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反映我们慈善事业的《中华慈善年鉴》
2009-02-16范宝俊
范宝俊
在“2008中华慈善大会”胜利闭幕的大喜日子里,2006—2007年度《中华慈善年鉴》出版了。这是全国慈善事业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慈善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在此,我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年鉴编委会,对《中华慈善年鉴》(2006—2007)的公开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庆贺,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全国慈善系统所有关心支持年鉴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为年鉴的编纂、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华慈善年鉴》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编纂出版的唯一一部公开、全面、客观、详实地反映我国慈善系统每一年度慈善事业发展变化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对各级慈善组织展示成绩,总结工作经验,对中外各界人士及时了解中国慈善事业情况、促进对外宣传、扩大知名度,历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纂出版《中华慈善年鉴》,是中华慈善总会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全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年鉴的权威性和史料性
年鉴是一个行业的年度百科全书,它又是这个行业的窗口,可为读者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翻一翻年鉴,就能够了解这个行业的大概。《中华慈善年鉴》是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中国慈善工作基本情况的最主要工具书。
年鉴的作用是其他一般工具书所不能替代的。年鉴富含大量的各类信息,信息量是年鉴功能的标志。由于年鉴的这种特殊功能,因而对其知识的严密性、史料的真实性、选材的实用性、立论的权威性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年鉴提供的信息和经验是全面的、丰富的,是权威的、准确的:是经过系统编排便于查检的;是连续不断逐年更新的。
年鉴可以说是一种“编年史”,具有巨大的存世价值,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方面的发展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史实。年鉴编纂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年的工作进行认真回顾、归纳、分析、总结的过程,一年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得和失,有什么经验和教训,都要在年鉴中归纳出来,并予以真实地反映。
业内同行也需要看一看其他慈善组织的一年是怎样过的,他们一年中最有价值的事是什么,其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事件与他们相关,在其中的作用如何?这会给自身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年鉴的内容反映中国慈善事业的面貌,代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这些年来,慈善事业成绩很大,年鉴也应力求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全面、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
年鉴的质量和品位
《中华慈善年鉴》编纂之前,从编委到编撰者就形成一个共识,在年鉴的质量和品位上一定要坚持高水准。大家都是根据这个要求来努力实践的。现在可以说,这本年鉴确实比较客观地反映了2006—2007年全国各地慈善工作情况,是一部品位比较高、质量比较好的出版物。无论在政治方向、地方特色和信息容量上,都坚持了高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单位的组稿是认真的,质量也是好的,交稿也是及时的。但是也有个别单位的稿件内容比较单薄,分量不够,说明还没有认真下功夫。还有的单位交稿较晚,文字质量不高,这虽然是个别的,但是也会影响到全书的质量,我希望这些缺点在下一本年鉴中有较大的改进。
年鉴的顺利出版有编委们的一份辛勤劳动。今后大家还是要继续负起责任,并争取做得更好。我们所有的稿子都要经过层层把关,每一层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各慈善机构把自己的稿子送出来的时候,就要把好第一道关,看看是不是准确反映了本省、本市、本单位这一年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数据上、文字上、基本观点上,都要把好关,送上来的文字材料不能是乱糟糟的。
另外,编纂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工作。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数据,它的差错或者不适当,都会影响年鉴的整体质量。年鉴特别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经得起推敲。这就需要严谨、细致的作风。新出版的年鉴基本上是一本质量好、品位高的年鉴。但仔细去看,还可以挑出好多毛病。希望我们2008年的《中华慈善年鉴》要编得更好一点,更经得起推敲,更经得起大家的评价。
年鉴是以年为期的期刊,出版周期的长短也是衡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我们希望2008年的年鉴能够提前出版。但一部年鉴的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历经撰稿、编纂、审样、印刷、出版等几个工作环节,各个环节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度。因此,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大家都按照时间表来工作,齐心协力地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年鉴的发行和使用
我们编纂出版年鉴,必须时刻牢记作为精神产品生产者所负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一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强调发行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提高年鉴的质量,如果年鉴的质量上不去,年鉴就无法生存下去;而发行上不去,年鉴同样也无法生存下去。
我们编辑出版年鉴的目的就是要为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服务,如果编好以后就被束之高阁,那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是对我们自己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其实一旦我们学会用鉴,那么一本年鉴在手,将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为我们节省好多时间。所以,各地慈善组织还要积极做好年鉴的发行利用工作,让年鉴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年鉴在慈善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不仅要认真编好年鉴,还应该通过发行工作来广泛地宣传它、使用它。各地慈善组织可以动员当地各类图书馆购买年鉴;可以把年鉴作为宣传品送给党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提高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在对外交流活动中,也可以把年鑒作为礼品书赠给宾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了较大篇幅阐述文化建设,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这是对新时期我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要求。
年鉴事业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编辑出版年鉴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编好年鉴,责任重大。