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对企业耗散结构影响初探

2009-02-18

经济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徐 萌

摘 要:文章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创新对企业系统及经济系统影响关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助方式,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保障。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221-01

一、创新理论回顾

现代经济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几乎每一个领域的创新都非常迅速(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1999)。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一书中,首先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将已经发现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他同时认为创新既给创新者带来了盈利的机会,也为其它企业开辟了发展的道路,一旦创新出现,必然会有另外企业模仿,使整个行业形成一个“创新”的浪潮,因而使这个行业获得普遍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又会推动其它行业的发展,构成创新集群,以致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他将技术进步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扩散,而创新是其中的核心,就是说,科学技术与企业创新及扩散相结合,才能实现从技术到经济发展的飞跃。因此,经济发展周期过程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打破经济低层次均衡状态,跃进到较高层次的均衡水平。

在现实的存在中具有共性是永恒的,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组织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它的存在特征与耗散结构有着许多共性,微小涨落可使耗散结构从无序变为有序。创新对企业系统的存在、运行、发展、消失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将创新对企业系统的影响进行初探。

二、耗散结构的基本原理

普利高津认为: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由于系统存在某些非线性动力过程,环境随机给出小的涨落,可以通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迅速放大,当超过阈值时,系统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成为一种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状态称作耗散结构。它在动态演化过程中,能够使系统保持有序并逐渐提高系统有序程度。

三、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要素

1.开放的系统,开放的系统是指系统存在与周围环境必须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是系统存在条件的基本要素。

2.系统远离平衡态,平衡态是正负两个状态互相作用,互相抵消,自封闭长期无序状态形成的孤立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系统不断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因而保持系统内在的不平衡,并继续维持交换过程,周而复始。远离平衡态是新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3.非线性相互作用。耗散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若干种非线性动力过程,这种非线性动力过程让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是推动系统向有序化发展的内在条件。

4.涨落与微扰。涨落是指系统参量在一定数值区域上下震荡的现象,涨落形成是一个随机过程,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时,随机微小涨落可以通过非线性的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迅速放大突破了临界点,系统就进入高一级的有序状态,这个新的状态的各种功能是原系统不具备的。涨落是系统有序化的起源。

四、现代企业显示耗散结构的特征

1.现代企业是一个有结构的开放系统,企业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企业生产过程与环境需要有物质交换(原材料、产成品),生产过程需要能量的交换(水、电、燃料)和信息交换(电话、网络、资讯)。

2.现代企业的结构显示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系统,企业系统是由若干个部门组成,各部门之间存在人员配置差异,业务范围的差异,权利与责任的不平衡。

3.现代企业内部各要素存在非线性关系,生产企业涉及人、财、物、产、供、销等主要因素,人员与财富的创造人员与物质的分配存在非线性的状态,生产过程中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的成本最小化,研发—生产—供应—营销的互相约束都存在非线性关系。

五、创新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创新对企业系统的影响既有技术创新也有制度创新。

1.技术创新引起交换要素变化。现代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时代,企业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环境趋向于全球,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能很快影响到企业具体运行过程:新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新能源、节能、减少排污量,国际新标准的应用,专业公司模块化生产,人力资源配置,甚至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2.企业创新对经济系统影响。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子系统,企业子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同样遵循耗散结构理论,企业子系统创新的涨落因子间接影响经济系统的涨落:(1)企业子系统由于创新,不断地提高企业有序化程度,同行业模仿后,同行业有序化程度提高,形成创新集群,行业规模扩大并增加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这种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则可能左右区域经济系统的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又促进企业创新活力,这时,企业子系统创新与经济系统创新呈现互动。(2)企业子系统的创新涨落的幅度在正常范围内,处于渐近状态对经济系统影响不明显,但是在临界点处发生的涨落,即是微小的涨落可能使企业进入更高的有序,这时企业子系统对经济系统的突然影响可能引发经济系统的突变。

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市场需求时企业创新是一个涨落因子,技术创新转化成商品需建立强大的转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研发、生产、营销、信息、服务等。该体系既有紧密跟踪国内外技术创新企业充分对外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也要组建高效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团队、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及时的服务机制与人员配置,这个过程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的方法,过程首先由技术创新的涨落因子影响企业系统的非平衡态,通过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提供的平台,由企业系统的非线性动力过程,使企业系统由技术创新的涨落因子影响无序化演化成新的有序化程度。

4.企业结构有序化为创新提供保障。现代企业创新地位的突出,往往造成企业结构的非平衡态势趋向严重,这时,企业需采用以产权为纽带的制度创新,企业产权分散,企业员工真正享有企业主人翁意识,真正激发每位员工积极性,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存,加强企业的管理等,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有序化,适应企业运行的新形式,适应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与竞争,适应创新引起的经济系统突变。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石良平.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詹姆斯·格莱克.混沌学:一门新科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4.普利高津.非平衡态统计力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5.赵国珍.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和谐[J].经济师,2007(6)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