠,并请钟先生将有关上高县之战资料给我。”
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随国民党74军(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的张灵甫(时任第51师305团团长),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都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抗战胜利后,74军空运南京受降。次年3月。该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2000人,下辖整编51旅、57旅、58旅,全副美式装备,驻扎在孝陵卫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1947年5月13日晚上,孟良崮战役爆发,张灵甫奉命参战。16日下午,他所指挥的“王牌师”被歼,张本人及司令部人员集体战败阵亡。
王玉龄称,“他的随从参谋回京。带给我遗书。”以“灵甫绝笔五月十六日孟良崮”字样结尾的这份遗书,今日的玫瑰园存有它的复印件。张灵甫这样写道:十余万军队“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作为人子,在最危急的时刻,张灵甫想起自己的父亲:“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切。”此时的张灵甫已经知道,王玉龄怀孕在身,故而他又写道:“子望养育之。”遗书的最后一句是:“玉龄吾妻今永诀矣。”对于其阵亡的情景,各种资料述说不一。有“往山洞里打枪打手榴弹”一说,也有“自戕”一说。
孟良崮战役后,陈毅元帅作了两件事。一是用棺材厚葬张灵甫。二是写了一首诗: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作为将军中的诗人,诗人中的将军,陈毅做出厚葬张灵甫决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胸襟。
据记录,当年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特务团将张的遗体埋葬在沂南县董家庄。新华社曾经公开广播,让“张亲属到此善后”。然而,没有人来。
唐诗人张籍有名句,“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如是情景可成为王玉龄的写照。
历史和现实终有相接相衔的一天。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大典的时候,王玉龄受邀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庆典。
待历史的硝烟飘散,到了1992年,在美国的王玉龄曾请山东人士寻找张的遗骨,据说是找到了,并要有关部门向王通报。许是大洋阻隔,许是缘由复杂,一切没有后话。
在新的世纪,她终于将张灵甫的灵葬安放在浦东的玫瑰园。张灵葬用的骨灰盒,是玫瑰园为王玉龄准备好的。张与王唯一的遗腹子张道宇同来。浮沉商海多年,他在台湾创办了美菲企业有限公司和美陇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童装,生意兴隆。现在上海嘉定的华亭办厂并安了家。
2003年12月底,王玉龄在玫瑰园举行灵葬安放仪式。
曾任毛泽东俄语翻译的师哲曾在回忆录里写道,张灵甫“在西安与我同窗,他的好字令我羡慕”。20岁时,张灵甫考取北京大学历史系。一笔好字曾获得书法大家于右任的夸奖:“后生可畏。”1924年投笔从戎。时至1927年3月,他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学生。同学有林彪、刘志丹、袁国平、胡琏、李弥、文强、唐生明等,他们日后都在中国大地上风云际会,显露身手。20年后的1947年,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张灵甫从抗日名将到国共内战败将再到叶落归根,折射出世事沧桑。
一位当年的老军人写下这样的文字:同为炎黄子孙,就张灵甫抗日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是记得的:“我写这篇小文,希望台湾方面无论哪派当权。都不要忘记两岸人民风雨同舟、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早日推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骨灰盒里面装的真是张灵甫的骨灰么?时泰明回答说,安放仪式上。我们见到张太太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了骨灰盒。这个红布包里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不知道,按照规矩我们是不能再打开的。我说:那就让它永远是个谜吧。重要的是他回来了。并且将永远安宁。
三
在玫瑰园一处草坪上,还立有一尊父子雕像。将军轻抚飒爽少年,微微曲臂遥指远方。那是根据国民党另一位抗
日名将方先觉和他儿子的形象塑造的。
方先觉,字子珊,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萧县(今安徽省宿县)栏杆,黄埔三期学员。国民党第10军军长。铜像中的少年,就是方先觉的儿子方庆中,也是玫瑰园的投资者之一。
说起来,方先觉与张灵甫是姻亲,张灵甫的儿子娶了方先觉的女儿为妻。方先觉与夫人周蕴华的灵葬安放仪式,是2004年清明时在玫瑰园举行的。
玫瑰园主楼的大厅里,摆着一架自动钢琴。这架琴可以按照客人要求,弹奏出指定的乐曲。
方庆中回台湾过春节前送我两本书,一本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落日孤城》,封面上有两行大字:中日衡阳会战纪实,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揭秘。还有一本是台湾出版的《子珊行述——方先觉将军哀荣录》。
方先生所穿的外衣上,佩戴着一枚毛泽东的像章。读完《落日孤城》,我终于明白了他佩戴像章的含义。书中写道:1944年8月12日,即衡阳陷落后的第四天。毛泽东在延安为《解放日报》上所撰社论,首先称赞道:“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然后,他又确切地指出了衡阳失守的症结之所在:“他们的努力没有人去支援。”毛泽东特别批评了国民党军统帅部。
方家后人佩戴毛泽东像章,也许有感于毛泽东的痛彻之言。道破了衡阳守军在坚持了47天之后“弃城被劫”的根由吧?
翻开尘封的历史,总有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八年抗战,有多少英雄儿女化作了飞烟,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留给了岁月。
历史需要回忆。1944年初,日军制定太平洋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一号作战计划”,即动用51万部队、10万军马、1500门大炮、800辆坦克,并有海空配合,撞击、打开中国大西南的大门。这是日军侵华后在中国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当年的5月27日至6月18日,日军完成对中国军队的“清扫”。并攻占长沙。
日军攻占长沙的时间,实战仅为1天多一点。大西南第一重门户由此豁然洞开。第二重门户,也是大西南的最后一道门户,衡阳城暴露在日军滴血的刺刀刀锋前面。
衡阳守军为国民党的第10军。军长为方先觉。衡阳如同一只巨大的塞子,塞住了狂涌而至的侵华日军。《落日孤城》中这样描绘方先觉中将:1944年5月29日下午3时,驻衡阳的第10军司令部作战室隔壁有一房,房内空无一物,没有声息,军长方先觉叉腿立于房中,双手反背,久久地仰头凝视着房顶。此房新刷,房顶四壁,一白如雪,方军长午饭过后,即进此房,这般站立了3个小时。方先觉自当团长起,每次大战前夕,均布置这么一房,或在其中两三天不出。或是某个阶段天天在房中三五小时,一旦出来,大叫喝酒,则是决心已定,筹划已毕。
蒋介石对第10军的军事要求是:坚守衡阳10天至两周,以阻滞、吸引、消耗日军,配合外围部队,力争将日军击溃或消灭在衡阳一带。方先觉的回答是:“我一定忠于职守,人在城在。人亡城失。”
6月22日,日军飞机首度飞临衡阳上空,对衡阳市狂轰滥炸,市区大火。当晚8时。日军抵达衡阳城外30里处,翌日拂晓日军发起强渡进攻。书中写到方先觉将军曾在阵前,“双臂大张,高声吟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说:我们不出衡阳,是国家之所托。民族之所望。第10军之所愿,项羽败垓下,我们要努力奋战,争如汉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谁也没有想到,原本的“坚持10天至两周”即可,后来第10军一直战至8月8日,顽强抵抗了47天。
1944年8月5日,日军对守军进行搏命式攻击,而国民党的几十万援军就是到不了位置。方先觉在指挥会议上“放声大哭”。战至8日清晨,方先觉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已陪我尽到最大责任,你们各自想办法寻生路去吧。我就死在这里了。说罢掏枪,而枪已被身旁人取走,方先觉向卫士要枪,卫士不给。在弹尽粮绝、外援无望之时,日落时分日军占领衡阳全城,台湾出版的书中说,方先觉被日军“劫持”。3个月后的11月18日夜晚,他逃出囚禁之地,12月7日回到自己的空军基地。当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云岫楼接见方先觉,赐酒宴,蒋纬国作陪。
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论《向方先觉军长欢呼》,数十家媒体共同呼应。方先觉妻子周蕴华,在重新见到丈夫之后说:对得起良心也就是了,我们该回家了。
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极其悲壮、惨烈的战歌,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所写的社论高度评价“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大公报》以《感谢衡阳守军》、《衡阳战绩永存》为题连续发表社论,赞扬衡阳保卫战。国民党政府也因此授予古城衡阳“抗战胜利纪念城”的称号。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民政府派员去到衡阳。“搜寻我阵亡将士遗骸”。这位大员在后来写道:“那一段搜寻忠魂的日子。我们差不多每天都是一边流泪,一边工作。这古战场并不古,不过在一年半以前,这些古人,都还是我们生龙活虎的战斗伙伴。如今,荒草没径,锈损的枪支、弹壳、炮弹皮炸弹片,遍地皆是,惨白色的骸骨东一堆西一堆,草长得最高最茂的地方,必然是骸骨最多的地方。”“我们把挖出来的忠骸,抬到池塘边洗净,遍洒香水。……我们60余人辛苦工作4个多月,共得忠骸三千余具,已经是够多的了,据此推测官兵死亡在6000人以上。应该是很正确的。”在以后的战报中,统计数字是“伤亡15000人。阵亡6000人”。
书中写道:“我们面对这座高约丈余的用忠骸堆成的山岳,直觉其巍峨神圣,壮丽无比!弟兄们,你们安息吧。你们没有白死,日本已经投降,国家已因你们之死而得救!”“我们合力竖起一块巨大的石碑,题日:陆军第十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
1983年4月14日,方先觉以80高龄在台湾去世。20年后的2003年,周蕴华女士在上海市卢湾区瑞金路197号——瑞金医院去世。时年92岁。周女士是上海人,方庆中决定将母亲安葬在她的家乡。因父亲已葬在台北,不宜起灵,故这次以“衣冠冢”的形式。实现父母合葬的愿望,地点就在浦东的玫瑰园。方庆中对我说:母亲是个典型的“上海小姐”,在家里一直是讲上海话的,所以我听上海话“没问题”。我说,晚年她回到上海。当然是讲上海话的。
方先生笑日:母亲在台湾也是讲上海话的。
四
烽烟散尽,尘埃落定。对于台湾开禁准许当年赴台的老兵及亲属返回大陆的日子,方庆中记得非常清楚。那是蒋经国在去世前几个月,他忍受病魔的折腾,终于打开了保守、仇恨垒筑的禁锢,顺应了民心,顺应了民主、开放的潮流,向历史做出了交待。
都是中国人,来往理当自由。
胜利的光荣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过血汗的人们,在抗日这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既有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也有国民党军队的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衡阳保卫战等诸多战事。仅就淞沪会战而言,这是中国正面战场的会战中,最为剧烈的战役。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的主力,几乎悉数都投入淞沪战场。“一寸山河一寸血”,在近90天的焦土作战中,中国先后投入了78个师、7个独立旅、上海保安总团两个团、警察总队、江苏保安总团4个团、税警总队6个团、军官学校教导总队两个团与独立炮兵团,还有空军的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合计兵力在75万人以上,几乎调动了当时全国总兵力的1/3,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战死沙场的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高志航、王铭章、张自忠、戴安澜等一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将士,同样是为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而为民族为国家捐躯的英烈。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历史走到了今天,经历那段历史的人日渐故去,国共两党势不两立的斗争硝烟,也已经消散得越来越远。2005年,王玉龄又获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祝大会,受到了胡锦涛主席的接见,她还向全体与会人员发表了名为尊重历史,走向未来的讲话。
如今,浦东的玫瑰园内,旧时像,新天地,海外、台湾的老军人们在思念着大陆故土,魂兮归来是他们必然的心情,这也是他们后代必经的路途。方庆中说:“无论他们曾效力什么政权,毕竟都是中国人。”
责编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