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形语词叠加现象初探

2009-02-16王新宇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词交际概念

王新宇

摘要:本文首次对共形语词叠加使用现象进行了尝试性描写和系统性分析,提出“共形叠加语”的概念,进而对其加以分类解释,分为:积极修辞叠加语、中性叠加语和消极修辞叠加语三类。揭示了共形叠加语的语用价值,并对其规范问题进行了辨证的讨论。

关键词:共形叠加语修辞语用词语规范化

本文所要讨论的共形语词叠加现象早已有之,由于网络的作用,这一言语现象近期开始泛化了。这里所谓的共形语词叠加与语法化的叠加不同。刘丹青(2001)说的叠加是“同词异类叠加”,即同一词汇成分以不同的词性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同现,如:听听看、想想看等。也不同于前贤时俊研究的“以共有相同概念为基础而产生的语词叠加”。江蓝生(2008年南开大学讨论会)说意义相同.的两个概念叠加后,通过删减其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相同成分),整合为一个新的结构式。如:现如今[现今+如今]、眼目前[眼前+目前]。

本文讨论的叠加语词,可与共有相同概念为基础的叠加互为补充。这种共形叠加语词重叠部分在概念上不完全一致,只是两个语词具有共同词形才叠加在一起使用,我们称之为共形叠加语。例如:

(1)从第二天开始,这只股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迅雷不及掩耳+掩耳盗铃]之势从4.71元一路飙到7元。(《“小散”时代》,《海峡消费报》第360期)

(2)“你家小孩读书这么困难,我家也帮不了他,这木莲就算我们资助他上学的一点心意吧!”这感人肺腑之言[感人肺腑+肺腑之言],后来一直成为激励我奋发求学的动力。(《金华晚报》2007年10月12日)

(3)成龙坦言自己身为慈善大使,一开始去医院看小孩子的时候并没有自己买礼物,也根本不耐烦,一直心存愧疚,后来1987年在南斯拉夫拍戏受伤九死一生悟出了很多人生真谛,从此做慈善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不可收拾]。(《北京青年报》2008年5月9日)

以上叠加语词有的可用来表达特殊的修辞效果,附加形象化的色彩,给人一种幽默化的感觉,如例(1);有的语词叠加不露斧凿之痕,顺畅自然,虽没有特别强的修辞效果,却也无拖沓之嫌,如例(2):有的叠加语词也给交际表达带来了障碍,给语言系统造成了混乱,如例(3)。

两个语词叠加到一起是要有一定基础的,首先两个语词形式上要具有相同部分,形式上具有相同的部分是两个语词叠加的第一条件,但不是所有具备相同词形的两个语词单位就能叠加。若两个共形语词能够叠加,要么概念上无关,语言使用者有意违背语言规律而叠加在一起,叠加产生某种附加色彩,以此来表达某种意图,如例(1);要么其中一个概念是对另一个概念的着重陈述或加深描述,如例(2):要么概念上相互矛盾,叠加后无任何修辞效果,这类是由于语言使用者的误用造成的,如例(3)。

本文主要根据修辞表达效果把共形叠加语分为三类:即积极修辞叠加语、中性叠加语和消极叠加语。

(一)积极修辞叠加语

积极修辞叠加语,即开篇所举的“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这一类。这类叠加语是两个概念上无关的语词具有相同词形叠加到一起连用。叠加后的语词中间停顿较弱,原词本来具有的两个音步被解构了,音步结合紧凑;这样的叠加语内部结构关系被打乱了,没有明确的词法关系;积极叠加语有一部分意义脱落了,其无义词形的存在给叠加语词增添了附加色彩;这样的叠加能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使语词富有创新,带有个性化的特点;附加上一种形象化的色彩,给人一种调侃意味和幽默化的感觉;加重语气或减弱语义。此类可表示为(A+B)+(B+C)→ABC,如:

(4)不再是恶搞的民间智慧,恶搞唯有开山之作声名远播,还有黄健翔留下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迅雷不及掩耳+掩耳盗铃]之势响叮当咆哮的永垂青史。(《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2月4日)

(5)定得高也会被抢购的,你看橄榄绿洲悄悄开盘迅速卖光,这就叫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迅雷不及掩耳+掩耳盗铃+势如破竹]。(《南方都市报》2007年4月16日)

(6)雅典奥运大幕开启前,人家大师已经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迅雷不及掩耳+掩耳盗铃]响叮当当仁不让让世界充满爱之势”,在希腊这个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小国上来了个365度再;bg728度的连续大转身,把宇宙之神宙斯和他妻儿老小们的家乡转了个够。(2004年8月14日《法制晚报》)

(7)这下子惹得太祖高皇帝大发雷霆万钧[大发雷霆+雷霆万钧]之怒,骂他是离间皇上的骨肉,甚至要抓来亲手射死他。(张笑天《永乐大帝》)

此外,我们还收集到很多诸如此类的叠加语,这些叠加语都用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尽列其详,仅举叠加语词如下:“胆小如鼠目寸光[胆小如鼠+鼠目寸光]、五十步笑百步穿杨[五十步笑百步+百步穿杨]、百闻不如一见钟情[百闻不如一见+一见钟情]、九牛一毛不拔[九牛一毛+一毛不拔]、琳琅满目疮痍[琳琅满目+满目疮痍]、后发制人于死地[后发制人+置人于死地]、千钧一发不可收[千钧一发+一发不可收]”等等。

中性叠加语由一些短语前后叠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概念是对另一个概念的着重陈述或加深描述,这类叠加短语中间可以有一个语音停顿,叠加后的整个短语可以看作是两个音步的,这样的叠加语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词法结构关系,这类叠加是合乎语言规律的。可表示为(A+B)+(B+C)→A+B+C,如:

(8)这两次条约签订于北京行将沦陷、咸丰皇帝焦头烂额之际,等同于兵临城下之盟[兵临城下+城下之盟],其为不平等条约,殆无疑义,条约细节在此从略也罢。(《世界经理人》2004年12月21日)

(9)盛世如歌,洪钟响遏行云流水[响遏行云+行云流水]:使命如磐……(《宜宾日报》2007年6月27日)

(10)都市里被禁止的中华传俗在毫无约束的乡镇上痛快淋漓的燃烧着爆炸着,将每一个人震得胆战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心惊肉跳]而又兴奋不已。(《葬礼》且听风吟网络文学2004年5月31日)

此外,我们还搜集到诸如“井井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忙忙碌碌无为[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文质彬彬有礼[文质彬彬+彬彬有礼]、衣冠楚楚动人[衣冠楚楚+楚楚动人]、充耳不闻窗外事[充耳不闻+两耳不闻窗外事]”等叠加语。

在表达上,这类叠加语让人感觉它们是不同于积极修辞叠加语的,它们的搭配是顺理成章的,它们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故而合乎语言规律、合乎情理。

(三)消极修辞叠加语

消极修辞叠加语一般是由两个概念上相互矛盾的语词叠加在一起,叠加后既违背了语义搭配的合理性,又不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从而阻碍了交际表达,给语言系统带

来了混乱,我们把这样的叠加语视为消极修辞叠加语。这样的叠加是无意义的,其所在的句子当视为病句。可表示为(A+B)+(B+C)→φ,如:

(1 1)梦舒雅女裤,曾借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闯出新世界,并凭借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不可收拾]的发展势头在中国服装界引起强烈关注的黑马,近几年一直活跃在我们的视野中。(《中国经营报》2008年5月24日)

(12)海军上将那是好演的吗?一个国三五人,要演出宁夏武威绥远靖边静海宣化怀柔战战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兢兢业业]白发巍巍。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我赌自己不是他。(腾讯网2008年4月9日)

(13)在齐齐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SOS村、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大庆残疾学校都有放映队的身影。(《黑龙江日报》2006年3月22日)

(14)最近县委转发了《中共齐齐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协工作,推进履行政治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决定》,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联系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北方时报》2005年9月8日)

其实,生活中经常误用的一些语词,有很多也是由于语词叠加造成的,如:“唇枪舌战[唇枪舌剑+舌战群儒]、欣喜交加[欣喜万分+悲喜交加]、身无长处[身无长物+长处]、另具慧眼[另具只眼+慧眼]、超凡人生[超凡人圣+人生]、半信不疑[半信半疑+半……不……]”等等。

以上三类可总结为: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Griee)阐释的对话合作原则表现为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四条准则。事实上在语言交际的表面,出于某种交际意图的需要,这些规约常常被说话人违犯,说话人公然“蔑视”准则,创造出一些含糊的句子,利用比喻、讽刺、夸张等手段表达一定的修辞效果,彰显言外之力。

方式准则包括: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话语要简要避免赘述;说话要有条理。规则要求说话人简明扼要,不用语义含糊的句子,避免冗词赘句。故意违背方式准则的修辞是不多见的,积极修辞叠加语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积极修辞叠加语不用那些语言本身固有的简洁的语句,而是转弯抹角地去说话、含糊晦涩地去表达,使听话人感到其中必有缘故,往往会去推导加以理解。修辞叠加语正是因为故意违犯了方式准则才产生了语词富有创新,诙谐讽刺、生动幽默的个性化、形象化语言效果。

语言含糊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体现在语用中语言表达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歧义性等非“二值逻辑”所能分析的概念。语用含糊有时是消极的,有时是积极的,积极的语用含糊不失为一种语用策略。人们对客观命题都可作含糊的表述,有时甚至只有使用含糊表述并通过语言的张力,才能表达出特殊的修辞效果、言外之力。语码转换可以加大表达方式与其所表达概念之间的距离,使语用含糊,甚至有悖逻辑的话语交际,最后达到话语交际目的,产生幽默效果。

积极修辞叠加语是语码转换的一种方式,积极修辞叠加语通过转化后的特殊语码来彰显新鲜的语言效果。一是通过对语言本身的冗余操作来渲染出一种情绪,二是通过语词的连缀形成一个冗杂的结构,扩展想象的空间。

语言者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追求新奇的心理,为叠加语提供了可能性;语言系统的空位和语言本身的乏力,为叠加语提供了可行性。叠加语是近期才走向泛化的,多用于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奇的话语表达方式,它符合人们追求时尚、创新的心理,是新新人类的时尚符号。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中推崇语汇刺激性,追求一种新鲜的表达效果。这种新鲜的表达方式给人们常用的语言成分增添了一份活泼和生动。这种时尚语言刚一出现时,给人新鲜之感,随着使用人群的扩大,叠加语汇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叠加语长时间使用后会失去新鲜感,使人产生厌恶心理。

语言时尚是社会语言生活富有活力的表现,其中所创造的富有活力、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表达方式必将为共同语规范所吸收,丰富语言系统,推动语言的发展。叠加语给语言系统增添了活力,给汉语的表达提供了张力,这是进步的一面,但是无规则的叠加也会造成语言的混乱。

对于语词叠加的现象我们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中富有表现力的、生动活泼的那些可能会进入稳定的语言系统。然而,语言系统自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那些生搬硬套、破坏和谐的,自然也会被淘汰。

对于这种语词叠加现象,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语言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汇也不例外。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语言发展所要遵循的规律。我们应积极引导那些有利于思想表达的叠加语,少用或不用那些阻碍交际的叠加语。以上叠加语是否会在语言系统中取得合法地位,还要看它们自己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语词交际概念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两块磁的交际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语词的有效教学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