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尔赫斯:简洁的大师

2009-02-19闫广英

师道 2009年1期
关键词: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美学

闫广英

诗人庞德有句名言,陈述的基本准确性是写作的唯一道德。这句话被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奉为至理名言。卡佛是以写短篇小说和诗歌而著称的作家,是著名的简约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最为评论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在他的小说中发展了一种所谓“极简主义”的文体写作,就是对自己的文字吝啬之极,削减到了瘦骨嶙峋的地步,几乎剔掉文字中所有的修辞和不必要的东西,成就了小说中的简洁美学。美国文学一直以此传统为傲,但是其实就在卡佛之前,已经有作家涉及简洁美学的写作,这就是享誉世界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于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城中的一个古老的家族。也许是上天恩赐,专为驾驭语言而制造出的一块特殊材料,博尔赫斯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先于自己的母语学会了英语,而后的人生岁月中,他又学会了法语和德语,这种得天独厚的禀赋让他从小对文学,尤其英美的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语言的优势穿越于不同的文学传统之间,阅书无数,渊博的知识令人惊叹。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还有人称他为图书馆式的作家,博闻强识,俯拾皆书。但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强势,反而让他的写作走到了反面:他的一生中最为钟情的是短篇小说和诗歌,对繁复美学的写作很少涉及。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博尔赫斯中年之后逐渐双目失明,这样的生理缺陷同样影响到了他的写作:口述方式的写作需要的正是“陈述的基本准确性”。所以毫无疑问,博尔赫斯是一位钟情于简洁美学的作家。

意大利的著名作家卡尔维诺首先发现了博尔赫斯写作中存在着一种简洁美学。卡尔维诺声称他在阅读博尔赫斯的时候,发现了某种简洁写作的诗学,比冗赘优越,比精炼更精炼。的确,读博尔赫斯的时候,你很难发现他有什么写得很长的文字,基本上都是很少的字数和篇幅,但是读下来时却往往回味良久,咀嚼再三。他最为擅长的,是把极其丰富的意念和诗歌魅力浓缩在通常只有几页长的篇幅里,用一种密不透风、玲珑剔透、不事雕琢和开放自由的句子传达出来,并且不让人感到拥挤。博尔赫斯在遣词造句上花费了很多的功夫,尽量用很经济的语言词汇来说明问题。所以在他的笔下,看似很普通的一个句子或者词汇都能承受很大的重量似的,对此我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就是“文字的重量”。这么说吧,一段文字中,本来用一句话就可以简要阐明问题的,我们总担心表述不清,而用多出一倍或几倍的字数来说明。换句话说,本来可以一句话承受的重量变成由一段的文字来承受。这样被分担开来的文字读起来拖沓不说,还缺乏铿锵的力度和简明的风格。而读博尔赫斯的时候,他的文字让你感觉到集中的力量,简洁的速度,能让你感觉到他用的一个词汇是承受了一个段落才能分担的重量。这样有重量级的文字读起来当然分外劲道,而且清晰有力。比如由王永年先生所译的《诗人》一文中,博尔赫斯写到他双目失明之时的那种绝望之情,文中就有“他心想,我再也看不到充满神话般恐惧的天空,也看不到自己将被岁月催老的脸庞”这样精美的句子,让人顿觉惊艳。尤其那句“神话般恐惧的天空”的意象让人难忘,颇有陌生化的新鲜美感。再比如他在谈论但丁的《神曲》的时候,“当我们阅读或者读完他的作品之后,就会感到,他写出了自己的想象。要命的是,我们总觉得但丁死过一次,到过倒立的地狱之山或炼狱的小径或天堂的中心,还和影子说过话”。通过一段话,但丁的伟大意义不言而喻了。这就是说在用一种简洁的方式写作的时候,一种方式是用新鲜的词汇和搭配,从而可以具备“陌生化”的效果美;另外一种就是用最简单普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事物即可。

博尔赫斯的简洁美学还有其他的体现。比如我们平时都称博尔赫斯为“作家中的作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渊博知识的代名词,而是指博尔赫斯总是在他的书中不断提到了他曾经阅读过的作家,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或许应该说大都是我们不知道的作家。他最为擅长用“说”的形式概括那些作家。我们一直以引用博尔赫斯的话为荣,用一种“博尔赫斯说”的形式。某种意义上来说,博尔赫斯是一个宇宙中浩瀚无极的图书馆,尽管他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图书管理员。

从1937年,博尔赫斯成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图书馆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图书管理员开始,他终生都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城市内几个公共图书馆的馆员。1955年,当他开始失明时,他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的馆长。在他后来的自传中他说:“上帝赐给我八十万书,同时也使我失去光明,这真是妙不可言的嘲弄。”但就是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的时候,他广泛涉猎的读书生活也让他的写作变得妙不可言起来。博尔赫斯的一生评论过浩如烟海的书籍,用简介和书评的方式,这些是他简洁美学的代表之作,也就是他后来集结出版的《私人藏书》。他曾说,让别人去夸耀写出的书好了,我则要为我读过的书而自诩。他说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作家,但是他会是一个好的读者,是一个“敏感而心怀感激的读者”。对于这些评论过的书籍,卡尔维诺声称从中发现博尔赫斯为了写得简洁短小,发明了一项决定性的东西,就是“假装他想写的那本书已经写成了,由某个人写成了,这个人是一位被发明的无名作者,一位来自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的作者;接着,他描述、概括或评论那本假想中的书”。“他的每一个文本,都通过援引来自某个想象或真实的图书馆的书籍,而加倍扩大或多倍扩大其空间。这些被援引的书籍,要么是古典的,要么是不为人知的,要么根本就是杜撰的”。每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卡尔维诺自己杜撰的博尔赫斯传奇的一部分,尤其那句“描述、概括或评论那本假想中的书”,让我意识到博尔赫斯让文学的本质有了一个飞跃,把想象的空间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

以《私人藏书》为代表的各种书籍的序言写作,以及关于书的简评都集中表现博尔赫斯的简洁诗学。比如在《私人藏书》中,博尔赫斯写到伏尔泰“是巴黎一个普通公证人的儿子,曾受耶稣会的监护,演过戏,博览群书,粗通法律,信奉自然神论,得到过许多女人的爱情,写过危险的谤书,蹲过监狱,并被逐出法国,编过悲剧,不断得到并失去‘麦塞纳斯们的庇护,不知疲倦地挥舞论证之剑,走过鸿运,取得过显赫名声,最后戴上荣耀的光环”。这是一种风格的简洁,一气呵成的短小精悍的句子书写下伏尔泰的一生。其余的可以粗略归为另外一种简洁的风格,比如博尔赫斯评价卡夫卡的小说,“他用清澈的风格来写污浊的梦魇”。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本书就像走进一座从未到过的城市或置身于一场搏斗的阴影之中”。评价施沃布的《假想人生》,“为写此书,他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方法。主人公是真的,而事情却可能是虚构的甚至是神奇的”,博尔赫斯的作品中无疑吸收了这种神奇的写法,才让我对这个句子如此深刻。评价萧伯纳,“世人无不熟知他的生平”。还有谁能让如此平凡无奇的句子在这里如此大放异彩?评价鲁尔福,“鲁尔福喜欢读书、孤独和写作”。评价科克托的一部小说,“读本书犹如同他亲切的幽灵交谈”。评价莱内斯,“凡是浩瀚的作品总会有秘密的角落”。评价鲁伊斯,“粗俗中的美丽闪光”——尽管这话是王尔德说的。

写过《伊甸园之门》的莫里斯·迪克斯坦曾说,卡夫卡对生造格言警句有着令人恐怖的天才。我不希望通过以上不厌其烦地抽出博尔赫斯文中的句子,来给人卡夫卡式的印象,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读博尔赫斯的时候,我非常迷恋他创造的句子和风格。或许,“博尔赫斯是一位简洁的大师”正是对这种简洁美学的最佳陈述。

责任编辑李淳

猜你喜欢

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美学
印花派对
对话
看不见的城市
进入时间的神秘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那个在地铁里读博尔赫斯的人
伊塔洛·卡尔维诺
博尔赫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